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胃癌为什么不放过中国人


  来源:网易 浪潮工作室
  得胃癌的人到处都有,但东亚尤其多;因胃癌而死的人到处都有,但中国尤其多。
  每年世界上新增的胃癌病例有超过半数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的胃癌死亡率曾经高达130人/十万人,是同时期欧美地区胃癌死亡率的2.5倍。
  随着卫生状况、饮食条件的改善,以及胃癌早期预防筛查的普及,60多年来胃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仍然集中在东亚各国。最近15年日本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虽然明显降低,但仍是美国的十倍;韩国则比较惨,从1999年到2011年胃癌的发病率就一直保持在60人/十万人的高位上没有掉下来。
  中国能够统计到的胃癌发病率虽然低于日本、韩国,但由于人口基数极大,中国事实上贡献了东亚地区绝大部分的胃癌患者。中国每年约有67.9万新确诊胃癌患者。而且,大多数胃癌患者面临的往往就是死亡——在2015年,约有49.8万中国人死于胃癌。
  为什么胃癌这么偏爱东亚人,特别是中国人?
  一坛腌菜引发的癌症
  得胃癌的东亚人多,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原因就是人种。为了研究东亚胃癌高发的原因,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联合多所大学,对比了日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和夏威夷日本移民的胃癌发病率,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
  夏威夷日本移民的胃癌发病率显著低于日本宫城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并且发病率的变化也趋同于夏威夷当地白人。
  类似的跨文化移民饮食结构对比在中国人身上也得到印证。1988年到2008年居住在洛杉矶的中国移民,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胃癌的发病率都比同时期的本土中国人要低,降低幅度均超过一半。
  本土中国男性每十万人的发病率大约是30人/十万人,而洛杉矶中国男性移民的胃癌发病率只有12人/十万人;同样的,本土中国女性的胃癌发病率是20人/十万人,但洛杉矶中国女性移民的发病率为7人/十万人。
  这不是因为移民发生了基因突变,而是因为饮食结构。含盐量高的腌渍食品已经被证明与胃癌有极强的相关,但不幸的是腌制的鱼干和发酵的水果蔬菜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传统美食。无论是夏威夷的日本移民,还是洛杉矶的中国移民,他们只要更多放弃了本土饮食习惯,更倾向于选择西方食品工业化的饮食方式,也就更加远离胃癌。
  因为有辣得胃疼的体验,人类曾经以为是吃辣过多引起了胃部病变。但真正的诱因是嗜咸。高盐食物可以破坏胃黏膜,而腌制类食物添加的用于防止腐败的亚硝酸盐,在食物的发酵和胃部食物消化过程中则会产生N-亚硝基化合物。这是一种已知的高致癌物。
  韩国的人均食盐摄入量达到13.5克/天,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每一天韩国的传统泡菜为爱吃咸的韩国人提供了超过20%的盐分。日本人的腌菜就更丰富了,从腌鱼子、腌海参到渍黄瓜、渍萝卜,应有尽有。
  而中国胃癌高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某些局部区域的发病率甚至会离奇的高。1980年前后福建长乐男性的胃癌死亡率高达120.5人/十万人,江苏盐城女性的胃癌死亡率也到达57.1人/十万人。至今胃癌仍然是江苏省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在中国南方的福建,由于高强度的体力的劳动再加上气候炎热,当地渔民每天都需要补充大量盐分。福建人也一直保留着腌制咸鱼的传统。明何乔远《闽书》记载:"长乐滨海,有鱼盐之利。" 当地人对捕获的"鱼盐螺蛤之属,小者煮肉大者盐腌,虽荒岁不饥。"
  这种从对抗食物匮乏中获得的智慧在当地一种叫作鱼露的调味品中得到最高的体现。早年福建一带的渔民舍不得扔掉食用价值低的鱼虾下脚料,便把这些小碎料加入大量食盐后放入敞口大缸中暴晒、搅动和熬煮,数十天后就得到这种叫鱼露的琥珀色液体。
  当地人每天炒菜、拌面和熬制高汤都离不开鱼露。但是鱼露的用盐量占到总原料量的20%。鱼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经亚硝化后,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具有致突变性与致癌性,并能检测出具有直接基因毒性的物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等机构的研究已经发现过量食用鱼露是福建长乐地区人高发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一肚子幽门螺旋杆菌
  高盐食物会破坏胃壁,而受到破坏的胃壁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有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再加上长期的胃溃疡会导致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便宣布幽门螺旋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
  大约六万年以前,幽门螺旋杆菌就伴随着它的人类宿主走出了非洲。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以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或培养出来。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旋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例如家蝇可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从整体上看,中国自然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超过50%,但幽门螺旋杆菌是典型的"嫌富爱贫"菌,其感染与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程度关系密切。
  2012年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调查发现,人均月收入高于一万元的家庭中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显著低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
  在上海地区这样的关系也有所体现:低收入的农民、无职业者的感染率也高于其他职业;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比低收入家庭更低;更无情直观的是,有条件使用洗洁精与消毒柜的家庭,受感染的比例也比较低。
  幽门螺旋杆菌喜欢找穷人的麻烦,是因为穷人大多过得是集体生活。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调查了深圳市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在2680例调查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67.91%。
  劳务工主要居住在工厂、企业内部和建筑工地的临时居住点,住宿条件相对简陋、居住密度偏高;大部分劳务工选择在工厂食堂就餐,而且他们还合用茶杯、牙缸,不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
  除了穷人之外,幽门螺旋杆菌还盯上了中国的孩子。一般而言,人类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成年后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成年人感染的比例要高于未成年人感染的比例,而儿童感染的比例则非常低。
  但是中国的孩子却早早就遭了殃。中国儿童从一开始就暴露在极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环境中,儿童期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的剧增期。2006年上海瑞金医院儿科调查了在上海市区和郊区学校就读的学生发现,无症状儿童组中7岁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已经到达了30.91%,在之后的5年,平均年递增3.28%。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则很低,例如法国10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仅为3.5%。
