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只是一个个片断 如今我们所知道的历史,都是记载下来的,也就难免片断,难免主观,难免篡改。因此,看历史和用历史,应该有分析,有思考,有鉴别,要想做到全面和准确,是不可逾越的难度。 一个偶然的事件就可以改变局面,一个人已有的抱负就可能影响一个时代。尽管大势所趋,而一个自然界的现象就可能引起一场骚乱、战争和倒退。甚至一个谣言或迷信的流传,都可能推翻一个政权。 历史是有一个个偶然串连起来的,偶然的背后还有偶然的链接,只由几个才子撰述,不可能记载历史的全部。当然从中找规律,是一种方法,但是在偶然事件中找到规律,却极不容易,还有可能找出的是一个错误的规律,正确的规律却被埋藏,我们将可能面临被这样的历史评估所误导。 因此,用历史应该小心谨慎,不可用那时某一个具体做法和事件来引导现在的思路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每一时代,社会的背景不一样,制度的界限不一样,伦理道德标准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被历史中的某一个片断引诱和迷惑。那时适用和有力有利,搬到现在就可能埋下隐患。 记载下的历史,是少数人的历史,不是历史的全貌,就一个人来说,也不能是全貌。可能一次两个人的谈话就造就了一段历史。因此只能靠后人去推理推测,有的只能在片断中取意。这说明了记载下来的历史,不可靠性很大,随意性也很多,个人的立场和角度当然渗透其中。 对这样片断性的历史,应该持什么态度。我想应该多忘记一些,多否定一些,多智慧一些,少借鉴一些。只从中懂得一些道理,不要迷醉于历史的片断。 二、历史的长与短 电视里一位先行者说了一句:中国五千年历史,那是优势。我觉得,伟人既然这么说,一定有他的深刻并特别时候的意义,且符合客观事实。我不可能理解到他所说的高度,只是从现在的直觉认为,这是当时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一个立场,一个侧面。如果对历史把握不好,优势转化为劣势,源泉转化为包袱,推动力转化为阻碍力。 历史长,留下的多,可挑选的就多,积淀的多,可传承的就多,现成的多,用起来就方便省事的多。现在无论保守还是改革,无论管理措施还是制度确立,都能在历史的仓库里找到出处和借口。既不用怎么动脑,又因为许多成为普遍认可的道理而容易被接受,容易推行。 同时,对历史又有一个承载力的问题,即要求更高的辨别能力,要求更高的选用水平。一般而言,人难以做到高超,历史也就难以选择,历史越长就越难以驾驭。又因为形成的传统多、习惯多,容易固步自封,也就容易阻碍新事物的催生。所以历史的长久又可能成为劣势,有了包袱怎可能轻装上阵。 对历史想扔掉还舍不得,想冲破还有顾虑,那些形成为崇拜的东西更是不敢果断否定,这些都是进步的绊脚石。历史长就信的多,历史短就不信的多。信的多比较安稳,但不能轻快脚步和从根本上改变命运。不信的多,往往滋生、培养勇气、胆量,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就增多,但也不绝对。信容易走到迷信、盲从,倒没有大的闪失。不信容易反抗、开创,但成功几率却往往不高。 优势是劣势,劣势是优势,这一方面是优势,那一方面是劣势。清醒并智慧在于,找准和利用优势,识别和躲开劣势。中国历史长,不敢说是劣势大于优势,但束约灵魂,压抑精神,设置心理障碍等等,都是不可回避的缺失。几十年前改革,绝大多数跟不上,茫然、惊慌。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胆大的坏人钻了空子,成为暴发户,而安分守己者成了贫困群体,值得深省。顺从落后还是接受先进,对历史顾虑还是对历史放松,历史的长与短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传统与新东西的磨合,历史的长与短决定着其难易程度。前进中是否耽误精力、时间,应该取决于我们对历史长与短的态度、视角以及智慧。尊重历史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可以说应该先想到五千年历史的劣势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