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技巧及专练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古诗词鉴赏基本策略:
  1、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
  三、古诗词基本知识:
  1、常见题材、类别: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2、常见情感特征: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3、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4、诗歌鉴赏注意事项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四、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1、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1)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
  答题方式:①描写了……生活(景物)。
  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
  ③表达了……感情。
  ——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及分析】(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2)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3、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
  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典型例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
  常见的描写角度:
  ①五种感觉: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
  ②空间方位。如上下、远近等。
  ③时间的变化。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
  ④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
  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
  ⑦其他描写的技巧。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
  【典型例题】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2)"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
  【答案及分析】(2)"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请以词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4、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方式:
  ①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关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①施舍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5、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考查思辨性。
  命题特点:1、辨析同与异;2、评价优与劣。
  答题方式:方式一:直接回答
  方法:针对问题,直截了当回答,不需要做分析。
  主要题型:相比较,有何异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及分析】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方式二:简要分析
  【原则】答题必引文,观点材料要结合。
  【步骤】①摘选的重点词语 ②分析字面意思 ③剖析内涵(表现了……情感)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中"苦雨终风也解晴"与苏轼《定风波》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它们都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简要分析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及分析】一问: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
  二问:"苦雨终风也解晴"句写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①②)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③)"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是说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风雨阴晴一样总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因此不必太耿耿于怀,要从容面对,(①②)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淡泊之情。(③)(意思答对即可,3分)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迁移练习】参考答案
  1."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注意:解题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用了什么技巧)。将人的眉眼直接化为旅程山水,将人的感情直接赋予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将要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泪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锁,既以此新奇的比喻描绘山水之貌,又一语双关地暗示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可谓一举两得。接下来两句把离别友人欲去的地方比作是"眉眼盈盈处",这既实指明丽的江南山水,又隐喻了双方含泪之态。
  4.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
  5.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5.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D【解析】D 项,"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每点 3 分,手法 1 分,解释 2 分)
  (二)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第一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
  【指点迷津,云销雨霁】
  【答题技巧】
  意境题:描述+特点(四字概括)+情感 技巧题:手法+解释+情感
  炼字题:解释+结合诗句+意境或情感 比较鉴赏题:两方面都要赏析。
  【牛刀小试,崭露锋芒】
  一、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注】诚斋:作者的书斋名。
  1.第二句中的"一团冰"是怎样写月的?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畀?(4分)
  2.前人评论此诗,认为后二句"富有奇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亮比喻为一团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清凉、皎洁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清凉幽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月色的喜爱之情。
  2、第三句"忽然觉得"说明诗人对"今宵月"产生了一种独特感受;第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不是在粘在天空,而是独自行走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赋予月亮灵动的特色,想象新奇,意境富有情趣,所以说后两句"富有奇趣"。
  二、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吐",是吐出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颇富神韵和情趣。
  "浮",是漂浮的意思,写出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漂浮于水面之上,突出了"雨多",呼应了题目。
  2、答题思路:尾联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特点,什么情感,给人的感觉。
  翻译+四字概括+情感+感觉
  尾联描写了雨后……,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闲适愉悦之情,读后令人感到温馨美好,而没有瑟缩之感。
  三、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1.这首曲子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简要分析"看一片闲云起处"中"闲"字的妙处。
  四、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答题提示:赏析艺术手法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分析。
  (一)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雁已经往南飞,草却还如往年一样覆盖着白雪;人已经老迈,榆树泛黄,只能夜夜听笳声惆怅,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愁苦和人至暮年、客居他乡的凄凉之情。
  补充:
  写景:1)衬托、白描,想象;2)修辞手法;3)结合:远近、视听、虚实、点面、俯仰、动静4)色彩鲜明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反衬(乐景衬哀情)想象
  点染: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提醒: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一幅(特点+地点+季节+时间)图。……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简要赏析。
  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秋日暮景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1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歌的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2、诗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秘籍在手,决胜江湖】
  赏诗歌,需三看(题目、小注、关键词),盯术语,疑情感,并列处,仔细辨。
  【实战演练,笑傲江湖】
  一、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D(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15.①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
  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二、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
  1. A、D(A"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D."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实景"。)
  2 .①用典,借用刘备君臣合契、吕蒙战功卓著的典故,流露出了对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③借古讽今。刘备君臣契合,建立功业,而唐代宗宠信宦官,李光弼、郭子仪就不遇明主,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诗人借此讽谏皇帝要重用贤臣。
  三、奉使道中作三首①(其一)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写出了"行人"在冰天雪地前行的豪情。
  E.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
  1.(5分)CD
  2..(6分)
  ①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
  ②角声惊梦,催促早发,心生"怨"情;
  ③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自我劝勉。
  6分。答出一点得2分。
  四、 晚步陈棠晚步沙头①
  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于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句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崖,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2."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 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2.①树影昏暗,微风吹拂,花香袭人;急雨过后,溪深水涨,水面平静。(内容)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手法)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情感)(共6分,每条2分。内容解说、手法分析和情感概括各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五、 元日田家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D."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AB(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
  [解析]A项,"‘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错,诗中写的是百姓元日的情形,不一定是诗人写诗的时。B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2.1)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2)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3)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4)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美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网站目录投稿: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