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858年的一天。 我们知道此时离大唐的覆亡仅余半个世纪,但诗人不知道。 他敏感地意识到什么,来不及多想,内心如同雷击,震颤不已。 死亡,逼近了他。 他唯一清醒地意识到,他将比任何他所念及的事物都先走一步。 夜深。 蜷在床上任凭思绪弥漫的诗人,强撑着起身,干咳数声,或许还呕出了血。 他磨墨,铺纸,提笔。 照例是一首无题诗。颤抖的笔迹,遮不住满纸朦胧的诗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46岁的诗人,仅仅为了凑个整数,图个吉利,硬写成了"五十弦"。 除此之外,每个字都看得懂,合起来却至今无人能解。 专家们唯一肯定的是,这是诗人病逝之前的最后一首诗。 人生苦短,江湖路远,理想幻灭,爱情悲剧,旧情难忘,遗恨无穷…… 诗人不想说,我们也不要问,读到什么就是什么。 也许,在绝命诗完成的数日之后,一个雨夜,诗人走了。 最后留给世界,一个深邃的眼神。 1:
诗人从小不幸。 他生在如今的河南荥阳。出身是一个下层官吏之家,3岁起随父亲辗转江南各地做幕客。 后来,他的一生都想摆脱父亲的宿命,却始终难逃父亲一般的归宿,不由得不认命。 大约10岁那年,他的父亲病逝。剩下孤儿寡母,护棺返乡。 他是长子,支撑门户的重担,骤然间全压在他幼小的肩上。 在他的记忆中,这趟返乡十分不堪。 家贫势单,无处投靠。他曾泣血写道,当年情境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很长时间内,他白天给人舂米,晚上替人抄书。 他渴望早日成名得官,光宗耀祖。 少年诗人在诗中呐喊过: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多年后,他得了个小官。没过几年,母亲去世。母丧期间,他拿出多年积蓄,大办家族迁葬之事。 上至曾祖母,下至小侄女,旁及堂叔,一共办了5起迁葬事宜。 这些死去的亲人,曾因各种原因寄葬异乡,分散各地。如今,他们归葬祖坟,魂返故里。 诗人总算了却平生一桩心事。 给四岁夭折的侄女,写迁葬祭文时,他说: 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 一家人最重要是齐齐整整。他自小漂泊,聚少离多,感受尤深。 他心事重重,内心敏感,却很少考虑自己,都是在考虑家族的未来。 他希望培养更多的家族子弟为官,重振家声。 他数次哀叹,自己的家族如此衰微,作为一个"山东旧族",竟然"不及寒门"。 他还要督促并帮助弟妹办理婚嫁大事,让他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他是大哥,回避不了家族责任。 大概在十多岁时,他可能有过第一次婚姻,但妻子很快因故病逝。 人生怅然。 他诗中充斥着无限感伤,基本都是少年时期家道衰微、饱受困苦、深感世态炎凉的记忆折射。 所谓苦难出诗人。 在群星闪耀的唐朝,历史要成全一个晚唐人的诗名,终将少不了苦痛的人生赌注。 2:
诗人有抱负,尽管身份卑微,但才华是他最有力的武器。 很快,他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 当时外调任天平军节度使的大政治家令狐楚,爱惜其才,将毫无功名的诗人招至幕下。 不仅给他工作,还教他写骈文。 在当时,令狐楚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并称"三绝"。 诗人后来的诗,以辞藻华丽、意境绚烂著称,跟骈文练习关系很深。 令狐楚曾把少年诗人介绍给诗坛名宿白居易。 白居易读了他的诗,不敢倚老卖老,只好倚老卖萌。逢人就感慨,此人一定是文曲星下凡,我要去投胎给他当儿子。 令狐楚不忍诗人的天才被埋没,果断资助他去考科举。 诗人考呀考呀,就是考不上。有人说他考了四次,有人说他考了五次。总之,老天给他打开一扇窗,就会把门堵上吧。 郁闷的诗人,落第后,有一次吃嫩笋,吃着吃着,想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食笋呈座中》 我就如同这初生的嫩笋,在於陵价值千金,在长安却不值一文,任人剪伐。 在诗人第四或第五次考科举的时候,主考官问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 你父亲门下,哪一个人最好? 令狐绹说出了诗人的名字。 过几天,主考官又问同样的问题。 令狐绹又说出了诗人的名字。 如此反复,令狐绹推荐了诗人四次。 诗人这才中了进士。 来不及欣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令狐楚,在这年冬天,死了。 临终前,令狐楚特地千里迢迢把诗人调到身边,要他代写上朝廷的遗表。 除了他,任何人写,都写不出令狐楚想要的感觉。 令狐楚死后,诗人在奠文中悲叹一声: 送公而归,一世蒿蓬。 他预感到,没有令狐楚父子的荫庇,他的命运要像蓬草一样,飘荡不定了。 3: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诗人的预感不一定准确,但那些不好的预感,总是无比准确。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 也就是诗人中进士、令狐楚去世的第二年。 这一年,注定要成为诗人生命中一道悲剧性的坎儿。 按唐朝规定,考中科举并不能直接做官,还要通过人事部门的铨选考试。 诗人于是报考了博学宏词科。 考试结果,优秀。 但在复审时出了岔子。一位"长者"看到诗人的名字,随口说了四个字: 此人不堪! 一语定性,诗人的名字被抹去。国之栋梁,就此成为不堪重用的朽木废材。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事情过了两年,诗人谈起此事,仍然异常激愤: 博学宏词科要求才高识广,本人才疏学浅,遭到有司除名也许是好事,从此,我即使愚蠢到不能分别东南西北,也没什么好畏惧的了。 如此自嘲,足见诗人内心之痛,之恨。 落选后,没有出路的诗人,去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 王茂元是继令狐楚之后,诗人另一个最重要的恩人。他欣赏诗人的才华,并将最小的女儿嫁给诗人,变成了诗人的岳父。 命运弄人。一个政治小白,余生就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听闻诗人的婚讯,令狐绹首先站出来,指责诗人忘恩负义。 当时,朝廷政治的焦点是牛李党争,无休无止。这场长达四五十年的政争,最终搞垮了大唐,也让诗人无辜卷入其中,付出了惨痛代价。 令狐绹是牛党骨干,而王茂元是李党骨干。这在当时,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 朝堂之上,非牛即李。诗人却两头都沾亲带故,亦牛亦李。结果,牛李两党都看他不爽,一党骂他薄情,另一党骂他无行。 这种尴尬处境,像极了当时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牧。 诗人空负绝代之才,却始终意识不到政治的残酷性。 你不站队,你站中间?行啊,你已经出列了! 诗人一生卑微,官阶始终很低。作为幕僚,长期跟着不同的主公四处远行。历经漂泊,而难成大事。悲剧的根源,全在于此。 最痛苦的时候,他像是一只蝉,声嘶力竭,却换来无情冷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至此,诗人仅剩下一声哀鸣。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河,有人泅渡上岸,而他却溺水了。 4:
世人误解诗人太深。 因他的爱情诗缠绵而隐晦,好事者便认为,诗人有无数不可告人的恋情。 其实,诗人是个专情之人。 他的一生,有迹可考的爱情,仅有三段。其中还包含了少年时代一段类似爱情的情愫。 姑娘叫柳枝,洛阳商人女儿,偶然听人吟诵少年诗人的诗,心生爱慕,约定相见。 诗人因要赶考,无奈爽约。后,柳枝被父亲嫁作人妇。 仅此而已。 诗人多情,听闻柳枝出嫁,提笔写下《柳枝五首》,凭吊这段情愫。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柳枝五首》之一 诗人纯情,把两个命运不能自主的少年男女的遭遇,当成了爱情。 也许,他并不知,他只是在柳枝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命运。 另一段真正的恋情,始于诗人落第之时,曾躲入玉阳山修道,与女道士宋华阳产生感情。 结局仍是悲剧,只有过程刻骨铭心。 有诗为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因为女主的身份,这段地下恋情,见不得光。 春蚕自缚,满腹情丝,丝既吐尽,命亦随亡。蜡烛燃烧,泪为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灰。 一诗成谶。有人考证,他们的恋情被人发现后,双方都受到了惩罚。 诗人被赶下山,逐出道观。宋华阳被遣返回宫,大概去做了守陵宫女,或卖入豪门做侍女。 诗人后来曾在长安一名权贵的宴会上,匆匆偶遇宋华阳。 彼此不敢相认。 诗人无限哀伤,无处诉说: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人生如转蓬,随风飘荡。 他再次从当年恋人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5:
最后一段爱情,是诗人的婚姻,以及归宿。 与王氏的婚姻,本为两情相悦,却意外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诗人无意中被席卷入党争漩涡,沦为权斗的祭品。 他一直官职低微,长期四处奔波漂泊。 但对王氏始终不离不弃。 夫妻二人清贫自守,聚少离多。相思之苦,唯有诗能解。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昨日》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凄迷感伤,情致缠绵。诗人缓缓咀嚼分离之痛,感伤成了他的诗与人生的基调。 在诗人39岁那年,公元851年。 他失魂落魄,从汴州赶回长安,仍未及见上爱妻最后一面。 王氏早逝,诗人万念俱灰。 余生,他只用来写悼亡诗,为王氏写了30多首诗,字字泣血。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房中曲》 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 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破镜》 《破镜》是诗人写下最悲痛的一首诗:我身虽未死,我心已随她同逝了。 后来,诗人到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中,柳仲郢亲自挑了一位才色双绝的女子张懿仙嫁给他。 他上书婉言谢绝:"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我的诗是写过女性的绮丽,但风流,不是我所要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川东美女如云,诗人只为亡妻写诗。 自王氏死后,他未再娶,单身至死。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诗人唯有信佛,以求解脱: 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6:
这是公元858年的一天。 诗人来到了生命的终点,有过彷徨,有过坚毅,有过愤怒,有过深情。 少年磨难,青年坎坷,中年忧患,忽而点上休止符。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一生有才无命,但一生以才抗命,从未向命运低头。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现实可以囚禁他的前途,但他在内心拥抱自由。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那些给诗人制造痛感和厄运的人与事,在历史中灰飞烟灭。 唯有诗人的诗,还活着。活得好好的。 有些人仅为今生今世而活,有些人却为千百世而活。 天下大局,离他甚远。 他根本无从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这不妨碍他在的诗里关心民间疾苦,留心国家大事,痛心社会黑暗。 爱情之弦,离他很近。 他以平等的态度,纯情的笔调,而不是色欲的腔调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是第一个把爱情、生命和诗看得同等重要的诗人。 也许是个雨夜,可以听到雨打残荷之声。 也许他的子女并未在身旁,孑然一身。 诗人最后吟两句他的绝命诗,走时很平静: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00年后,一个清朝人说: 于李(白)、杜(甫)、韩(愈)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商隐)一人。 时代辜负了他,他并未辜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