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作问题攻略》是一本由[美] 悉德·菲尔德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精选点评: ●1 ●重复也不少,但比之前好 ●二十一条解决各种问题 ●老师 ●结论性问题,没什么实操性 ●读过了《故事》,这本书真是小菜一碟了。 ●经典教程了…… ●这一本比较水呀,随便翻翻 ●还没读过2,但是这本3一定是可以在创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反复拿出来看的,经典教材的确有经典教材的理由。记了些笔记。 ●三部曲看完了,还是很有用的,戏剧性结构里面有时候冲突和悲剧来自于正确对抗正确,真正的悲哀了。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读后感(一):epub http://gen.lib.rus.ec/search.php?req=The+Screenwriter’s+Problem+Solver&open=0&view=simple&column=def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读后感(二):有问题看这里 这是一本问题集,基本每个chapter都是针对一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形式问题集,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整一个chapter或者一个chapter回答一堆问题。里面的问题并非只针对电影,也通用于各种讲故事的载体,包括电视剧、戏剧、小说等。对于非从事这些行业的读者,我可提出不了什么问题,也就是我没有问题,那这本书怎么读呢? 除了工具书,只要是好书,不管是否与自己从事的相关,都能读到益处出来。但关键是书要写得好,能够读下去。回想之前一本《Atom》(请参见本人前作),里面的那些物理知识远远超过了我中学所学,但仍然能够读出东西来,Asimov真是很厉害。此书也是如此,虽然我不写故事,但书里的那些知识也可以适用于我去看电影、看小说的时候进行分析,看完书后再看各种故事,看到的也就不只是故事了。这书如果是专业人员来读,就更实用了。 不过Syd Field说话真是有点拖沓,但他的结构好,即使有些句子沉闷但整体依然能够推动读者向前读下去。还有一点导致跳出的是,里面的电影有些看过有些没看过,到哪看过的里面剧情都不是记得很清晰了,导致读到这些例子的时候画面不能浮现出来。 如果你想读得更顺畅更立体一些,在短时间内要去重看一下这些电影,例如《Apollo 13》《Crimson Tide》《The English Patient》《Jurassic Park》《Pulp Fiction》《The Shawshank Redemption》《The Silence of Lambs》《Thelma and Louise》。当然书中的例子远不只这些,有哪些?直接翻到后面附录就行,有所有出现的电影,你可逐一回顾,但上面那些是高频词,如时间不够可重点复习。 看完这书,我都想把所有的Oscar提名过的最佳剧本查找出来了。不过慢慢整理吧,大家有兴趣的可留意更新,有现成的豆友也可发我一份啊。 编误:Page 227,Line 7,"然后找到到最好的方式"。Page 247,Line 4,"Mission:hnpossible"。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读后感(三):讲好故事才是正经事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电影再也不复过去那般投入:看三个小时的《霸王别姬》能目不转睛津津有味不带休息,可看一部《黄金大劫案》却百般扭捏,总是不由自主地往时间轴上瞄上一眼。我一度以为这是我的问题,看电影看得太多,审美疲劳。直到读到这本《电影剧作问题攻略》,我终于恍然大悟,没有耐心看下去并不是因为我的性子急燥,而是因为电影剧本出"问题"了(喂!这真的不是广告啊!)。 开篇菲尔德便扔出一个有问题的剧本,在我这个外行人看起来已经很不错了:故事设定很有意思,后面正应该是一个高潮——解谜的时刻到了。可是,作者却突然退却。在菲尔德的启发下,作者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以对话为主导的这个高潮场景显得"软弱单薄和模糊不清"。对,就是软弱淡薄,就是模糊不清,这也正是现在很多电影的毛病:人物形象不够饱满,叙事结构一片混乱,更要命的是,连电影想讲一个什么故事都模糊不清,难怪观众看着看着便兴趣索然。看看这几年的影视作品,真能让人有兴趣翻出来再三回味的,屈指可数。相反,电影的场面倒是一个比一个华丽,特效倒是一个比一个精彩,可要论起人物、故事,可谓一个比一个苍白;且看《无极》、《锦衣卫》、《武侠》等等,画面是足够绚,故事也足够糟。 那么对于有问题的剧本该怎么修改呢?菲尔德一针见血地挑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情节、人物、结构三个方面,如果电影不对劲,那么肯定就是这三个里面有问题。每一个展开来都会有一大堆的问题,比如构成好的人物又有四小点:戏剧性需求、观点、态度和变化。如此,不一而足。很喜欢作者关于开始、中段、结尾的那个流程图, 说成是中文里的起承转合再确切不过。其实每一个好的情节都有这样的结构,有逻辑地将好的情节叠加起来,离一个好故事就不远了。