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研究了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这就是著名的路西法效应,随后,他出版了《路西法效应: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这本书,下面一起看看这个关于人性的实验吧!
  社会科学工作者很少使用"善"、"恶"这样的词汇。大多数人更喜欢使用"暴力"、"攻击性"这样的词,或使用价值中立的精神病理学术语,一套关于失调的话语系统。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不在此列。这位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会第18届年会上对听众说:"心理学很少研究大问题。我们有各种回答小问题的高招。但我们从来不费心去研究大问题。现在是该研究研究像恶的本质这样的大问题了。"
  他在演讲时出示了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的照片。菲利普·津巴多说,当看到美军虐囚的照片时,他感到很震惊,但并不觉得很奇怪。因为早在1971年他做过 一个极富争议、探讨人性心理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SPE)",在实验过程中他目睹过非常类似的情形: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 撒旦。
  他在《路西法效应: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THE LUCIFER EFFECT) 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那次实验的经过:在当地报纸上征集志愿者参与监狱生活的研究,为期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报酬 (相当于今天的75美元)。有70名应征者被招到斯坦福大学面试,接受一系列心理测试。这70个人都是美国的大学生。其中24名被认为非常健康、正常的人 被选中。从24人中间随机抽出一半,让他们饰演监狱的看守,余下的一半饰演囚犯。志愿者们都说他们更愿意饰演囚犯,部分是因为他们无法想像自己毕业后会去 做看守,但他们可以想像自己是在坐牢,并以为可以从这一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志愿者们还被告知,如果被分派去饰演囚犯,他们可能会被剥夺公民权利,并且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饮食和医学护理。那些将饰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个周日等在家里。在那一天,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他们被真的警察"逮捕"了,随后被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地下室的模拟监狱。
  第一天,大家还相安无事,但"囚犯"第二天便发起了一场暴动,撕掉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看守。津巴多要求看守们采取措施控制住局面,他们照着做了。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饭菜、枕头、毯子和 床、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关禁闭。最后局面完全失控,实验只持续了六日便被迫终止。
  菲利普·津巴多希望从他的实验中得出一些普遍 的结论: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在实验开始的时候,两组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不到两个星期之后,他们之间已经变得没有共同之处了。"尤其显著的是,囚犯们怀疑分组并不是随机的,他们认为看守的个子比他们高。(其实两组人的平均身高 是一样的。)
  左为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津巴多试图用他的实验解释很多问题,包括飞行事故、人在面对恶行时的无动于衷、护士对病人的不当处置以及自杀式袭击者 和恐怖分子的行为。由于对自己角色的认识,护士会过度服从医生的安排,哪怕明知医生开出的剂量远远大于规定的剂量;有四分之一的飞行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副 机长过于服从机长的错误判断。
  津巴多虽然强调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但他乐观地指出,按照他的"十步法",人们同样能够顶住压力,英勇地违抗"路西法效应"。先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第一步就会让布什、布莱尔等人望而生畏),最后是拒绝为了所谓的人身安全而牺牲自由,相信自己能够反对任何不公正的制度。他举的道德英雄包括抵抗麦卡 锡主义、种族隔离、反对越战的人。
  有一个问题是,当津巴多说好人变成了坏人时,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 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了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为自己采取的手段辩护——虐囚的士兵是为了获取反恐所需的情报,恐怖分 子是为了民族解放,在他们的同仁眼里他们也是道德英雄。这根本上是不同的善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善和恶之间的冲突,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路西法效应应该算是揭露了人性本恶的特点。
  文/佚名
网站目录投稿:孤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