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炽生于1836年,字兴斋。弥勒虹溪人(旧称十八寨),由于家境贫寒,14岁时又遭丧父之痛,因而不得不辍学习商。王炽16岁时,母亲变卖首饰筹得银20两,交于王炽。王炽用这笔钱从家乡虹溪购土布挑至竹园、盘溪贩卖,又将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天资聪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王炽不久便攒下了一百多两银子。这笔银子成了王炽扩大经营的资金,王炽由此开始组建自己的马帮,在建水、泸西、师宗、丘北一带往返贩运土杂百货。由于王炽胆大机敏,为人侠义,20余岁时已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人称"滇南王四"。 他一生以义聚财,以义用财作为自己的财富观,他把自己的财产大部分用来救济社会,救济平民。并用毕生的精力饯行着"背信是祸,诚信是金"的人生格言,终于使自己站在了财富的顶端。 立志少年 自强不息 王炽因家庭的不幸和极度的贫穷洗礼,早早就懂得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懂得了脚踏实地,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每个机会。他在十几岁时就懂得:"年少立志,可以为人生赢得更多创业机会,可以为自己成就事业争取更多时间。"年少时,他特别喜欢古代的英雄人物,最崇拜陶朱公范蠡。在这些人物的感染下,他从小就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要做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能为国为民的大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奋力拼搏。 他在创业初期的经商,实际上不过是跑马帮,穿街走巷,翻山越岭,通过调剂各地物品的有无、多寡,赚取微薄利润。跑马帮可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云南多是山地,深沟峡谷,山峦陡峭,常人根本无法从这里行走,而带着货物的马帮更是无法想象的艰难。有时,来去一次就要四五十天;远的一次就要半年左右。王炽从不怨天尤人,反而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意志的极限,他坚强地与崎岖坎坷的山路做斗争。 王炽创业初期的跑马帮,在崎岖的山路中锻造了他"坚"与"忍"的两种品质,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王炽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终于在蜀、粤、川等地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为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的贩运生涯,不但自己的财富增加了,行业的见识也增加了,但对他最为宝贵的是懂得了商道。在把握了贩运规律的基础上,他开始把智慧用到自己的贩运生涯中。这个时候也是最为考验一个人的胆识的时候,他开始有选择性地扩大经营项目和范围,开始组织自己的马帮,在滇南一带往返运土杂百货。 在艰难困苦中他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去做着那些翻山越岭,贩卖日杂用品的小生意,然后慢慢扩大到经营钱庄、店铺、地产到开办矿业,也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他财富的顶端。 诚信为本 贫富不欺 王炽常常教导员工和子女说:"背信是祸,诚信是金。诚为立人之本,信为治国之纲。一个成功的人,不管他干的任何行业,大多都是诚信之人。"王炽从商一生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诚信标准,以诚为本,以信待人,信誉第一,这种商德使他在风云变幻的晚清商界,获得了众人的好评与信任,事业也蒸蒸日上。 一次,王炽因手下的掌柜不让一个老人存一枚铜钱,一时间谣言四起,差点毁了他的良好商誉,让他刻骨铭心。 清末初春的一天,外面正下着绵绵细雨,红顶商人王炽开的同庆丰钱庄总号大店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个穿着破烂的花甲老者,带着一个六七岁的黑衣孩童走了进来,脸上脏兮兮的。在柜前,许多伙计正在忙着算帐。见到他们,一个小伙计头也没抬,就问:"存钱吗?"老人用一双发抖的手捧上了一枚油迹斑斑的铜钱。伙计笑了笑:"要饭的吧!"老人说:"我活不了几天了,身边还有个小孙子,我想给他存点钱,等我一死,好让他还有几天饭吃。"伙计说:"一枚钱太少了,攒多了再来吧。"老人道:"钱庄为什么不让人存钱呢?你们行行好,就当可怜我们吧!"他那苍白的胡须在抖动,面含悲色。 然而,不管老人怎样低声哀求,小伙计就是不答应。无奈,老人与孩子伤心流泪,望着大厅正中的"信义天下"的四个浓浓的黑字黯然离去了。 第二天,关于同庆丰的谣言多起来了,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庆丰的客户们也恐慌不已,对钱庄产生了可怕的信任危机,于是纷纷涌到钱庄提现银存到别的钱庄。 王炽知道这件事情后连夜召开了会议商量对策,彻底查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原因找到后,王炽对员工说:"商家经营,贵在一个信字,店大欺客,不是同庆丰的作风。同庆丰的掌柜和伙计,都应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言行一致,对顾客负责。没有百姓买你的账,官再高也是空招牌,店再大也得关门!人无信而不可以立!" 最后,王炽开除了那个触犯钱庄约法的小伙计,扣发主管人员半年的薪水,并让人全城寻找存钱的老人和孩子。他亲自出马率钱庄全体人员在大门前将老人和孩子迎进店中,向他们道歉,并把他们这一文钱设立一个特殊的帐号,开出了票据,并给了高出别人十倍的利息,以示诚意。在王炽积极正确处理这次事件后,人们对他钱庄的不良印象也渐渐消失了,对他本人也是钦佩有加。 明义重德 成为商界楷模 清朝廷唐桐巡视川东,劝王炽开汇号并代办盐运。王炽即与席茂之分伙独营,在我国西南、东南各大要埠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清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昆明主持"同庆丰"商号,并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经20年经营"天顺祥"、"同庆丰"商号,资金雄厚,号称"南邦之雄",驰名省内外。 王炽虽富甲全滇,但绝不惟利是图。他重德重义,以德经商,对"商道"有着独到的领悟。他经常对聘用的店掌柜和伙计讲"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他在经营上从不固步自封,善于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为强国奋争;在个人生活上,王炽富而不奢,始终保持勤俭家风。诚信与德行赢得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成为商界楷模。 1883,法国侵略越南,朝廷诏命提督鲍超会同云南巡抚岑毓英统兵援越抗法,时军费紧缺,王炽垫支银60万两。战后,岑、鲍班师回国,遣散兵勇又需军费,王炽又垫银相助。岑、鲍甚为感激,岑赐"急公好义",鲍赐"义重指国"匾额以旌表。后经岑保奏赐王炽四品道员职称,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封典三代一品。 王炽在经营钱庄、地产的同时又开展了矿业开采业务,出巨资筹办了云南铜、锡矿业,自己又兼任了矿务公司总办。王在办矿业中大获其利,继而成为"富甲全滇"的企业家。他还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王炽冒险夺标,垫付数十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锡矿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所带银两不足大队随行人员衣食,王炽认为爱国必须忠君,因此十万火急下命令,慈禧人马所经之地,"同庆丰"分行须全力资助。慈禧回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王炽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见虹溪书院损坏,即捐资扩建;见地方无救荒之粮,便设义社以备振灾;见学子失学,便建义塾以教;见士子乡试无住宿,捐虹溪试馆以供住宿;见有的举子无钱进京赶考,就承揽了云南全部举子进京赶考的一切开销;见大渡河船渡常淹没人马,便捐巨金打造13根铁索修桥,供行人过江;为培养人才、振兴地方教育文化,王炽联合当地富绅筹办"兴文当"(后更名为"兴文银行"),将之作为"基金库",以捐助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云南经正书院,今云南大学都曾得到资助。 清廷根据王炽的各种义举,先后赐他四品道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锆封"三代一品"封典,王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惟一的一品红顶商人。王炽所受荣誉远远超过晚清时声名显赫的巨商胡雪岩。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名列第四位的便是王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