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百年离别斩不断千年血脉香港付不起叛逆的代价


  在华夏文明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这片如今被称为"香港"的土地与中华大地未曾有过片刻分离。
  以五岭以南的丘陵与平原为骨骼,珠江水系纵横交错的河流为血管,东南季风抚摩的丰茂林木为肌肤,岭南文化独特的气质为灵魂,香港这方土地得以吸收养料、延续生命,数千年来与九州大地脉通着脉、筋连着筋、血融着血。
  自远古至现代
  香港与内地血脉相连
  香港与内地可以考证的最早联系,发生在五千年前的远古社会。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在那时,中华民族的祖先便以捕鱼、采集、耕作等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大军"南取百越之地",在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其中南海郡统辖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六县。香港归属番禺县辖区。自那时起,香港就隶属于中国中央封建王朝的统辖之下。
  1955年,在香港深水埗李郑屋出土了李郑屋汉墓,这是香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东汉砖室墓。墓室的砖上刻有"大吉番禺"的字样,证实了秦汉时期的香港属南海郡辖下番禺县。
  随着朝代的更迭,香港的所属辖区也有所变迁。自秦起至东汉以及三国末期,香港属于南海郡番禺县辖区;自东晋至隋代,香港隶属于东莞郡宝安县;唐代时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香港随之成为东莞县辖区,这一建制沿袭到了明初。明朝官府从东莞县南部划分出一部分区域另行建县,取名新安县,自此时起,香港一直属于新安县的辖区。
  随着历史前行的脚步,中原文化不断向南播迁,香港的经济与文化逐渐发展起来。香港的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是从中原地区迁入的汉族人。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一大高峰,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北方战乱侵扰,纷纷南迁寻求安定生活。正是在这一时期,香港的土地迎来了第一批常住居民。
  如今香港新界的五大家族(邓、文、廖、侯、彭)就是从宋代起从内地相继迁入的。邓氏、文氏、彭氏原籍在江西,廖氏原居于福建,彭氏则来自于广东。五大家族进入香港后垦殖立业,各居一方,按照其主要居住地,分别被称为锦田邓氏、新田-泰亨文氏、上水廖氏、河上乡侯氏和粉岭彭氏。
  五大家族之一的文氏家族与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有着紧密的血脉联系。文氏家族是文天祥的堂弟文天瑞的后裔。文氏族人长期以来奉文天祥为祖先,在元朗新田和大埔泰亨的聚居地分别兴建文天祥公园,并竖立高大的文天祥雕像,以作纪 念。
  香港西侧、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正是因为文天祥的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而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熟知与铭记。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于船上时曾经过伶仃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字一句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与体现。这份民族魂不仅随血脉传递给了香港文氏家族的后人,也成为香港宝贵的文化遗产。
  压迫与反抗
  香港居民的百年血泪史
  数百年前,世界的战场风云骤变、狼烟四起。古老的封建文明如一席华丽而沉重的长袍,拖滞着中国前行的脚步。
  1842年,袅袅的鸦片迷雾混合着坚船利炮中升腾的硝烟,一纸《南京条约》,英国掳走垂涎已久的香港岛。
  1860年,圆明园的奇珍异宝亭台楼阁在英法联军烧起的烈火中化为灰烬,英国凭《北京条约》,进一步吞食了九龙半岛。
  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面临山河破碎的空前危机时,英国趁机炮制《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沿深圳河在中国的身躯上深深地划了一道口子,将新界收入囊中。
  从那时起的99年"租期"里,深圳河里流淌著的是骨肉分离的血。
  英国占领香港后,便逐渐建立其对香港的一整套殖民统治。香港作为英国以武力强迫割让的中国领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后,一直对当地中国居民怀着深深的戒备与歧视。
  1842年10月4日,港英政府发布了针对中国居民的宵禁令,内容如下:"香港裁判司坚吾,为出示晓谕事:照得近来盗贼宵小,每于黑夜之间图谋不轨,乘机窃发,遗害闾里,现为严加防范起见,特禁止华人居民夜行。于午夜十一时之后,即不准出外闲游街上(看更人不在此例),违者准警察即行拘捕,解案究治。凡尔华人居民,各宜凛遵毋违。特示。"1843年5月1日,港英政府又补充规定:中国居民入夜后至晚上十点的一段时间内,如必须外出,每人须带油灯或灯笼一个,以资识别。过了晚上10点,则完全不准夜行。
  为了使香港居民服从于殖民统治,港英政府还采用了极为严酷的刑罚,对香港居民动辄施以鞭(笞)刑罚,此外还有游街、立木笼、戴枷、罚跪等刑罚。在初期的香港刑法上,也明显歧视中国人,偏袒洋人。1851年12月,英国人芬顿伙同几个中国人驾驶一只单桅船冒充港英政府的护航船,截劫来往船只,后被一事主生擒交港英政府处置。1852年1月开庭审讯,与芬顿同时被捕的三名中国人被判海盗罪,处以死刑;而芬顿则被判通海盗罪,入狱三年。
  此外,港英政府还对洋人和中国人的住宅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早期港岛中区完全是洋人天下,中国人被限制在港岛璞鼎查街以西的地区发展。此界限在1870年被华商冲破,但1888年,港督德辅亲自草拟《欧人住宅区保留法例》,规定威林顿街和坚道之间只准建西式洋房。直到1904年,香港立法局还通过《山顶区保留条例》,将山顶区划为清一色欧人住宅区。
