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不良资产一直被视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不良资产控制在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不良余额在2011年以前一直持续"双降"局面,然而,从2012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出现新的状况,不良贷款率虽然下降了0.05个点,不良贷款余额却以15.2%的增幅由降逆转为升,且2013年商业银行"双升"局面拉开序幕,这就使人们把视线放在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资产上。 二、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资产的特点 由于1989年拨改贷政策的废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新情况。不同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不良资产政策性明显、主要来自国企和不良贷款率高的特征,新一轮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不良贷款率低,但不良贷款规模大 自2012年以来我国不良资产率虽呈逐步上升之势,但仍在2%以下,远低于5%的国际警戒线。表1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情况。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2016 年世界范围内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3.89%、3.71%、3.69%、4.03%、4.07%、4.09%、3.92%。我国不良资产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上升幅度较大,2012年至2017年增幅持续上涨。相对于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相当庞大,2017年不良余额规模约等于2010年的四倍,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我国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愈发严峻,需引起政府的重视。 (二)大型商业银行占比高,中小银行风险较高 2010—2017年我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新一轮不良资产出现在各种类型的银行机构中,但仍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占比50%以上,但其占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第二,但其占比却呈上升趋势。此外,从不良资产率的角度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并在2015年超过了2%,而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较低。但近几年,不良资产率指标在各类银行机构中都呈上升趋势,值得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重视。 三、商业银行新增不良债权原因 (一)微观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新增不良债权形成原因 1、银行信贷人员素养低 近年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供给侧改革,虚拟经济大热,市场漏洞比较大。一些信贷从事人员专业知识未及时更新,对政策的解读能力低,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因此发放贷款时不能综合考量企业的还款能力,降低了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动力不足,一些基层行出现信贷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收收贿赂,利用职务之便来发放的人情债。由于人情债的违法性,当其演变为不良资产时,银行无法利用法律手段收回。 2、银行风控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具有脆弱性,银行注入竞争机制却又无有效的监管,这就必然导致贷款数量增多,贷款质量与效益难以提高,银行出现"以贷引存""以存定贷"等不合理现象。金融风险的防控不仅依靠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风控人才的储备,防范因从业人员道德风险而产生银行业的声誉风险。 3、企业经营能力有限,内部管理失调 政府要支持引导分享经济发展,在共享经济经营中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推广、产品的更新换代都需要企业的决策者与执行者有极高预见能力与极强的适应能力,而实际中企业往往缺乏这种能力。我国传统的实体经济逐渐衰落,虚拟经济与共享经济进入市场,企业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监管不力,内部的工作安排得不到很好的组织安排,内部不团结,经营自然无心搞好,造成利润流失,从而缺乏偿还贷款的资金。 (二)从宏观经济背景分析商业银行新增债权成因 1、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在创建初期,没有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资金主要靠银行借款,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近年来房地产与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大热,企业争相加入这场狂潮,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规现象,我国近年来逐渐加强对虚拟经济与房地产的监管,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出现很多新增的不良债权。 2、出口增长缓慢 从我国出口增速来看,2015年6月增速為6.3%降至2016年3月-12.6%,2017年有所改善。对于依靠出口创收的企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就没有归还商业银行借款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收不回发放的贷款,这为商业银行新增不良债权埋下了隐患。 3、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拐点,经济结构不合理 2013年以来我国人口红利进入新拐点,经济增速由中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资本积累开始受到严格监管。而创新效果的滞后性和企业创新力不足,进行创新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比不进行企业创新的平均利润率没有明显的增幅,这说明我国企业没有进入依靠创新脱颖而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创新缺乏盈利性驱使。 四、处理商业银行新增不良债权的措施 (一)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一步是选择证券化的资产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金融资产都适合证券化,它必须要求贷款专业化、规模化、批量化、流动性强、预期收益比较高。实际生活中适用于住房抵押贷款、车贷、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其使用的领域,并不是化解商业不良债权的万金油,所以,我们还需要探索其他的途径来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债问题。 (二)债转股 学术界与金融界主流观点认为,在当前我国金融业进程中不宜再直接实行"债转股"。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银行不能直接持有股权进行债转股。为有效缓解不良资产受灾严重地区压力,五大商业银行出资设立资管公司,通过子公司参与收购处置本区域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资产管理公司在维护地方金融系统稳定和收购处置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投资部要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信用业务经办部门应该对信贷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的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要对经办部门进行检查评价,要形成商业银行内部的互相监督。其次,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完善约束机制,坚持权责统一原则。最后,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与贷后环节进行调查、检查与审查,一旦发生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立即要求贷款者提供抵押品或者担保品,当不良债权真实发生时,可以通过对抵押与担保物进行拍卖进行债务清偿。 【参考文献】 [1]陈英华.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5,16:75-77. [2]成思危.路线及关键: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3 [3]李金迎.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9:134-158 [4]刘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5,9:56-58 [5]毛莹.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02:98-102. [6]陶娅娜.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