  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着年的龄增长而增长,其原因部分是由集体生活引起的交叉感染导致的。随着年龄增长,全托及中小学生寄宿情况增多,集体居住及用餐者暴露于幽门螺旋杆菌环境也会随之加大。
  更主要的传染源则来自家庭内部。母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者,其子女感染也呈阳性的概率是90%,显著高于父亲呈阳性者的41.67%。这可以解释母亲在喂养时有咀嚼的传统,通过口口喂养的儿童很早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现象。
  当然,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不代表你就一定会患上胃病乃至胃癌。约有八至九成的感染者,一辈子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就有那么一小撮感染者,不幸地被胃癌选中了。
  西方有冰箱,日韩有筛查
  比起东亚人来说,西方人就要幸运得多。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胃癌曾经是困扰世界的头号癌症杀手。不过流行病学关于胃癌的研究观察到,在没有针对胃癌采取特定防治手段的情况下,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欧美各国平均胃癌死亡率降低到约20人/十万人,降低幅度超过一半。
  这场西方对胃癌的意外胜利正是由冰箱带来的。1911年非进口机械制冷冰箱开始在美国出现,到1953年的时候已经有89%的家庭使用冰箱。美国男性的胃癌死亡率从1930年以前的高于150人/十万人降低到1950年的27人/十万人。在今天,胃癌在美国已经被排除在前十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外,死亡率低于3人/十万人。
  美国的冷藏食品工业常年为市场提供快速冷冻清洁的水果蔬菜。从1950年1980年美国人对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对冷藏水果和免洗蔬菜的消费却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人类对用盐来保存食物的依赖性降低,并更容易获得新鲜、清洁的水果蔬菜和肉奶制品。大量来自新鲜食物的维生素E、C、A能够有效的抑制胃癌。
  中国的冰箱普及相比于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特别是中国农村,冰箱普及率刚从2000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77.6%。
  又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对冷藏食品,特别是冷藏蔬菜类食品的依赖仍旧很小。事实上收割后的蔬菜如果清洗干净并迅速冷藏保存,可以极大的抑制还原酶把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或许我们一时之间还难以改变饮食习惯,就像日本人和韩国人也不打算放弃渍菜和泡菜,但日韩的胃癌早期筛查率却很高。1999年韩国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胃癌筛查计划,建议40岁及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进行筛查,2009年目标人群参与率达到56.9%。
  日本则早在1983年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胃癌筛查。一项追踪了13年涉及42150日本人的调查发现,有36%的人报告在最近12个月内进行了胃癌筛查,在考虑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这组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比不参与筛查的人群的死亡率要降低两成。
  2008年中国胃癌的发病率是29.9人/十万人,略低于日本的31.1人/十万人。但这不能说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真的低于日本,原因在于日本的高筛查率导致了高的胃癌诊断率,日本韩国的早期胃癌发现率已经达到了50%。而中国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约有80%的患者等到发现时已是晚期。
  胃癌早期筛查其实并不困难,钡餐造影或内镜检查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在中国,这两项检查都没能纳入医保。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在《柳叶刀》上撰文称,这两项检查也许对财政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但政府完全可以缩小范围,先让医保覆盖40岁以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人群,对他们做钡餐造影或内镜检查。
  要知道,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治疗完全是天壤之别。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最早期胃癌(一期第一阶段)的5年存活率可达71%,最晚期胃癌(四期)的5年存活率只有4%。由于胃壁和结肠壁分为五层,早期胃癌几乎不会发生转移,直接局部切除病灶部位就有很大希望痊愈。
  总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胃癌发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却是日本的两倍。在2015年,约有49.8万名中国患者死于胃癌,平均每天死亡1364人。而得益于胃癌早期筛查项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64.6%,韩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5%。
  西方人要比东亚人幸运,日本人韩国人又比中国人幸运。虽然东亚地区的饮食习惯依然糟糕,但是至少他们可以在大快朵颐之后早发现早治疗,而中国人只能等待奇迹出现。
  参考文献:
  [1] Christopher P. Howson, Tomohiko Hiyama, and Ernst L. Wynder. The Decline in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y of an Unplanned Triumph. Epidemiologic Reviews. Volume 8, Issue 1, 1 January 1986, Pages 1–27
  [2] Ang TL, Fock KM.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Singapore Med J. 2014 Dec;55(12):621-8
  [3]William Haenszel, Minoru Kurihara," Mitsuo Segi, and Richard K. C. Lee. Stomach Cancer Among Japanese in Hawaii2.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49, Issue 4, 1 October 1972, Pages 969–988
  [4] Pelayo Correa Nobuaki Sasano Grant N. Stemmermann William Haenszel. Pathology of Gastric Carcinoma in Japanese Populations: Comparisons Between Miyagi Prefecture, Japan, and Hawaii2.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51, Issue 5, 1 November 1973, Pages 1449–1459
  [5] Yeerae Kim, Jinju Park, Byung-Ho Nam, and Moran Ki.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rates among Americans, Asian Americans and Native Asians from 1988 to 2011. Epidemiol Health. 2015; 37: e2015006
  [6]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Report: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omach Cancer. 2016.