  洋人歧视中国人最露骨的是开办贩卖中国劳工的"猪仔馆",并于1857年正式征收"猪仔税",中国人被当作猪狗一般对待。
  对于英国殖民者的歧视和压迫,中国人采取了一系列反抗行动。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激起了在港中国人对英人十分强烈的反抗情绪。当时不少中国人离开香港返回内地,并且到处张贴告示,号召在港中国人离港抵抗英国人的侵略行径。1856年11月20日,中国人团体集合,决定次日全港华商举行总罢市抗议。21日,全港中国人商店全部关门停业,致使香港秩序大乱。港英政府调集英军镇压。但最后护督威廉·坚吾不得不妥协,接受了中国人提出的七项意见。罢市风波遂告平息。这是香港居民第一次大罢市。
  除此之外,香港也爆发了一系列与中国内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相呼应的斗争,包括著名的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是香港人民对于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声援,这次罢工给予了英国殖民统治者有力的打击,展示了香港居民捍卫自身尊严与利益的决心。
  香港繁荣稳定的背后
  有国家在撑腰
  自1842年香港岛割让予英国后,香港的被占领一直成为中国人民屈辱的标志。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的数十年间,中英两国政府曾就香港问题有过谈判,但未能得到解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35年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也未及时解决。直到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中英两国之间的香港问题,终于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中英两国领导人开始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撒切尔夫人提出,应当以承认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三个条约为谈判基础。她认为,如果中国要收回香港的主权,就要双方讨论如何"修改条约"。她更进一步提出,香港的继续繁荣,只有在英国的管控下才有保障。这就是说,英方一开始就亮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的牌。
  针对英方的立场,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英方坚持"条约有效"的立场,引起香港高等学校学生的抗议。1982年9月26日,即撒切尔夫人在北京对记者谈话后不久,浸会学院学生会时事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三个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应予废除","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及"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在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中文大学、理工学院和柏立基教育学院的学生代表举着"反对不平等条约"和"侵华条约不容肯定"的横幅标语,在招待会场外示威,并递交抗议书。与此同时,中文大学和理工学院学生会还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我们不能接受英国首相的"修改条约"的建议,这样就等于承认这些条约,无疑令我们的民族尊严再次受损。
  27日晚,香港高等学联所属的多所大专院校学生会采取集体抵制行动,不派代表出席港府为撒切尔夫人举行的招待会。香港新闻媒介也纷纷发表评论文章,指责撒切尔夫人。《星报》评论说,"中国重申对香港的主权,是意料中的事,而出乎意料的是英国的坚持条约。因为这些条约是不平等的,又是大多数英国人都认为不光彩的鸦片战争的结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英文《虎报》社论中说:"紧紧基于过去年代发黄了的条约的英国立场,显得顽固,甚至是不合时宜的。"
  历时两年,经过多轮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1984年12月19日下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就中方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过渡期有关安排作了清晰划分。声明指出,中国对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同时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针。中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政策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列明。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英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 立。
  自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的过渡时期起,祖国对香港这个失散多年的孩子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用加倍的支持与幫助弥补百年离别带来的伤痛。二十年来,香港几次顺利渡过金融风暴的袭击,离不开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背后,是国家的撑腰。
网站目录投稿:又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