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紫竹林。观音菩萨的道场,位于普陀山东部梅壇岭下,面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明万历末年,高僧照宁在此修建"听潮庵"。清雍正、道光、光绪年间,广紀、仁亮、凈守等禅师续有修建,并改称"紫竹林"。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匾额,民国八年康有为题"補怛紫竹"匾额。1989年妙善大师主持修建,留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 補怛洛伽山(梵文名Potalaka)又译作補陀落伽、小花树山,山中多有小白花树。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华严经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花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 健堃2013.08.21 《咏補陀菊》之一:补洛伽山传得种,阎浮檀水染成花。光明一室真金色,复似毗耶长者家。 -王安石 《咏補陀菊》之二:院落深秋数菊丛,绿花错莫两三蜂。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王安石 普陀山紫竹林景区的紫竹。 紫竹林禅院的侧门。这里正在施工,门右侧牌子上写着"施工重地"。人头攒动的地方正是紫竹林禅院的入口,我们也是从这儿进入的。 補怛紫竹林。是民国八年康有为题写的"補怛紫竹林"匾额。相传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居住的地方。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紫竹林禅院。大门两边墙上的精美砖雕"十八罗汉",其中西侧的九位罗汉。 紫竹林禅院。大门两边墙上的精美砖雕"十八罗汉",其中东侧的九位罗汉。 紫竹林禅院。圆通宝殿前善男信女烧香敬佛,香火兴旺、游人如织。 紫竹林禅院。圆通宝殿正在修缮中。 《游普陀》:逭署莲邦昔未曾,乘风破浪我何能?金闺国土终堪念,胜礼慈云十丈灯。 -柳亚子 補怛紫竹禅林铜香炉。游客都来摸一摸,祈求平安、幸福。 南無阿彌陀佛。佛教术语,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 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檏初调寄《谒金门》。 观音现身处。围栏里边是潮音洞的一部分。 海滩礁石。 《洛伽题咏》:山势欲压海,禅宫向此开。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树色秋擎出,钟声浪答回。何期乘吏役,暂此拂尘埃。 -王安石 潮音洞。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高约10米。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 "不肯去观音"砖雕。图为日僧慧锷在莲花洋受风浪所阻。便靠岸留下了佛像。 "不肯去观音"砖雕。图为观音在莲花洋上现身。 重修紫竹禅林碑记。 不肯去观音院。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樸初题写匾额。 不肯去观音院。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康有为 精湛工艺的铜香炉。 从潮音洞通往紫竹林禅院的长廊。 明万历年间,善男、伩女为表虔诚,把自己手指纏上棉花、沾上烛油、点燃作为香烛,希望能见到观音现身。明朝当地的一位督军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家慈悲为怀的本意,便颁令禁止,并立此碑。 澹澹亭。 不肯去观音院。唐咸通四年(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由張姓居民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至此始有观音道场。 又回到了紫竹林禅寺前的广场。 向前俯视可看到"澹澹亭"及莲花洋。 游客们走向另一个旅游景区:"南海观音"。 pi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