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秦淮区小学统考语文卷的阅读题围绕一段某品牌沐浴露的材料,设置了5个选择题。家长不淡定了,称植入广告太嚣张,连小孩子也不放过。此事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利用网络对教育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议,体现了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高的关注和期望,这也是全民重教的体现。但是充斥网络的批评之声中,有不少是臆测和妄议,给教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比如这次,有人就对小学生试卷上这段沐浴露材料不依不饶了,不仅怒骂试卷植入了商品广告,还晒到网上"曝光",引发了汹汹舆论。实际上,试卷中出现广告材料,早已不是新鲜事。比如出现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意在培养学生对广告用语表达效果的理解;广告语"咳不容缓"意在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成语。而上述试卷中的某品牌沐浴露材料,在语文课程里叫作"非连续性文本",多是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的阅读材料。在现代社会,人们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越来越多,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认为试卷植入了广告是非专业视角看问题闹的笑话,而这种不靠谱的笑话一经网络放大,就演变成了具有相当杀伤力的负能量。传播这张试卷的人不了解语文专业知识,看到试卷上的沐浴露材料就惊异不已,忙不迭地将它发到网上,怒骂一通,这显然不是成年人应有的发声态度。倘若对教育多一点了解,或者就此向老师质疑,也不至于引爆舆情,将一个常识性的知识演化成一种网络伤害。 这几年,教育负面新闻的堆积性报道,已经使教育相关方疲于应付、焦头烂额。而极不理智的跟帖评论可谓是伤口撒盐,加深了公众对"教育颓废化"和"教师妖魔化"的错误认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全民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全民的理解和宽容。对正在改革中的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理应多做些了解,而不是凭着个人臆测和肤浅理解就妄加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