  [7] Wikipedia. Helicobacter pylori: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icobacter_pylori
  [8] Wikipedia. Barry Marsha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ry_Marshall
  [9] Pelayo Correa, and M. Blanca Piazuelo.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Genome: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rcinogenesis. Gut Liver. 2012 Jan; 6(1): 21–28.
  [10] Niyaz Ahmed. 23 years of the discove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s the debate over?. 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05; 4: 17.
  [11] Ann M. Bode and Zigang Dong. (2009).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Then and Now. Nat Rev Cancer. 2009 July ; 9(7): 508–516. doi:10.1038/nrc2646
  [12] Alexandra Goho. U.S. Has Seen Sharp Decline in Stomach Cancer Rates:http://www.cancertodaymag.org/Spring2014/Pages/Sharp-Decline-in-Stomach-Cancer-Rates.aspx
  [13] Chan TY.Vegetable-borne nitrate and nitrite and the risk of methaemoglobinaemia. Toxicol Lett. 2011 Jan 15;200(1-2):107-8
  [14] Rubayat Rahman, Akwi W Asombang, and Jamal A Ibdah.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Apr 28; 20(16): 4483–4490.
  [15] Aesun Shin,corresponding author Jeongseon Kim, and Sohee Park.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y in Korea. J Gastric Cancer. 2011 Sep; 11(3): 135–140.
  [16] Nan HM1, Park JW, Song YJ, Yun HY, Park JS, Hyun T, Youn SJ, Kim YD, Kang JW, Kim H. Kimchi and soybean pastes are risk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n 7;11(21):3175-81.
  [17] Kyung Sook Lee, MS, Dong Kwan Oh, MS, Mi Ah Han, MD, PhD, Hoo-Yeon Lee, MD, PhD, Jae Kwan Jun, MD, PhD,corresponding author Kui Son Choi, MD, PhD, and Eun-Cheol Park, MD, PhD.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in Korea: Report on the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2008. Cancer Res Treat. 2011 Jun; 43(2): 83–88.
  [18] Jun JK, Choi KS, Lee HY, Suh M, Park B, Song SH, Jung KW, Lee CW, Choi IJ, Park EC, Lee D. Effectiveness of the Korean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Reducing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Gastroenterology. 2017 May;152(6):1319-1328.e7.
  [19] Hamashima C, Shibuya D, Yamazaki H, Inoue K, Fukao A, Saito H, Sobue T. The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Jpn J Clin Oncol. 2008 Apr;38(4):259-67.
  [20] Kyung-Jae Lee, Manami Inoue, Tetsuya Otani, Motoki Iwasaki, Shizuka Sasazuki, Shoichiro Tsugane.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nd subsequent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with a 13-year follow-up in Japan. Epidemiology. 2005 5 December.
  [21] 顾晓兰, 顾德宁. 威胁江苏人的"癌老大"还是胃癌. 《江苏对外经贸论坛》2005年 第5期
  [22] 叶为民,易应南, 罗仁夏, 周天枢, 林如涛, 陈桂冬, 兰烽. 饮食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Chin J Prev Med, March 1998, Vol 32, No. 2
  [23] 甘辉. 几种常见的传统水产调味料的制作方法. 《科学养鱼》2014年 第6期
  [24] 张万岱, 胡伏莲, 萧树东, 徐智民. 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 年 第 15 卷 第 5 期.
  [25] 王庆一编著2015年能源数据
  [26] 黄清敏. 福建饮食文化的区域特征.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 26卷1期 (2009 / 03 / 01) , P5 - 9
  [27] 陈世耀, 刘天舒, 樊晓明, 董玲, 方国汀, 涂传涛, 顾秀英, 王吉耀.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中华 医学 杂志 2005年 3月 30日第 85卷第 l2期
  [28] 刘伟, 许春娣, 奚容平, 陈舜年. 上海地区不同家庭环境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年 第1期.
  [29] 张勇, 李锦霞. 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 现症感染的调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Vol. 14
  [30] 杨万刚, 李学锋. 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年10 月. 第 26卷 第 4 期
  [31] 叶国钦.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思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3): 248-254.
  [32] 李奎生, 张小惠, 邓素芳, 钟雪花, 曹奕忠. 深圳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 第21期.
网站目录投稿:寻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