当然,菲尔德为了说的更形象一些,还规定了每一段的页数,这个就不用照本宣科啦! 私以为,菲尔德这本书很是深入浅出,且并不局限于电影剧本,对于小说也一样通用。以前的电影好看,大多是因为有一个好小说可以改成好本子,比如《红高粱》、《青蛇》等,小说的故事就很赞,戏剧冲突集中、人物形象饱满,想拍一部烂片都难。而对照着这本《电影剧作问题攻略》来修改小说, 我想也一定很有助益,因为说白了,就是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而已。 讲电影理论的书倒是很多,可真像这本条分缕析,旁征博引,答疑解惑的倒是不多。如果我能在大学时候就读到这本书,该多好!所幸,时隔十年,后浪图书又重新再版了一次,较之老版改动很少,看上去也更舒服一些。十年过去,回头再看看悉德·菲尔德这本书却一点也不显得过时——讲好故事这种正经事儿,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读后感(四):讲故事还真是个技术活 青霞姐如今是美人迟暮年纪,近年来少有动静。即使上满各大报纸醒目位置也无非是宣传她的新书《窗里窗外》。从琼瑶旗下起家,到徐老怪手里转型惊艳,青霞在众人眼里显然就是一个神话。即使柏芝在《蜀山传》里描摹得了她的外型,脱了电影这张皮,仍是提鞋狂追也不及。时光这东西残酷。对谁都毫无青眼,一样在你脸上刀襞斧砍。别说哪个女明星驻颜有术,亲,你知道有种东西叫肉毒杆菌吗?但电影是个太有魅力的东西。生生保留住了鲜活时光。所以那么多人希望在大影幕上留下身影。 但在凯歌的《无极》之前,电影还是个神圣的物什,你要是想演电影?做为芸芸众生苍海一粟的你来说,那真是做青天白日梦。可是就有人够狠,一下子把电影拉下神坛,《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正式成为恶搞电影的开山鼻祖。电影的神秘感及神圣感瞬间低至谷底。人们仿佛忽然有了一种觉醒,一夜之间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开始对他们认为稀烂的电影表现出愤怒及难以容忍。 在人们的观影烂片目录里,可能有这样一部:南方寨子里有个小伙,为了一心想当电影明星的爱慕对像,狠心买了一台DV,要帮她拍一部女侠电影。当年尊龙李玟陶虹夏雨一干人等弄出这么一出闹剧,名子就叫做《自娱自乐》,说到底男主拍这电影也是有所图,为了爱情。可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人人都想在屏幕上演大侠,演美女。况且这部电影还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更能看出民间对于电影参与的渴望。 这不,04年《自娱自乐》一出,07年民间就有人跟拍了一部《新自娱自乐》,制做和演员阵容真心没法跟前者相提并论。也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对比,后来改名叫《我要拍电影》。有意思的是湖南台10年上了一档真人秀,名子也叫《我要拍电影》。草根科班们摩拳擦掌汇聚一堂。赛制很简单,选手分组,每期每组一部三分钟短片,用片子说话,那时候还没真正流行"微电影"一说,都是叫短片。当然毫无悬念的,草根多数落榜。霸占冠亚的全是北电导演系研究生。这真真儿说明一个道理,讲故事还真是个技术活!!! 短片进化成"微电影"一说,还得感谢优酷。《老男孩》一出,满世界瞬间就微电影了。以至于拿DV扫两个镜头,矫揉造作一番就是微电影了。当然,人人都有表现欲,只是想要让别人入得了法眼,起码得明白推拉摇移跟吧,起码事件得有个转承启合基本流畅吧。不是说非得科班,即使搭个草台班子,也得严格要求自己不是?要不然,拿出去被襞头盖脸的一顿狂吐,伤了自己的心啊。 多数人看电影后都会吐槽。因为他们的观影过程就是在跟导演编剧思想交锋的过程。他们目光犀利的在看你怎么出丑。这一个事件的冲突要怎么收场,下一个梗要怎么铺陈。每个导演都不能掉以轻心。 《电影剧作问题攻略》很适合电影从事者及有志于微电影的爱好者。这本书总结了太多剧作中出现的问题,像主要人物太单薄、场景太复杂、情节副线太多、人物雷同、对白太过于书面化、情感基调不够高、场面节奏太快或太慢之类。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多数会列举处理的相对高明的电影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如提到的《肖申克的救赎》《末路狂花》之类。说起来一个故事只有三件东西:情节,人物,结构。可是这个故事线的戏剧冲击力,人物关系怎么安排,故事走向如何设置,都不是省心的事。 这本书前身是中国电影出版社02年出版的《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老版现在已经是一本难求了。好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又重新让它回到市面上。纸张装帧都较前者更为舒服。值得表扬的是以前后浪学堂系列的电影书籍多数没有压膜,很容易脏。这次这本居然破天荒的压了亮膜。值得表扬一下。 多数会讲故事的人都需要长久的积淀,李安不也是做了六年的家庭妇男才混出了一片天。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当然也不排除多年后你也能够拍出一部真正进得了院线的牛逼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