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鲁迅厦门通信原文及赏析


  (本文是作者到厦门后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
  H.M.②兄:
  我到此快要一个月了,懒在一所三层楼上,对于各处都不大写信。这楼就在海边,日夜被海风呼呼地吹着。海滨很有些贝壳,检了几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四围的人家不多,我所知道的最近的店铺,只有一家,卖点罐头食物和糕饼,掌柜的是一个女人,看年纪大概可以比我长一辈。(此段叙述作者到厦门后的住所和周围环境情况。)
  风景一看倒不坏,有山有水。我初到时,一个同事便告诉我:山光海气,是春秋早暮都不同。还指给我石头看:这块像老虎,那块像癞虾蟆,那一块又像什么什么……。我忘记了,其实也不大相像。我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但好几天,却忘不掉郑成功③的遗迹(由"风景"过度到"郑成功的遗迹",后文由此展开议论。)。离我的住所不远就有一道城墙,据说便是他筑的。一想到除了台湾,这厦门乃是满人入关以后我们中国的最后亡的地方,委实觉得可悲可喜。台湾是直到一六八三年,即所谓"圣祖仁皇帝"二十二年才亡的,这一年,那"仁皇帝"们便修补"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的刻板④(由"郑成功的遗迹"想到"台湾",进而想到"圣祖仁皇帝",最后引出"‘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的刻板")。现在呢,有些国民巴不得读经;殿板"二十一史"也变成了宝贝,古董藏书家不惜重资,购藏于家,以贻子孙云。然而郑成功的城却很寂寞,听说城脚的沙,还被人盗运去卖给对面鼓浪屿的谁,快要危及城基了⑤(作者在叙述中寄寓了很深的感慨,因为毁灭华夏文明的罪魁祸首,就是以"圣祖仁皇帝"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被满清奴役过的汉民及后代已经忘记了这一点,反而把"‘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的刻板"当成了华夏文明正统的象征而珍藏;更让人感到悲哀的,就是为了保存华夏文明的郑成功所建的城正在被人挖墙脚。)。有一天我清早望见许多小船,吃水很重,都张着帆驶向鼓浪屿去,大约便是那卖沙的同胞。(此段叙述作者居住地周围风景情况,并由此引发联想、议论和感慨。)
  周围很静;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见灰烟瘴气的《现代评论》。这不知是怎的,有那么许多正人君子,文人学者执笔,竟还不大风行。(此段叙述作者所在地文化出版方面的情况。为后文引出"编杂感"做铺垫。)
  这几天我想编我今年的杂感了(后文说明原因)。自从我写了这些东西,尤其是关于陈源的东西以后,就很有几个自称"中立"的君子给我忠告,说你再写下去,就要无聊了(首先列出反对自己杂感的理由)。我却并非因为忠告,只因环境的变迁,近来竟没有什么杂感,连结集旧作的事也忘却了(解释自己没有整理集结自己杂感的缘故,不是因为听从"忠告",而是因为"环境的变迁"而"忘却了")。前几天的夜里,忽然听到梅兰芳⑥"艺员"的歌声,自然是留在留声机里的,像粗糙而钝的针尖一般,刺得我耳膜很不舒服。于是我就想到我的杂感,大约也刺得佩服梅"艺员"的正人君子们不大舒服罢,所以要我不再做。然而我的杂感是印在纸上的,不会振动空气,不愿见,不翻他开来就完了,何必冒充了中立来哄骗我。我愿意我的东西躺在小摊上,被愿看的买去,却不愿意受正人君子赏识。世上爱牡丹的或者是最多,但也有喜欢曼陀罗⑦花或无名小草的,朋其⑧还将霸王鞭种在茶壶里当盆景哩(以上为对"自称‘中立’的君子给我忠告"的反驳,以及自己杂感的意义所在和自己要编杂感的原因)。不过看看旧稿,很有些太不清楚了,你可以给我抄一点么?(此段叙述作者打算编杂感,并说明如此做的原因。)
  此时又在发风,几乎日日这样,好像北京,可是其中很少灰土。我有时也偶然去散步,在丛葬中,这是Borel⑨讲厦门的书上早就说过的:中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墓场。墓碑文很多不通:有写先妣某而没有儿子的姓名的;有头上横写着地名的;还有刻着"敬惜字纸"四字的,不知道叫谁敬惜字纸。这些不通,就因为读了书之故。假如问一个不识字的人,坟里的人是谁,他道父亲;再问他什么名字,他说张二;再问他自己叫什么,他说张三。照直写下来,那就清清楚楚了。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所以反而越舞越胡涂,他不知道研究"金石例"⑩的,从元朝到清朝就终于没有了局。(此段叙述作者偶然"在丛葬中"散步,并由此展开联想和议论。阐述了文化发展的一种悖论,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原来质直朴实的内容,日趋极端,只注重表面形式的华丽丰富,从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却无实际意义。)
  我还同先前一样;不过太静了,倒是什么也不想写。
  鲁迅。九月二十三日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厦门《波艇》月刊第一号(原刊未注明出版年月,当为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②H.M.:是"害马"的罗马字拼音"Haima"的缩写。这是鲁迅对许广平的戏称,因她在女师大风潮中曾被杨荫榆称做"害群之马"。
  ③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一六四六年(清顺治三年),他反对父亲郑芝龙投降清王朝,毅然在南澳起兵,驻守金门、厦门,连年出击闽粤江浙等地,屡败清兵;一六六一年(南明永历十五年),率舰队渡台湾海峡,驱逐侵占我国领土的荷兰殖民者,积极经营台湾,以作抗清根据地。在他死后,厦门于一六八〇年(清康熙十九年)、台湾于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先后被清兵攻占。下文的"圣祖仁皇帝"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庙号。
  ④清代王先谦《十朝东华录》:康熙二十二年十月,"礼部议复,国子监祭酒王士正(按即王士禛)奏:明代南北两雍,皆有《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板,今国学所藏,漫漶残缺,宜及时修补……从之。"按在清康熙时仅有明监本(明代国子监刻印的版本)"二十一史";至乾隆时合"二十一史"及《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史》共二十四部,定为"正史",由武英殿刻印;"殿板",即指武英殿所刻的版本。
  ⑤厦门大学附近的镇北关是郑成功为防御清兵而建造的,靠近城脚的海滩满铺可做玻璃原料的白沙,当时有人把它偷运到鼓浪屿,卖给台湾人设立的货栈,再转运到日本占领下的台湾的玻璃厂。
  ⑥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京剧艺术家。
  ⑦曼陀罗:亦称"风茄儿"。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花大,色白。
  ⑧朋其:黄鹏基,笔名朋其,四川仁寿人。《莽原》撰稿人,后加入狂飚社。他在短篇小说集《荆棘》的代序《自招》里说:"得朋友的一株霸王鞭是今年,废物利用,我把它种在一把没有盖的茶壶里,虽然不很茂,但竟没有死。"
  ⑨Borel:亨利·包立尔,荷兰人。清末曾来中国,在北京、厦门、漳州、广州等地居住多年。著有《新中国》《无为》(一本关于老子哲学的书)等。
  ⑩"金石例":指墓志碑文的写作体例。元代潘昂霄著有《金石例》十卷;以后明代的王行,清代的黄宗羲、梁玉绳、李富孙、王芑孙等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网站目录投稿: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