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划地为界那些住豪宅的人


  "老钱"和新贵的豪宅
  "其实,跟‘富一样。‘豪宅也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谁也没办法说出什么样的就叫‘豪宅。现在的豪宅已经开始平民化了。"林家耀先生50岁左右,讲话带有非常浓重的南方省份口音,语速不快,但是扼要清晰。林是传统实业出身的富豪,在各种富人榜上能时不时看到他所代表的他们家族的名字。多年坚持主营业务,多元化扩展也只是针对自己熟悉的行业,不保守不冒进。
  林家耀说,白手起家型的人攫取到的第一桶金都是辛酸的。而且往往带有偶然性。八十年代后期,生产资料开始迅速市场化,"双轨制"之下。如钢铁、木材、土地等生产资料在计划内一倒手,差价翻番,利润不得了。他的巨额财富虽然不是直接来源于此,但却需要感谢这种体制的巨大转换。
  林家耀在北京的豪宅,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和能想象到的那种豪宅。独栋大别墅,不仅建筑体大,整体占地面积也大,前有院子后带花园;有游泳池、网球场;房间多,中西餐厅、窖藏、雪茄、会客室—应俱全;有管家,有分工明确的工人。装修风格也是他那个年龄群体的典型风格,非常奢侈华贵。
  如果说林家耀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富起来的那一拨,那左斌则是典型的科技新贵,他抓住的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有两大变化在暗涌。首先是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有了股市,有了上市公司。也有了股民、股评家和操盘手;然后,知识经济崭露头角,一夜暴富的故事天天上演。这个时期崛起的英雄你一定耳熟能详:张朝阳、王志东、马化腾、陈天桥。当然,这些只是大浪淘沙后剩下来的。新旧世纪交替之初,网络泡沫破灭。一大批新贵在短时间崛起后迅速消失。
  左斌就属于大浪淘沙后剩下的。贵为科技新贵,他的豪宅也是用高科技武装的。你一定听说过比尔·盖茨先生位于西雅图华盛顿湖东岸的那座"科技豪宅":高度智能化,号称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建筑物,更被誉为"未来生活的典范"。
  左斌的豪宅整个建筑体线条凌厉,风格简约,现代感很浓,但不觉得有多豪华。原来,他的这栋豪宅"豪"在外行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采用瞳孔虹膜辨识系统,建筑结构具有280伽(gal)抗震强度,使用经美国宇航局(NASA)认证的"制震阻尼器",关键2小时救援时间的"黄金救援安全密室",不让浓烟乱窜的楼梯间正压系统和防患于未然的防洪计划。听闻之下,不由让人怀疑这栋豪宅是左斌在看了电影《后天》之后装修的。
  左斌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格调》里的一句非常新贵范儿的话:富人不能没有钱,但是富人更需要极端的想象力。
  全球富人爱豪宅
  有人总结,一提到豪宅,人们会想起这些地方:巴黎的拉德方斯、伦敦的西堤、纽约的第五大道、香港的半山;会想到这些名字,拉德方斯卫城、比利佛山庄、长滩、阳明山等;会想到这些包装和概念,法国设计师、英式管家、蓝血一族。
  可以说,豪宅是地球富豪共同的心头之好。您看,甭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甭管是政客还是娱乐明星,甭管是老富还是新贵,也甭管是挖矿的还是卖油的,有了钱,头一件事儿准是置办家产,买点豪宅。豪宅,不仅实用,能拖家带口地住人。有面子,而且能保值增值,给后代留一栋上流社会的豪宅。可比留点钱什么的有品位多了。而且,市场怎么波动,豪宅价值几乎都不受影响;恶性通胀来时,豪宅更是岿然不动,愈发抢手!
