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课浪潮的汹汹来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建立一种链接,搭建一个平台,让知识端到知识需求端的匹配更加顺畅、智能、快捷,提升端到端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我们要解决知识源的问题,要有策略地让知识源浮出水面,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组织知识传承的生态系统。 营造乐于分享的氛围 想要让人人参与微课的实践,起初可以靠一些激励机制来带动,如积分激励、课件大赛、微视频大赛等。然而,最好的方式是将"为组织贡献知识经验智慧"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某些关键岗位或骨干的职责,让员工意识到这种贡献甚至比贡献眼前的利润更重要,因为智慧关系到组织的生命延续,而利润只是关系着眼前温饱。 降低贡献知识经验的门槛 你必须让更多的员工轻松便利地参与到知识的贡献当中。我见过很多的企业都会引入课件开发工具、制作案例模板、课件模板,沉淀一套微课件开发的方法。然而,这对于一个非培训专业的普通员工而言,要想贡献一些自己的经验或知识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有些组织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努力改变过去的课程或课件开发模式。例如,广东移动这两年着力举办微课大赛活动,逐步简单化普通员工参与开发的难度,让员工的经验通过简单几步就能变成利于传播的微课;当然,他们也在内部通过一些比较直接的方式,让员工参与网络直播课堂讲述自己的经验技巧。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尝试探索,不过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大家参与热情的持续程度和传播范围不是很理想。因此,希望未来能够把每个员工的工作过程与知识经验分享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就能更方便地分享经验,润物细无声,而这背后也需要做很多复杂的系统整合和机制设计。 在华润也有微课相关的实践。华润万家在全国拥有数千家不同类型的门店,员工人数达到26万,流动率高,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实施e-Learning课程能缓和一些门店培训的压力,但其效果不够理想,接入知识端也不够方便。我曾经和华润零售营运学院的同事研讨过手机学习,他们提出了当下应用手机学习的出发点:"我们只想提升一些实际的门店技能。现在,结构化的知识其实不难找,难点在于具体做法和处理技巧。这些经验技巧用文字很难说清楚,如果可以发动员工自己用手机拍照、讲解、上传,进行分享,保持原滋原味的操作示范,比起专业设计来说会更有效。" 作为组织的学习部门,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最基层的需求,让群众的智慧得以沉淀和传播。 面对微课浪潮的汹汹来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建立一种链接,搭建一个平台,让知识端到知识需求端的匹配更加顺畅、智能、快捷,提升端到端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我们要解决知识源的问题,要有策略地让知识源浮出水面,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组织知识传承的生态系统。 营造乐于分享的氛围 想要让人人参与微课的实践,起初可以靠一些激励机制来带动,如积分激励、课件大赛、微视频大赛等。然而,最好的方式是将"为组织贡献知识经验智慧"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某些关键岗位或骨干的职责,让员工意识到这种贡献甚至比贡献眼前的利润更重要,因为智慧关系到组织的生命延续,而利润只是关系着眼前温饱。 降低贡献知识经验的门槛 你必须让更多的员工轻松便利地参与到知识的贡献当中。我见过很多的企业都会引入课件开发工具、制作案例模板、课件模板,沉淀一套微课件开发的方法。然而,这对于一个非培训专业的普通员工而言,要想贡献一些自己的经验或知识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有些组织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努力改变过去的课程或课件开发模式。例如,广东移动这两年着力举办微课大赛活动,逐步简单化普通员工参与开发的难度,让员工的经验通过简单几步就能变成利于传播的微课;当然,他们也在内部通过一些比较直接的方式,让员工参与网络直播课堂讲述自己的经验技巧。这都是一些很好的尝试探索,不过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大家参与热情的持续程度和传播范围不是很理想。因此,希望未来能够把每个员工的工作过程与知识经验分享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就能更方便地分享经验,润物细无声,而这背后也需要做很多复杂的系统整合和机制设计。 在华润也有微课相关的实践。华润万家在全国拥有数千家不同类型的门店,员工人数达到26万,流动率高,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实施e-Learning课程能缓和一些门店培训的压力,但其效果不够理想,接入知识端也不够方便。我曾经和华润零售营运学院的同事研讨过手机学习,他们提出了当下应用手机学习的出发点:"我们只想提升一些实际的门店技能。现在,结构化的知识其实不难找,难点在于具体做法和处理技巧。这些经验技巧用文字很难说清楚,如果可以发动员工自己用手机拍照、讲解、上传,进行分享,保持原滋原味的操作示范,比起专业设计来说会更有效。" 作为组织的学习部门,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最基层的需求,让群众的智慧得以沉淀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