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教育理念。落实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上,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这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因而我们的品德课堂要以生为本,以定位目标为先导,以把握学情为根本,以顺学而导为中心,以有效评价为羽翼。本文就"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兴趣",以此为理念进行反思、实践,以期探索出一条有实效的品德教学之路。
  一、学导式课堂教学的特性
  以前上课,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较少考虑学生接受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一堂课下来,学生常感到云里雾里或者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现在,学导式品德课堂要求老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实际问题,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四突两让"是它的 重要特性。四突:1.突出学生;2.突出学习;3.突出合作;4.突出探究。两让:1.让出时间;2.让出空间
  二、学导式课堂教学的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将儿童生活与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历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社会味浓",不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面"广"点"多,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实现课程追求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目标,必须以生为本,深入研究学法,精心设计学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能使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有效达成。
  三、定位目标—以学定教的指路灯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估教学活动的依据。为此,根据学情分析,合理制定目标,是引领教学有效达成的关键所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是预设的、静态的,而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是生成的、动态的。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活动目标准确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他们跳起来能摘到"果实",为方法的指导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四、把握学情—以学定教的奠基石
  军事指挥员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洞察敌情;经商者想在"货比三家"的竞争中稳操胜券,需要掌握商情;而教师教书育人,就要有的放矢,把握学情。《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教学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成就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精彩生成。
  五、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助推器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因此,教师应用自身的综合素养及教育智慧顺学而导,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不着痕迹地向最朴素的德育目标悄悄靠近。
  1、导在课前: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前准备教师就必须作适当的指导:准备什么?怎么准备?都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如课前做好采访记录、资料搜集、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带入课堂,课堂上大家的兴致特别高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很轻松、很自然地就达成了。
  2、导在课中:"以生为本"并不意味放任学生自己学习。学导式课堂倡导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引导,这样才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变得灵动,有实效。
  3、导在课后:其实,一堂课结束了,真正的学习探究才拉开了序幕。因为短短的40分钟,根本不可能解决每个同学的疑问,甚至有些思维活跃的同学在解决心中疑问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认识内化为行为,从而养成习惯。
  六、有效评价—以学定教的保护伞
  在"先学后教"的品德课堂中,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评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的评价对于一个小组、一个学生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可以合理、科学运用评价来促进教学,那么评价就如同催化剂,创造了一个和谐互助,师生共赢的课堂。
  山泉在流动中清澈,山花在绽放中灿烂,孩子的心智和品性则在学导式品德课堂中滋长。学导式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的实践刚刚起步,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已让我们尝到了试验的甜果。相信沿着学导之路继续走,德育之花定能越开越绚烂。
  参考文献
  [1] 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J].2005.6.
  [2] 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 王 鸿.有效提问—构建高效的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网站目录投稿:曼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