  说豪宅,道豪宅,豪宅什么样,不同人有不同想法。其实,豪宅并非一个正式用语,光从字面上看,所谓的豪宅应该是指高档住宅当中顶级的那部分。衡量豪宅有两大标准,一是物和资源的稀缺性,无论是城市中心的顶级公寓还是郊外的天价别墅,他们都占据了非常稀缺的资源;不仅是资源上的稀缺,如地段、景观等。它们所凝聚的建筑装修思想和意识也是非常稀缺的,像前文所说的"贡院六号",据其开发商称,每套房子都是用"规模订制"方式打造。请顶级设计师设计,将他们的理念贯穿到底;另一个就是社交圈子的层次高,富人非常有保密和安全的意识,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圈子里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能保障以上两者的就只有高昂的价格。稀缺的资源需要高昂的价格。另外高昂的价格就像一个天然的门槛,能保证把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排除在外面。
  风情要看,风水更要看
  普通人购房会讲究个朝向、户型、采光啥的。住豪宅的人也看这些,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们非常看重风水。用林家耀的话来说就是。‘香山的那抹风情很好,但是香山的风水更重要"。
  中国人一直讲究天地灵气和风水。在传统居住文化中风水择吉的观念由来已久,南方城市,尤其是珠三角一带,无论是开发商还是选择豪宅的富人们,对风水规划的运用都很重视。
  而现在,这种风气在全国盛行,甚至有一些老外都开始入乡随俗。据说,风水成为继功夫、泡脚、关系之外。老外上嘴率最高的词。
  在动工之前,开发商们就会请风水大师做好风水规划。不仅是每个建筑单体的风水线要做好,整个建筑群体的风水更需格外讲究。
  林家耀认为风水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天人效应"。他有自己专门的风水师,他说他的风水师在宗教、国学、风水、算命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底,每逢置业、开工。他都会不远千里地请风水师过来,倾听他的看法,请教他的意见。
  林先生还当场传授了一些住宅的风水机理。譬如房屋的座势和格局格外重要。最佳的住宅选址是高且地势平缓处,建筑体要向东开口,"E"型最好;布局要平衡对称,方能阴阳和谐;地基一定不能比前面的路低,否则会"退财";家里的走廊柱子要非常讲究,不能大不能小;厨房的位置很重要,一定要不能靠门、远离楼梯;住宅要"借水",走水系统的设置要回环,才能"聚地气而掬水运"等等很多,内容多到可以另起一篇《豪宅的风水学》。
  大家来"扎堆儿"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好事者总结,住豪宅的有三类人:富人、贵人和要人。他们一大特点用一俗话说就是"爱扎堆儿"。
  其实,在住豪宅这个大圈子里的内部也有自己不同的小圈子。例如,根据"豪"的不同程度,会分成不同的圈子。根据财富来源又会分成不同的圈子。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富人圈子分布是典型的西贵东富。西山是传统的风水宝地。上风上水,古刹园林密集,连徐志摩都说了北京的灵气全在香山的那一抹晚霞!西山自古就受皇族青睐,现在,西山别墅更是成为权贵的代名词。因贵而富的阶层,隐而不宣,高贵神秘,若隐若现在西山的茂密树林里。
  与西边不同的是,东边水系发达,通透温润。凭传统实业或知识科技新富起来的新富阶层齐齐聚集东边,如中央别墅区和潮白河别墅区。外籍人士也喜欢这里,甚至有些国家的驻华使馆也会选择设在这里的豪宅群中。这里还有不少国际学校,因此也吸引了一拨儿女正在上学的富人在这置业。
  林家耀作为外地到京的富人,虽然来了快20年了。但是说起北京的圈子还是颇有感触,他说,北京是一个特别形而上的城市。很讲究圈子文化。圈子与圈子之间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看上去严峻而正经。
  圈子不断变化,变化的最终结果是圈子里面推崇的东西趋于一致。刨开利益的想法,大家在组圈子或选圈子的时候,会非常关注共同的背景和想法。林家耀说他买下现在这个住所,就是心血来潮:有一天,几个经常来往的同乡和生意上的长期合作伙伴,觉得大家这样一群人做个邻居也很不错,于是涉及几个亿资金的购房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成为近邻后他们更频繁地来往。有时候,他们会拿出一些闲钱交给圈子里大家很信任的某人去作风险投资,但其实他们并不看重投资的结果,不指望说能带来多么丰厚的回报,反而是认为这样一个举动可以让大家保持一种非常亲密无间的联系。
  "社交丛林":一隐秘的准入制
  棕榈滩(Palm Beach Country Club)的社交圈闻名世界,成为豪宅圈的学习典范。它一直坚持非常隐秘的准入制度。美国的媒体称它像是一个"社交丛林",飞得不够高的鸟儿永远飞不进它,只能远远张望,或艳羡地在边缘打转。
  拥有财富最多的人,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他们位于金字塔的最上边。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与一般陌生人的接触减少。为了维护自身所处圈子的价值,维护它的纯洁和稀缺性,也要把别人屏蔽在外面。
  而豪宅正是有了高门槛,可以降低社交筛选成本,保证有限交往的同质性与高效率。你一定曾听说过好莱坞的大卫·格芬在自己豪宅里为大选召开宴会,募集政治捐款的故事。
  然而,这正应验刻板印象的形成机理,低接触度导致低透明度,低透明度带来高负面猜测。圈子化让圈子外的大部分人有挫伤和排斥感,过度的外在符号上的奢华让这个圈子遭到明确的道德攻击。
  有人总结,豪宅作为一类财富的标签,在国内的勃兴尚不久。因此普通人无法理解,真正的富豪也尚需多玩味些时日,方能体会出其中深意。
网站目录投稿: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