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整合,教学民主。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这也是培养新时期新型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新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下面就来谈谈我近几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如何贯彻教学大纲的。 一、学无止境,钻得越深,收获越多 很多人都在说什么探究性教学,那么,什么是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研究情景,让探究者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主要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等途径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实现探究者认识深化的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在这些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学习很有典型性,但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提出新问题,Na与CuSO4溶液会有怎样的反应?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可能会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说,Na的活泼型更强,所以会有Cu生成,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气体产生,因为Na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然后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也有蓝色沉淀物出现,但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在观察了现象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这种探究性教学是主动让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行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不仅提高了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学生真正的学到了东西,不再是枯燥无味,不再是麻木地学习,所以说,开展这样的方式,是有利于化学教学的进步,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我对这样的教学,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教学成果显著,多次获得教学质量奖。所以说:学无止境,钻得越深,收获越多 二、打铁还需蹬蹬硬,教材就是知识的源泉,必须重视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进行改变,新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授课的方式,强调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和落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深钻教材。教师的教学既要要有延续性又要有前瞻性,如果高中的化学教师对现行初中教材不熟悉,对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势必造成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新课改教材执行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高中化学则立足于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新世纪公民素质,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化学新课程、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对凸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净化与治理、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生活、金属与金属材料等内容,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这些内容都零碎地分布在有关学习单元中,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新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集中处理,使之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审视相关内容。比如,新课程在化学实验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的能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不再由教材直接提供,而是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并归纳实验结论。显然,新课程在有关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上,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初中教材对溶液的溶解度计算,酸碱盐的综合要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鉴定都已经不作要求,进入高一后教师可以花上一到两周的时间,将上述初中内容强化学习一下,在学习高一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打铁还需蹬蹬硬,教材就是知识的源泉,必须重视。 三、膏药需要熬炼,方法需要总结,成绩才能提高 高一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基础的限制,很多老师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此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生理的特点,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过程,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采用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只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该讲的内容要讲到位,但要把握好"度",给教学留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多的空间,如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知识的不足,这样更容易激发尖子生的求知欲,可在竞赛辅导中尝试该方法。避免把发展性概念讲死,把公理性问题讲得含糊不清。这就是方法,是把高一新生引入高中化学的有效措施。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也强调从学生的实情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软环境,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践证明,把化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就能够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根据我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成绩斐然,深得教学主管部门的青睐。这就是:膏药需要熬炼,方法需要总结,成绩才能提高。 最后,我要说的是,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其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当今的化学教学仅仅围绕着课本的学习,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结论定义的背诵要求严格,学生从死学中得不到思维的发散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且细看当今的高考考向,越来越注重生活知识的运用,旨在通过日常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一味地追求知识理论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的接轨,最终只能导致化学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同时知识运用固化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新型的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能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那么,我们始终都不会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