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财政政策


  【摘 要】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历史,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刺激科技不断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小企业成为很多国家关注的重点,支持其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不先进、经营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企业自身缺点逐渐暴露,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升高,导致其融资压力不断增大,发展进入瓶颈。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达国家政府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财政政策,给予中小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融资支持,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融資压力,为其持续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财政政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缺乏长期驱动力,而供给侧改革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企业层面着手,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普遍,在很长时间内已严重阻挠了企业发展,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亟待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因此本文对如何完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占我国全体企业的税收总额以及利润总额的较大部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7。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处于新常态,一直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幅度。但是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逐步走上振兴的道路,东南亚国家也以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低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夹击。另一方面,部分产业的去产能进程不断加快,中小企业若想维持经营,必须积极寻求对生产设备和产品转型升级的办法。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中小企业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吸纳就业、方便转型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相关意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企业一直是吸纳社会劳动力、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新兴领域,例如互联网金融领域,起着显著作用。因此我国更要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领域的积极带动作用,让创新政策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出政策
  (一)设立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刺激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正外部性,这就需要财政政策进行相应的激励,对中小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我国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多项专门基金,它们虽然具体目标有些微差别,但最终目的都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其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全球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我国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尽量满足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成为它们的坚实后盾。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着具体环境变化不断出现新情况的过程,这些专项资金也不断拓展着新的业务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政府采购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政府采购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市场化手段,通过安排预算资金购买具有自主创新产权的产品,能够帮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打开市场,有效避免了中小企业因为宣传力度不足等劣势而引发的市场边缘化情况,扩大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加速资金周转速度。2011年,财政部和工信部印发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对政府采购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自2012年起政府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采购,保证必要的采购额度。往年我国政府对采购招标设立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只有具备特定资质的企业才能够参加招标,而中小企业受规模等因素所限,大部分不能达到政府采购的资质要求。而《暂行办法》对中小企业这一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允许政府对中小企业降低门槛,对中小企业的资质要求有了适当的降低;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让其与大型企业有同样公平的机会参与招标,规定政府可以按一定比例扣除中小企业的招标价格;鼓励中标的大型企业将订单分给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联合投标[1]。
  (三)对担保机构进行奖励提高担保率
  我国政府为保护中小企业的融资权,积极发展担保行业,鼓励担保机构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担保业务的特点主要是风险高、收益低。担保是连接需要融资的企业与银行的桥梁,其职能是满足客户提出的增信要求,为银行分担风险,它是金融模式的创新,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包括财政部在内的政府部委积极出台能够激发担保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意愿的各项政策,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率,保证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自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推进信用担保试点工作,试点设立在一些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民营经济规模较大的省份,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发放财政资金奖励,实践证明这项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愿意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数量有所增长。2012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对担保机构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激励、代偿补偿、增资扩股及创新奖励等五种方式。2013年政府出台相关法案鼓励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开展业务,并运用财政资金逐步建立起担保代偿补偿机制[2]。
  (四)对银行机构提供财政补贴
  根据信贷配给理论,银行对中小企业通常会进行信贷配给,贷款意愿较低。为了提升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意愿,我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政策探索,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针对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信用风险大的不利因素,我国尝试建立相关的风险损失补偿机制,以政府信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银行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利率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若出现违约情况,银行可获得相应的财政资金作为补偿。风险补偿大大降低了银行的损失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另外,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及时偿还利息、维护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政府还会对中小企业进行利息补贴,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便能够获得利息补贴。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呆账核销的条件得到放宽[3]。我国自2009年以来,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对将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呆账的进行核销,在2013年该项核销的政策又有了新的发展与完善,金融机构核销呆账的流程变得简单明了,金融机构的自主权也得到扩大。
  三、结论
  自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与此同时,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这一时期扩张型财政政策并未有效扭转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严重的赤字反而使财政"稳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稳增长政策短期效果逐步消失,整体经济对政策的依赖性愈发严重。要想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寻找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供给侧改革是对经济体供给面进行调整,着力点在于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关键在于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的提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的最终结果要从企业中反映出来。由此可见,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从财税层面、制度层面和产业层面配合企业完成相关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供给侧改革才能获得成功,经济才有长期增长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董子铭.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Z2):230-231.
  [2]石创.简析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改革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5(18):178-180.
  [3]王婧.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支持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111-112.
网站目录投稿: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