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华的一句"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唱出了所有客家人的心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得从客家人与汉人的联系上说起。其实现在我们常说的汉族人,究其根源并不是最纯正的汉人,反而是福建的客家人才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且仅存下来的最纯正的汉族人。 客家人最初起源于先秦时期,秦始皇一统中原后,开始征收大量军民,岭南一带的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到了别处,然而这次的迁移规模较小,影响并不深远,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客家人真正意义上的迁居发生在八王之乱与五胡之乱的时期。 秦汉时期,胡人开始觊觎中原,甚至不断往中原地区缩进,大有围堵中原地区之势,直到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爆发,西晋内部四分五裂,胡人伺机而动,率兵进军中原地区。在这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胡人与汉人交替建立了十几个政权,乱世震荡,民不聊生,胡人不仅废掉汉人的农田,放起了牛羊,而且还将汉人统统虏来当奴隶,更有凶残的胡人甚至饮汉人的血,汉人几乎在这一绝境中灭亡。 直到乱世过后,汉人才开始逐渐吸收周围民族,从而保证自身族脉的延续和发展。客家人正是在此时移居至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地区,东晋王朝在此期间给予了包括客家人在内的中原移民不少优厚待遇。 第二次迁居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过后,唐朝走向灭亡,而在此时又天降灾荒,不少官府趁机敛财,蚕食剥削百姓,许多城里人迹罕至,一片萧瑟颓败之势。而这还不是最差的,没多久便爆发了黄巢起义,一时间战火纷飞,而仅有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尚未波及,于是客家人便纷纷迁至此地定居。 客家人第三次大迁移发生在南宋时期。彼时宋高宗刚刚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不久,绝大多数汉人都跟随宋高宗一同南迁,在元兵入侵时,文天祥率兵抵抗元军,在赣闽粤交界处的客家人见状也纷纷自觉从军,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正因如此,当地才有了客家人"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的美誉。 还有一部分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争,寻求安稳的生活,并没有停下迁移的步伐,反而继续南迁,来到了广东。在当时,户籍有了"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由"客籍人"改称为自己为"客家人",这边是"客家人"名字的由来。 在此之后的几次迁移,都是发生在清朝时期,一次发生在清兵入关,客家许多忠义之士参与反清,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得迁居。另一次则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不少客家人跟随郑成功迁居台湾。还有一次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起义军接连被杀,这次动乱迫使一部分客家人再次迁移,辗转至海南广西等地,甚至还有些客家漂洋过海迁居至异国他乡。 昔日在广东福建安定下来的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反而成了最为纯正的汉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客家语,也是流传下来的最纯正的汉语。相对于如今的汉语而言,客家纯正的汉语反而听上去十分晦涩,但是他们的语感却十分动听,让人听上去感到十分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