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特别版投资战疫李迅雷工业生产恢复滞后半个月鼓励长


  庚子鼠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拉开了序幕。
  前事未决而后事已来,我们应如何在扑朔迷离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和方向?
  现推出《首席说》解局2020特别版,特邀知名经济学家与首席分析师,为您全面解析投资"战疫"。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本期嘉宾:李迅雷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观点一: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上升地位
  观点二:疫情会激发出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观点三:由于推迟复工,工业生产恢复将滞后至少半个月
  观点四:5000亿或可抵消此次疫情的负面影响
  观点五:鼓励长期投资,且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上升地位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此次肺炎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影响较大。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李迅雷:2003年"非典"时期,曾有经济学家惊呼:"非典"的危害度相当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冒出了不少《非典经济学》。然而,实际在2003年5月以后,"非典"疫情逐步衰减、消失,流行了半年左右。
  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人们总会有个通病——往往给当今变量过大的权重,给过去变量过小的权重。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悲观估计则为一年时间,乐观估计只要半年左右,影响较大的时间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因此,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
  疫情会激发出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
  :此次疫情对短期、全年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李迅雷:疫情对一季度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破5%。对全年的影响,我预计在0.5%左右。
  :破5%还是比较悲观的预测,您为什么这么看?
  李迅雷:对比非典时期,中国经济正处在重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高增长阶段,上升动力很足。而现在中国经济增速的稳中下行,2019年4季度经济增速仍在下滑,继续创新低。如果没有此次疫情,实际情况反而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好推进,但如今可能会出现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从三次产业来看,新冠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农林牧渔业。非典时期第三产业占比为32%,现在是54%,而且影响也会传导给第一、二产业。另外,此次疫情影响的范围更广,确诊人数远超非典,现在谈得到控制还为时尚早。
  相比非典时期,新冠疫情对旅游、餐饮、旅店等服务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非典使得2003年旅客周转量增速为-2.3%,国内旅游人次下降0.9%,旅游总收入下降11.2%。而此次疫情爆发时正逢传统的假日消费黄金周,且为了应对疫情所采取的举措远比非典时期严厉,因此预期降幅会更大。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非典疫情的影响并不大。当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即便没有疫情,2020年的投资增速也会明显回落。但一季度房地产的销量估计会有明显下滑,从而给房地产投资带来阴影。
  疫情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受阻,同时物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节后复工各地可能面临"用工荒",尤其是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广东、浙江及上海等省市。用工荒或各地开工时间不一、生产配套、交通运输问题等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
  此外,我国是全球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国,不排除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中国新冠疫情的隔断考虑,也会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与疫情相关度较大的商品。从而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制造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推迟复工,工业生产恢复将滞后至少半个月
  :推迟复工的影响有多大?
  李迅雷:按照往年的节奏,从春节前的20天开始,工业生产活动就会减弱。但从正月初一后,生产活动就会逐渐恢复,直到春节后的25天,生产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这种季节性规律在发电耗煤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但今年正月初一以来,发电耗煤非但没有回升,反而还继续下滑,说明受到假期延迟的影响,生产至今还没有开始恢复。
  即使按照2月10日起陆续复工,工业生产要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至少要等到3月中旬,相比往年节奏慢了半个月以上。
  5000亿或可抵消此次疫情的负面影响
  :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如何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度过此次疫情?您有何建议?
  李迅雷:在经济政策层面,需要重新调整2020年既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假设在悲观预期下,该疫情将对GDP增速带来的拖累达到1个百分点,那么,大约需要增加5000亿左右的投资和消费来对冲,才能起到稳增长的效果。
  货币政策已经很多措施了,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建议财政赤字率从2019年的2.8%,上调至3%,即增加约2000亿人民币的财政支出。横向比较看,日本财政赤字率7%左右,美国4%左右,中国到3%,并非不可接受。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应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款,目标应该达到1000亿左右。如果能新增财政、货币投入和社会捐款这三项共5000亿左右形成的投资或其他各项支出,则基本可以抵消此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鼓励长期投资,且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您有什么建议?
  李迅雷:我建议长期投资。虽然短期会受到影响,但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并不会受到影响。具体来看,有两个趋势。一方面,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不会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还会不断上升。份额上行是第二个不会变的趋势。
  而这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结构性机会。结构性机会对应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新旧转换,投资者应多关注与之相适应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风险,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存量经济的特征会比较明显,优胜劣汰,少数企业胜出,大部分企业会面临生存危机。
网站目录投稿:翠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