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六个符号两两重复神秘竖排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这几天在整理一份考古报告。前几年,他在平湖庄桥坟遗址的240多件器物上,发现了大量刻画符号,更惊喜的事情在后头——两件残断的石钺上,发现了多个符号组成的"句子"。
  古人写下的这批"密码",究竟是什么意思,专家很头痛。
  但一旦破解这些"密码",它的意义就不一般了。因为,如果它和晚1000多年的甲骨文之间,有某种"血缘关系"的话,它就有可能是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
  不过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对这堆符号的身份只作如下认定:
  "它不一定是汉字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和甲骨文对比,只能算是一种原始文字。"
  石器上有一些神秘符号让考古专家们纠结了
  去年,记者曾经参加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研究"课题专家会议,看到了研究人员整理出的刻画符号,花、鸟、龙虾、鳄鱼,还有类似咬了一口的苹果那样的刻画符号,样子形态各有不同。
  会议上,专家就提到了平湖的庄桥坟,在2003年6月到2004年10月,以及2006年5月到9月,两期发掘中,破天荒地发现了240多件器物上,刻画着各式各样的符号,最罕见的,是其中竟有9个符号,是刻在石器上的。
  "以前,大部分刻画符号,都是在陶器上发现,石器上很少有,这说明书写载体是多样性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这次批量发现,填补了一个空白。而这个遗址,堪称探究中国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的典型遗址。#p#分页标题#e#
  其中,最让专家们感兴趣的,还是两件残断的石钺上,发现了成序排列的符号——这与那些散乱刻下的印记,明显不同。
  在其中一个石钺上,记者看到了6个竖排的符号,呈"卜"和"日"的形状,奇怪的是,6个符号,两两重复,成为一个类似"日卜日卜日卜"的句子。
  "如果是符号,一般都是单个出现,而且画得很随意。但是这六个字,明显进步得多,笔划、笔顺、构形都有一种规范性。最重要的是,它在一件器物上重复出现,连字成句,这也是原始文字最重要的意义。"徐新民说。
  很明显,这些文字,已经具有某种语言的记录功能,比一个"勾"、一个"叉"的符号更为成熟,因此专家称他们为原始文字,但究竟这句话说了啥,还真难说。
  "它可能已经具有了某种表达语言的功能,有表意的意思在里面,能记载一件事情,像甲骨文一样,比如占卜、打猎、收获。但目前,我们连它究竟是什么字还隶定不出,那就更没法解读其中的意思了。"高蒙河有点遗憾。
  刻下原始文字的人一定是脑力劳动者
  高蒙河说,刻画符号,多是工匠们留下的"签名",而刻下原始文字的人,则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一定是个脑力劳动者,与刻画符号的普通工匠当属不同阶层,显示出劳心者和劳力者的区别,产生了社会分工。"
  原始文字,有了"文字"的加冕,又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很多人就容易把它和甲骨文联系起来,认为它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实际上,这在考古界,尚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用不少专家的话来说,它们两位,还未必是一家人呢。
  #p#分页标题#e#
  "不能简单地和甲骨文比,甲骨文是和汉字系统一脉相承的,有的原始文字虽然看起来像甲骨文,但它只是良渚时期的原始文字。文字,不等同汉字。"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古文字专家曹锦炎对记者说。
  也有人认为,刻画符号一步步发展成原始文字,或许慢慢进化成了甲骨文。但高蒙河认为,他们可能是两条不同的家庭谱系,各有各的成长源流和脉络。
  比如,在平湖庄桥坟遗址之外,考古界曾在山东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以及江苏龙虬庄遗址,都发现过原始文字,年代也和良渚文化差不多。但高蒙河认为,这些文字,就明显和甲骨文缺少直接的源流关系。
  "甲骨文是直线条划出来的块状文字,而丁公遗址等地发现的原始文字,不少是呈曲线笔划的,一团一团的,这种文字再发展,也不太可能成为甲骨文。"
  还有一个证据,也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先来后到"的关系。
  高蒙河说,晚到战国时期,工匠仍然会在器物上刻画符号,而这时明明已经出现了文字,为啥还要画符号?
  因此,刻画符号、原始文字和甲骨文之间的"三角恋",错综复杂,"这就像猴子的进化一样,一部分变成了人,有一部分还是猴子。"
  至于庄桥坟发现的原始文字,是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就更不能盲目地下结论了。
  "中国文字可能是多地区、多起源的,最后,不同的支流一点点统一起来,有的消失了,有的变成了死文字,有的成为了甲骨文。"
  因此,高蒙河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至少从目前已有的考古发现看,不能用单一起源说,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展现多元说
网站目录投稿: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