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华 袁立林 虞丽娜 自8月3日辽宁沈阳发现首例非洲猪瘟之后,河南郑州、江苏连云港继而发现非洲猪瘟,疫区猪价应声下跌,跌幅较大。非洲猪瘟疫情的频发,养猪散户由于不了解这波疫情的趋势,产生恐慌情绪,抛售意愿明显,屠宰企业收猪无压力,不仅仅疫区猪价出现明显下调,周边地区猪价也出现走跌迹象。但8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猪市的反应出乎意料。生猪低迷大周期的运行轨迹已经随着疫病的出现而改变了其原有的方向。乐观的说,如果疫情不再继续扩散,猪价或有望走出阴霾,回归理性,短期缓慢恢复震荡上涨的趋势。或许今年年末乃至明年上半年,猪市将会有明显的回暖趋势。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猪价格变动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延续上年高位行情期(1月初~1月下旬);二是春节跳水探底期(1月下旬~5月中旬);三是止跌反弹冲高期(5月下旬~8月中旬);四是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跌期(8月中旬~)。猪价、肉价虽"触底反弹",但仍为10年来最低。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8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一则《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通知,这已经是8月第四起非洲豬瘟疫情,但人们的反应出乎意料,都表现的很淡定,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这说明,相关部门紧急采取相关措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使得封锁疫区疫情被很快控制。总体看,8月下旬生猪市场趋于稳定(图1),后市猪价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可能并不大。由于之前屠宰企业逆势提价稳定市场的意图较明显,同时大型养殖场挺价心理也较强,冲抵了疫情对价格的部分负面影响。加上疫情病猪扩大,进一步使生猪市场猪源数量在减少,导致市场供应偏紧局面愈发明显,而消费终端由于猪肉消费的稳定,预计接下来猪价趋势性上涨或即将到来。建议养殖户在做好猪场安全的同时,静待猪价反弹,顺势出栏,把握利润。 短短20天时间内,我国接连出现4起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由于当地政府部门快速反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疫情均已得到有效处置。截止9月初,非洲猪瘟疫情仍是散点式出现,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小养殖户出栏积极性虽有所提高,导致全国猪价小幅下跌,但是临近中秋和十一双节,屠宰企业意在稳定猪价,加之大猪场挺价,总体对生猪市场影响比较有限。 短期内对生猪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疫情。在疫情未能全面平稳前,预计全国各省生猪的调运流通难度都会增大,使各地区猪价出现新的格局。东北、河南、山东原为外调大省,由于外调受限,预计猪价将持续低位调整。而湖北、湖南、安徽外调需求相对会有所增加,猪价有望稳中微涨。从疫情影响总数量来说不算大,但是由于疫情不断发展给市场带来的恐慌心理却在加剧,一方面是疫区周边养殖户的恐慌出栏,使部分地区出现短时供应增加;而另一方面则是疫情使北猪南运受到很大阻碍,影响国内生猪的地区性供需格局。而原本预期的进入9月份后供应逐渐增加的局面也受到疫情影响成为变数。9月份迎来了中高院校的开学,一定程度利好消费,但从近年同期的情况看,这一因素提振消费需求的力度较弱(图2)。消费旺季仍要等待中秋、国庆的到来。在此期间,各类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要格外关注,尤其是部分可传人的病种。目前市场中对疫情持悲观态度的声音有所增加,尤其是部分券商机构,模拟疫情全面爆发给市场带来的损失一定程度加剧了生产者的恐慌。目前疫情使全国地区间的生猪流动受到很大干扰,无论是种猪、仔猪还是商品猪的流通速度都变慢了,使周期临近底部时的产能淘汰速度相比上半年要加速了许多,若疫情持续发展,随着各省之间防疫加强、停止流通,本轮猪周期提前出现反转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不过,国内猪肉的消耗变化并不是很大,需求只是暂时被压抑。但随着节日来临和气温降低,需求是压不住的,后市反弹的力量可能更大。如果非洲猪瘟的疫情影响继续扩大,那么被扑杀的生猪的数量可能非常可观,供应端的缩小是极为明显的。若果真如此,今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供不应求的局面会集中暴发,猪价想不涨恐都难!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或会突破14元/kg的价位。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非洲猪瘟发生。其实其他国家与非洲猪瘟疫情的对抗已有近百年。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对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猪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非洲猪瘟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不过,国际上仍然有不少成功治理的案例。比如说,猪肉出口大国巴西就曾在1978年爆发过非洲猪瘟疫情,但在之后短短7年内,就恢复成为了非疫地区;西班牙在1960年爆发疫情,在1995年宣布成功根除,使得其出口支柱产业伊比利猪肉依然闻名世界。在治理过程中,巴西与西班牙都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调查,针对高风险的厨余垃圾养猪、边境走私、境内猪群移动制定严格的法令,在一整套防疫体系下,结合治理、巩固和维护三个阶段的不同策略,让这些国家成功摆脱了非洲猪瘟疫情。 饲养过程中,防止生猪与传染源接触,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东欧国家防控经验表明,非洲猪瘟疫情主要发生在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应尽量杜绝散养方式。对于有一定设施条件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近期应尽量避免引进生猪。如需引进,则应该隔离观察至少15天。杜绝用未经高温消毒处理的泔水、食物残羹直接饲喂生猪。多项研究表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957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于葡萄牙和格鲁吉亚的非洲猪瘟疫情,均由国际航班或者轮船产生的废弃泔水,直接饲喂生猪而引起。非洲猪瘟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可长期在自然条件下以及血液、粪便等污染的猪圈中保持感染力,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但非洲猪瘟病毒不耐热,因此可通过蒸、煮、烧的方式消毒。某些种类的蜱是非洲猪瘟传播的生物媒介,一些吸血昆虫能够将病原从一个场带到另一个场,因此建议猪场定期杀虫。非常时期,不要从外面引猪种购猪,不要从外买肉和肉制品入场,减少人员出入,饲养管理人员要少出差、少聚餐,出差人员返场要隔离1—2天,控制车辆物料入场,谢绝推销人员进场,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送检、上报,密切关注邻近地区和周边猪场疫情状况,可以将防控级别提升至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