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原语文教研员 伦丰和 陈庭茂 有关部门对今年中考语文卷阅读部分的评述,认为所选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材料,"文质兼美,既立足传统,注重文化积淀,又关注当下,联系现实生活,能够给考生带来心灵滋养和思想启迪"。考题中增加了说明语言准确性,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想象性扩写等内容,我们认为今年的阅读部分的题型稳中有新。 "阅读":积累与理解 此"阅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名著,阅杂志,览报刊,而是语文学科特有的考题。阅读解题,虽无数理公式、定理、定律可用,但也非无章可循的。先要廓清"阅读"的难易。"阅读"之易在于"积累",积累题,文言文居多些,有默写、文学常识、课内外诗词、文言短文的加点词和句子的翻译;现代文阅读常见的题型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改错别字,为语段中填入恰当的词语,几种语气的变换,识别修辞,说明方法,论据的辨别等等。积累题目的分值占阅读总分1/3还多些。这部分是理解的基础,倘若这些知识的原始积累都没有,阅读理解的展开也难,暑假正是阅读积累好时光,千万不能错过呀! 那么阅读中的"难"为理解。我们以为读一篇文章最见功力的是整体理解,也就是语文行家不离口的三点:此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读文章此三点都把握不住的话,阅读的理解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说,现代文阅读的重点,仍然是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简而言之,"写什么"、"为什么写"。至于"怎么写",这是同学阅读理解上的短处。"怎么写",这和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手法等密不可分,同样的题目,因人不同,而写出风格迥异的文章来,但有一点"理解"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提高"遵路"能力,"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叶圣陶先生指导阅读理解的名言。他的这番话把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节一节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摸清楚,这样有些题目就不会被套,"怎么写"常常是命题者最为青睐的出题的结点。今年试卷的第23题根据小说的情节填内容,就是明显佐证。还有开放题第26题,进行合理想象,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更是"怎样写"的迁移,让考生尝尝"梨子的滋味"。阅读中的"理解"是个难点,只有沉浸在文本阅读中,多加思索,从理解的混沌中走出来。 "阅读":选择题的痛痒 近两年来,中考阅读部分增加了选择题(客观题),那些选择题的内容涉及文言文句子翻译,诗词鉴赏以及现代文中的"含义"的表述,"主旨"的概括,"作用"的体悟等,这本是一个好事,减少了考生在考场上理解和文字表述的时间,也免于老师阅卷做"选择"的苦恼。然而,选择题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的选择肢有四个,并非一眼就能"洞穿",考生需从选择肢中比对、筛选,也需不少的时间,稍有不慎,也易走眼。2008年第13题,答案是"c",结果许多同学选了其他。原因不复杂,选择肢是这样写的"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而文本上的句子是"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了",其实只是错在多了一个"大"字。瞬间阅读的疏忽,造成失误,可惜之极。2009年的第17题,第25题都是选择题,特别第25题答案是"c",而不少同学选"a",认为"懂得了生活道理"是理解更深刻的概括,其实"c"只是对画线句子本身含义的诠释,这道题却让平时善于思考,语文素质好的同学"吃了药"。今年阅读部分,有5道选择题,第8题、第11题,第13题(以上是文言文)第18题,第25题(是现代文)。也许有的同学说选择题可以"蒙",但错率极高,因此,阅读中的选择题增多,不能不予以重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暑假中如何磨快阅读这把"刀"?首先要"养眼",锻炼自己阅读速度及阅读中的理解能力,最好能练就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能耐。要"养脑",拿一些记叙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按照《学习手册》语文阅读的要求,来个自我命题实践,然后,把答案考虑进去。还要"动手",找出以前的试卷,斟酌一下得与失。"刀"磨快了,阅读题这头"牛",在你面前犹如遇上了庖丁那样"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