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白居易三月三日诗词赏析


  白居易《三月三日》诗词赏析
  文:枯木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三月三是传统上巳节,是修禊祓除、洗濯除秽、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的节日。最早上巳节和三月三并不是一天,主要是三月第一个巳日,沐浴祭祀祓禊。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当时崇尚道教,而道教传说三月三日为王母娘娘的生日(一说为轩辕黄帝的生日),王母娘娘在此日举办"蟠桃大会",于是,上巳节就和三月三结合在一起,成为"三月三上巳节"。
  关于上巳节和三月三的诗词较多,我们选取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词,略作赏析,看看古人是如何过节的。这首《三月三日》,作者还略有争议,在宋代赵与虤撰写的《娱书堂诗话》里,认为是北宋状元宰相苏易简孙子苏舜元所作,其实应为白居易的作品。
  《娱书堂诗话》原文:"苏才翁(舜元)仕为转运使,皇佑辛夘按部至海昌,安国寺藏院留一诗于壁曰:‘华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莲子数杯尝淡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帘。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书法遒劲,有怀素体,今刻于石。"。
  (铜山三苏)
  苏舜元和弟弟苏舜钦都是宋代诗人书法家,《宋史》载:"舜元,字才翁,为人精悍任气节,为歌诗亦豪健,尤善草书,舜钦不能及。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苏舜钦很有诗名,和梅尧臣并称"苏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苏舜元在诗词上略微欠缺,可是在书法上要比苏舜钦造诣要高。
  为何说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作品,而不是苏舜元的作品呢?首先是在历代诗集中,这首诗标注为白居易作品;而在《娱书堂诗话》中,也没明确说明为苏舜元所作,只是夸赞其书法遒劲,因而也可能是书写白居易诗词也为可知。其次按照《宋史》苏舜元的的风格偏向豪健,而这首诗平淡闲适,比较符合白居易的风格。再就是从诗词内容看,似乎更符合唐代风格,我们下面就来略作赏析。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首联写明时间背景地点。"画堂":指绘着壁画的华美宫殿或者华美的堂舍。苏诗为"华堂",意思相同。大意为:三月三上巳节,柳絮漫天飞舞,华美的宫殿窗户上,沾扑了不少飞絮,燕子在殿堂下穿梭,犹如轻拂着房檐。这里的"扑"和"拂"措辞巧妙,非常妥帖。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颔联写节日情形。"莲子":指犹如莲蓬状乳白色的酒杯。"柘枝":即柘枝舞,是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舞蹈,来自西域的石国,石国又名柘枝,因而得名,柘枝舞原为女子独舞,后发展成双人舞。这句大意为:来自西域的舞伎,身穿新换的春天衣衫,在明快的乐曲中婀娜起舞,舞姿优美,以至于参加宴会的人们忘记了饮酒,使得温好的酒都放凉了。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颈联描写节日美景。在宴会的台阶下,池塘水面平静无波,水照舞影,犹如观镜;门户外面,一片盛开的鲜花,犹如挂着一幅美丽的屏风。设喻极妙,状物传神。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尾联情景交融,令人遐想。人们欢聚一堂,以至于高楼的南边,初三的月亮都已经升了起来,还是意犹未尽。而在满堂红烛高照下,跳着柘枝舞的美人,素手纤纤;上弦月儿,峨眉弯弯,相互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三月三日》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在上巳日,在池塘边临水宴饮,观看柘枝舞蹈的情形。诗人用轻柔的笔法,简洁明快,含蓄凝练,犹如绘画写意,捕捉重点,把聚会情形形象的刻画出来,笔断意连,形神兼备,令人难忘。
  这首诗,从内容来看,应该是白居易为年轻时参加上巳曲江宴乐时的作品,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文中有:"今日伏奉圣恩赐臣等于曲江宴乐,并赐茶果者。伏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获侍宴于内庭,又赐欢于曲水。蹈舞朋地,欢呼动天。况妓乐选于内坊,茶果出于中库,荣降天上,宠惊人间。",其中说明了内坊伎乐,人们欢呼动天,因而和这首《三月三日》内容契合。
  同期还有《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日多。花低羞艳枝,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描写皇帝曲江赐宴情形,这些都和这首诗词相吻合。因而无论从风格,还是从当时情形上来说,似乎以白居易作品更为妥当。
  2020/3/26榆木斋
网站目录投稿: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