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的婚姻或者"类婚姻"生活(包括同居、与家人的相处、集体生活……等等需要与别人朝夕共处的亲密关系)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是在重复老太太的举动呢? 一对老夫妻,相敬如宾地生活了50年。 金婚纪念日的那天,老太太想:"五十年来,我每天都为丈夫着想,总把最好吃的面包头让给他吃,今天也该轮到我自己来享受享受这个美味了!" 于是,准备早餐的时候,她切下了面包的两端给自己,把当中的部分给了丈夫。 没想到,她的丈夫喜出望外,激动地吻了吻她的额头,说: "亲爱的,谢谢你今天给我这么好的礼物。五十年来,我从来没吃到面包的中间部分,那是我从小最爱吃的!我一直想你也一定是喜欢吃那个。" …… 这个小故事,还有一个类似的中国版本,讲的是: 母亲和孩子、"鱼头"和"鱼肉"。 静心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类似版本—— 在我们的婚姻或者"类婚姻"生活(包括同居、与家人的相处、集体生活……等等需要与别人朝夕共处的亲密关系)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是在重复老太太的举动呢? 所以,请给自己一分钟,问问自己: 什么是我的"面包头"? 咨询师提示: 婚姻之中,每一对夫妻或许都在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彼此—— 丈夫拼命工作,为的是给妻子挣更多的钱,可是妻子最想要的,是每日一顿共进的晚餐; 妻子勤于打扫,为的是给丈夫一个整洁的家,可是丈夫最想要的,是轻松惬意无拘束的空间。 于是,多数的人都难逃种瓜得豆的结局:"我一天到晚都为他(她)考虑,他(她)却从来不给我我想要的东西!" 作为专攻婚姻情感咨询与治疗的咨询师,这样的抱怨我平均每天要听到3到4次。 有时候,我甚至想—— 丘比特实在太顽皮,他为什么就是不让早上那位爱吃酸的张先生,爱上下午这位喜欢醋的李太太呢?只要他肯这么做,人类的婚姻一定会风平浪静!" 想归想,问题还是要解决,于是我问来咨询的夫妻中抢先抱怨的那一方: "你一直都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了他(她),但他(她)似乎不但不感激,反而还总在责怪你根本没把他(她)放在心上,所以你感到很委屈,有一肚子的怨气,是不是这样呢?" 抱怨的那一方听我这么一说,以为我已经站在了他(她)这一方,于是立刻会挺直了腰板,像个得到支持的孩子一样更大声地强调:"是的,就是的!" 我点点头,不动声色地接着问:"那么,你知道他(她)最想要的是什么吗?他(她)希望你怎么做呢?" 这一回,给我的回答往往是:惊讶和沉默。 "他(她)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好多人竟然从来未曾考虑过。在他们的心里,从结婚那一刻起,"我"就成了"你","我想要的",也就成了"你想要的",而婚姻问题,也就从那一刻起产生。 事实上,即使再相爱的两个人,也不可能真的"合而为一"。所以,真正聪明的爱人,从来不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伴侣,他们会了解对方所需,然后给予。 唯有如此,婚姻之中的怨偶才可能成为良伴,而实现那个"吃面包头"的心愿,也才不再需要花费我们五十年。 心理作业: 请仔细地检视一下你的婚姻或"类婚姻"生活,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将你的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在婚姻或"类婚姻"生活中,我最常体验到的五种情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我的情绪与"面包头"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我想在婚姻或者"类婚姻"生活中更快乐,我愿意这样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