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货币,或者说钱,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你有没有想过没有钱的生活会突然变成什么样子? 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中,最重要、最难以承受的损失往往是那些已经习惯于生活的人和物,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如空气、水、阳光和亲人。 货币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古人们没有发明货币,我们仍然可以活下去。但是有了货币,生活就大不一样了,而且回不到没有钱的世界里了。 就像没有电视和互联网一样,今天的人们可以生存,也许有些人会生活得更好。但是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是更容易理解,恰恰相反,它们更难理解,更难琢磨清楚。因为当我们习惯了它,我们就不再怀疑、质疑和思考它们是什么,它们来自哪里。 货币,就是这样。 货币始于交换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道,在原始社会后期,有三次社会大分工。 一是畜牧业与农业分离,出现了以农牧业为主的部落。农业的特点是播种等待开花结果。因此,它已经安定下来,原始文明诞生了,而游牧民族的生活是流浪的,他们靠水草生活。 二是作坊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成为一个专业化、独立化的产业。作坊手工艺是陶艺、酿酒等技艺娴熟的工匠所做的工作。 三是商人阶层的出现。商人不从事生产性劳动,而是专门从事商业活动。 如果没有这些巨大的分工,人类文明将无法开始。也许人类早就消失了。 亚当·史密斯是经济学的创始人。他首次从理论上解释了分工的必然性。 极端地说,分工意味着每个人只做一件事。 亚当·斯密举例说,做扣针,要经过18道工序。如果这18道工序,不分工,全部由一个人做,一天也做不出一枚扣针。但是如果分工,"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两三种不同的操作……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12磅。以每磅中等针有4000枚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000枚 … 分工意味着交换 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分工之后,他们只做一件事,不一定做他们需要的。例如,种植萝卜的人自己不吃萝卜,他们只擅长种萝卜,如果他们想吃大白菜,他们必须把萝卜换成大白菜。 交换是人类的天性,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给我想要的,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人们通过交换生活,包括乞丐。乞丐似乎靠乞讨为生,但实际上他们靠交换为生,因为他乞求的东西千差万别,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他不得不用这些东西来交换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分工是必须的,交换就是必然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化,这就需要一个交换的中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逐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