当越来越多用户把时间消耗在微信上,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虚拟的国家,那张小龙是如何建立起微信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导读 微信的商业策略一直被外界认为保守,或许是 foxmail 这款优秀产品留给大众印象过于深刻,张小龙一直被认为是优秀而落魄的程序员,也有人会因为他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而忽视商业的态度视其为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连周鸿祎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是张小龙做出了微信。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本质上与 "为人民服务" 一致,当这片土地上所有用户,都被聚拢到你名下之时,你便承担起这所有用户的喜怒哀乐。当然,你也拥有了割取所有用户韭菜的权利。 如何割韭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割法,从结果来看,毫无疑问,微信割韭菜的技巧炉火纯青。 谁在微信上赚钱了? 在微信上,微商赚到大钱,公众号赚到大钱,第三方平台也赚到大钱,微信本来可以把这些都自己干,就像 QQ 以前那样,在很短时间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却一直没有去赚,这或许便是外界认为微信商业策略保守的原因。 当越来越多用户把时间消耗在微信上,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虚拟的国家,如果是你创建了微信这样一个互联网帝国,你会怎样? 五花八门的答案因此而生:启动页弹广告、朋友圈开放更多广告位、建立会员体系、向用户售卖各种钻石会员、售卖 2000 人群、公众号按照粉丝数收费、公众号按照阅读数收费…… 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多人基于微信生态进行创业,腾讯凭借微信支付奠定向阿里进攻的基础,凭借开放平台具备连接一切的能力,腾讯股票也因此上涨了十多倍。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说微信是一个国家,微信除了要争夺用户数之外,还需要争夺用户的时间,这和美国引进人才,欧洲需要年轻人补充其劳动力来源,国内各大城市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同一个道理。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从我们手机上电池的耗电量来看,它确实做到了。 所以 "用完即走" 最新解读不是让用户尽快离开你的产品,而是让你最高效处理好手头上的事,腾出时间去做其他事情。而微信则是不断创造更多高效有趣的场景来让你在上面生活,从而把用户的时间留在微信体系之内,把线上线下打通,连接一切,形成生活的闭环。 微信的缔造过程 在 PC 互联网往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时随地可以触网,智能手机更符合人的使用方式,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让更多人可以有更多时间与互联网连接、智能手机成为人自身器官外,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最佳工具,随时都有新内容产生,随时都需要获取新内容。 人生来孤独,都有沟通交流和展现自我的需求,这便是微信所把握住最大的用户价值,聊天与朋友圈便是其具体体现。 在 PC 互联网时代,除了最基本的沟通需求(腾讯社交),大家使用网络更多是目标导向,这便形成了以搜索驱动的使用模式,百度(信息搜索)和淘宝(商品搜索)。 目标导向让搜索成为最佳流量变现模式,可以最快速形成对用户的兴趣分析,提供广告精准投放。百度和淘宝本质上都是目标导向的广告变现。 而基于社交的腾讯,虽然拥有最强大的用户关系链护城河,但在社交场景投放广告必然会降低用户体验,而基于社交形成能够用于广告精准投放的兴趣分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大家是醒着,智能手机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触网,这便产生大量无确切目标需要消磨时间的流量来源。 微信通过社交这个基本需求,拥有了把所有用户聚拢到这个虚拟国度上的能力,但聊天还不足以耗尽用户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对于互联网企业,让用户最大程度留在自己平台上才是最强的护城河。 时间,就是金钱 微信通过几种方式,极大的满足用户需求(占据用户时间)。 (1)群 群满足了泛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微信群,微信上形成了一个个 500 人以内的社群,这冲击的便是那些做社区的互联网企业。 (2)朋友圈 人都有展现自我,观看朋友状态的需求,尤其是在朋友之间,朋友圈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智能手机降低拍照成本。早期的朋友圈,内容都是用户自己产生的生活内容,这时候的朋友圈是最具生命力,最能留住用户时间的。 (3)开放平台 对于开放平台,外界了解更广的是公众平台,实际上开放平台涵盖公众平台(内容为主),连接外界 APP、网站、硬件…… 一句话,开放平台让微信具备连接一切的能力,从而让用户把时间都消耗在微信上。 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的碎片时间争夺战 最能满足用户 "碎片时间" 的,便是碎片化的内容,在视频、音频、图文这三种主要的内容呈现形式之中,视频与音频因其制作成本过高而来源稀缺,图文则因为 PC 互联网多年发展,沉淀出非常多优秀内容。 