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其实并不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古典小说《罗通扫北》当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对他的设定是越国公罗成的儿子,而且武艺高强,因扫北有功,所以被封为扫北王,这也正是《罗通扫北》的来历。不过罗通最后与薛丁山出征途中战死,但是很多人好奇,罗通和薛丁山两个人之间,谁的武艺更厉害一些呢?隋唐小说里面有36位英雄好汉,其中罗通排在哪一位? 罗通,越国公罗成之子,因唐王李世民念其父罗成为大唐王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且又为国捐躯,死得惨烈,故唐王李世民收其子罗通为义子,封为"御儿干殿下",官居千岁。而罗通自小聪明伶俐,武艺超群,人也长得俊俏,有乃父之风,且一十三岁挂帅扫北,威风八面。 罗通,越王罗通是中国古典演义《说唐全传》章回小说《罗通扫北》(即《说唐后传》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薛仁贵征东》)的主人公。湖北襄州襄阳人,隋朝靖边侯罗艺之孙。 唐太宗贞观4年(公元629年),与秦琼共领唐军并吞阿史纳王朝东突厥国(今蒙古),在战争里唐太宗被围困于牧羊关,罗通挂帅扫北救驾。兵至白银关受阻,赖祖父罗艺与罗成阴魂相助,始得杀敌过关。继而攻打金灵川,兵败被追,幸得其弟罗仁赶到,杀了番将。罗仁与野马川女将屠炉公主交战,被屠炉公主用飞剑杀死。罗通为弟报仇败阵,公主爱其才貌,逼迫罗通阵前联婚,后罗通兵抵牧羊城,单骑见驾。遇苏定方巡城,多方梗阻。罗通杀遍四门,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罗通进城见驾,奏诉公父之冤,唐太宗处死苏定方。程咬金奏知罗通阵前联婚之事,唐太宗命程咬金往番营说亲。 罗通被屠炉公主俘虏立誓迫娶,战胜之后却出尔反尔休弃公主,导致重誓生效:在征西战役中,于界牌关下和猛将王不超大战百余合,被其重伤小腹,罗通盘肠而战,枪挑王伯超阵亡,逝年三十四岁。一生故事多为中国各地京剧曲目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在说唐里,薛仁贵是大唐征辽东的元帅,是以火头军出身的,一路被张士贵埋没,最后凤凰山单骑救主,登台为帅,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隋唐十八条好汉是在隋末年就确定了。一,李元霸,二,宇文成都,三,裴元庆,熊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七,罗成,八,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礼,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等十八条好汉组成的。其中罗成,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等,历史上却有其人,一半多的是虚构的。或者杜撰了他们的功夫。 三箭定天山,长歌入汉关。龙朔元年,回纥各部判乱,举兵来犯唐高宗李治令薛仁贵出征。行前设御宴款待,席间,薛仁贵演示箭法,百步内射透五层铠甲,高宗大喜,御赐宝甲。 不久,薛仁贵与属下一万人马遭遇敌方大部队十万之众。薛仁贵先发制人,于百步之外纵马飞射三箭,射杀了敌方三名高级将领。吓得剩下的人直接放弃了抵抗,下马投降了。唐军顺势而进,击败了回纥各部,生擒其三大首领,杀降卒数万。 我们先拿罗成来看,罗成的战力和罗通大致相当,罗通大战盖苏文,力气和武艺都有所欠缺,所以罗成也不是盖苏文的对手。再看罗成的力气,书里说能组织两匹奔跑的骏马,膂力惊人,但和九牛二虎还有差距。 而在隋唐前七的好汉中,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罗成,战斗力大致在一个水准,到了第三裴元庆就上升一个档次了。罗成和盖苏文的差距就是大半个档次,加上薛仁贵更胜盖苏文一筹,薛仁贵的战斗力大致在裴元庆水准,排在隋唐英雄第三第四的样子。和第一李元霸还是很有差距的,毕竟那是神人级别,七十万大军拦不住他一个人。 综上,薛仁贵武力大致和裴元庆相当,并列隋唐英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