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高飞+刘芬 摘要: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在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要重视专家人才的跟踪培养。本文就创新人才观念,优化培养机制,健全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关键词:专家人才;培养;管理 人才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年轻化,高技术的专家人才队伍,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何管理培养高素质专家人才,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强,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值得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高素质专家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 从战略角度来看,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专家人才类别涵盖管理类、技术类及技能类。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有利于提升员工队伍的总体水平。加强高素质专家的培养管理,可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新技术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等供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从而使整体员工素质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专家人才队伍,有利于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者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完善高素质专家人才的培养管理,营造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障。 二、当前企业专家人才管理现状所引申的思考 当前一些技术型企业,员工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特点。而具体到专家人才队伍,会呈现出人才密度较高,专家人才数量大的现状。由此现状所引申出下述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拓宽高素质专家人才的发展通道 随着企业里高素质人才,各级各类专家数量日益增多,人才密度越来越大,人才的晋升发展通道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若高级岗位的数量有限,加上岗位配备的实际情况,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对于人才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性。另一方面,从晋升角度来看,职数是有限的,对于年轻高技术专家走向管理岗位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如何有效对专家人才进行培训 专家人才本身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和能力水平,但随着管理及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必须不断接受新的培训。对于人才的培训,也是使用和重视人才的过程,更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高素质专家的培训,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严格。 (三)如何完善专家人才的激励机制 专家人才数量的增多的确可以不断壮大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专家个人来讲,重点是如何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安于现状的情绪产生。除开现有的物质激励,对于人才的精神需求缺乏完整的规划。而专家人才的归属感是工作动力的最大来源,归属感如何建立、工作热情如何进一步激发,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专家人才培养管理的初步探究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人才观念 基于高素质专家的数量增多,比例大的现状,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给予人才发展和成长的有利環境。要塑造先进的人才文化,将人才看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强调公平竞争,关注人才的尊严,鼓励创新、鼓励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重才、爱才、用才、惜才的风气,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发挥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在企业范围内树立科学而创新的人才观,鼓励人人成才,人人做贡献的观念。关注每一位高素质专家人才的自身特点,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配置,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能量。 (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培训制度 高素质专家人才的后续跟踪培养,是专家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要突破单一的培养观念,以人才能力和素质建设为核心,以短期的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为手段,确立适合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特点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对人才进行分类、分级培养。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 应根据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完善的高素质人才的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培训的内容、范围、难易程度都应考虑专家人才的特点。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所培训的知识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要与先进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培训中,可以通过专题讲授及研讨、实地参观、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完成教育,达到培训效果。 (三)注重激励方式,调动专家人才工作热情 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高素质专家人才的因素,激励方式要能激励员工勤劳、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的愿意。可以运用薪酬激励、事业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方式,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不同类型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运用事业激励的方式,扩展人才发展空间;关注荣誉激励的作用,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培养人才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及创新潜能。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为评价基础,以工作绩效为重要指标的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使用分类分层的考核评价标准,并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同时,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制定人才措施、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