再加上新的热点提供具备引爆社交裂变传播的话题来源,公众平台这种提供图文内容给用户消费的形式,瞬间便填补了用户的碎片时间,丰富了微信的聊天话题来源和朋友圈分享来源,很短时间便抢夺了智能手机快速普及过程中的流量红利。 与此同时,微博和今日头条也敏锐的把握住这一波红利。 这三者异曲同工,用户获取内容不再是目标驱动,而是转变成被动推送。 今日头条通过智能推荐,抓取 PC 互联网上的内容,满足了用户,微博最初期是以用户自身创造生活内容为主,也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关系链,渐渐转变成以明星大 V 产生内容为主的粉丝形态。 发展到今天,今日头条是中心化的智能推荐,微博是去中心化的粉丝形态和智能推荐结合,微信依然是以去中心化为主。 去中心化的微信,把用户共享出来,把流量让利出来,引爆了自媒体概念,众多基于微信生态的内容创业者纷纷拥抱微信公众平台。 相对与今日头条和微博,微信的纵深空间很大,这便决定了微信可以把更多的流量(商业价值)让利出来,让更多人一起来满足微信用户的需求。 1)腾讯通过游戏把流量高效变现。 2)财付通虽然自身做的不怎样,但是已经把银行打通,建立起基础的支付设施,让微信支付可以快速通过红包这个方式抢占移动支付的先机。在支付宝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个春晚便跨越了支付宝用十年时间建造的马其诺防线。 红包这种最具备生活趣味的社交方式,既加强了好友之间的互动,又为公众号运营者、微商用于营销和维系社群提供了利器,满足了微信支付早期的应用场景。 而线下个人通过一个二维码便可收款的方式,无需提供担保交易平台,让微信支付很快便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市场。 腾讯有游戏这个超级流量变现渠道,让微信可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提升用户体验上,而微信自身产生大量的流量,不仅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还可以分享出来,把微信这个大蛋糕分给更多参与到微信生态建设的人,从而让微信这个生活方式更加丰富。 举个例子:假如每年广告商在微信上预算投入 3000 亿,那腾讯可以控制广告位的提供,来收割其中 1000 亿份额,把 2000 亿的份额让利给公众号,那便让做公众号的运营者,可以在微信上有获利空间、而公众号用户关注的性质,为获利提供持续性保障,这便是过去几年基于微信进行内容创业成为风口的原因。 微博本来占领了先机,依赖于粉丝关注的概念,既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链,打破长期以来中国用户关系链都掌控在 QQ 手中的格局,又通过明星效应和大 V 模式,创造出粉丝经济这一模式。 然而微博自身火力被腾讯微博吸引走一部分,另外一边需要寻找流量变现模式,慢慢的便失去了节奏。流量盘子做的不够大,不但不能吸引更多参与者来分享这个蛋糕,还要想办法从微博大 V 头上去回收蛋糕。 如果淘宝能够意识过来微博的重要性,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生态与 PC 互联网生态会有很大不一致(增加了大量无目标的流量来源),早点入局,可能又会不一样。 今日头条虽然通过智能推荐这个高效推送方式吸引到用户,但无法凭此建立用户关系链,而中心化智能推荐的流量分配模式,无法让人有足够信心能持续在上面获取收益,只是吸引了那些做流量生意的搬运工,无法吸引投资人入场形成有规模的创业生态。 如果说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航空母舰,那一开始,便具备了基础护卫舰的条件,进而成为海陆空一体的战斗群。 这里还得佩服马化腾的胸怀,搁置内部争议,让张小龙能够按照他的构想往前快速发展。 微信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多年发展,基于消息推送的微信,逐渐也受困于消息推送,用户欲罢不能,无法离开。本来是用来消磨碎片时间的,却连生活都被割裂的支离破碎。 随着好友增多,工作与生活混淆在一起,用户在朋友圈上发言越来越谨慎,生活比例下降,营销比例上升,让朋友圈逐步失去生命力; 微商在微信上建立起完整的营销体系,小广告的泛滥降低了用户体验,让很多以群方式建立起来的社区失去生命力; 经历公众号多年搬运,PC 互联网的大量优质内容已经迁移到微信公众号上,而在这搬运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头部公众号,通过矩阵方式摄取了大量流量; 个人原创作者难以在微信上获取到合理收益,追逐热点的文章让内容趋同化,抄袭洗稿缺乏有效打击措施,打击了个人原创作者的热情。有质量的个性化内容逐步降低,让公众号整体对用户吸引力下降。 小程序、搜一搜、看一看、传言中的作者体系,便是微信对于用户体验重构,对于流量利益重新分配的各种尝试,下一篇文章会尝试写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小程序在微信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分析可以参看《微信小程序与华为小米 VIVO 等九大厂商快应用的入口之争》。 有些人的格局,只有在一个大时代到来的时候,才能呈现出来,便如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创造特斯拉和 SpaceX 的马斯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张小龙。 如果说这是一盘棋,微信的整个历程,有时是吴清源般的妙手偶得,有时则是阿尔法狗般精密无误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