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数十万年前直立人东至人


  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发现数十万年前直立人头骨化石,命名为"东至人"
  据江淮晨报:东至县尧渡镇汪村的一处土坡前灌木丛生,你很难想象,数十万年前,这里曾是古人类的狩猎场。近日,有着安徽"周口店"之称的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结束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在这里出土了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以及6000余件古动物化石。40万年前,安徽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可能就生活在这里。
  其貌不扬的华龙洞
  11月20日上午,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华龙洞遗址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共同揭开了"东至直立人"的神秘面纱,这是我省境内发现的第三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华龙洞旧石器遗址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距离东至县城约20多分钟车程。这个典型的皖南山村,约有几十户人家,村庄背后是一处小山,灌木丛生。
  穿过一段碎石路,便能来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山坡上。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的山洞,而是满山的灌木和岩石。在几块巨大的岩石下面则是一块平坦的土坑,地面一边露出很多白色或灰色的"碎石"。
  这个土坑约有二、三十平米,是此次发掘的核心区域。由于前段时间下雨,水不断流入土坑。发掘现场被用吊线分割为若干区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人类聚居的洞穴,后来因为地壳运动使原先的洞穴消失,洞内堆积的动物骨骼也被埋藏在泥土里。
  至于华龙洞名称的来历,刘武说这是安徽省考古所韩立刚教授取的名字,寓意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遗址一度被埋没十几年
  "以前种地经常能捡到这些灰色的东西,不知道是化石,捡到后就随手扔掉了。"汪村村民刘云霞说。
  1988年,汪村村民庞金木在修建羊棚时意外挖掘出一堆奇特的"骨头",并收集了十几年。直到2001年,他通过朋友告知了当地文物部门。2005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在东至县境内进行考古发掘时获此消息,随即开展试掘工作。
  2006年,考古专家们在此发掘出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水牛、鹿、貘等大量动物碎骨化石,以及有明显加工痕迹的骨器、石器。更重要的是,发掘出了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人类前臼齿化石。根据华龙洞动物群组成及地层情况,专家初步确定华龙洞化石层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期。#p#分页标题#e#
  2014年10月份,考古人员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并采集了3000余件动物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对2006年该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碎片和一颗牙齿进行了检测和比对,鉴定结果显示:该古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化石。这个鉴定结果结合洞顶钙板测年,专家认为该遗址距今约40万年,此结果将第一次考古专家认为的距今约10万年的华龙洞历史向前推进了30万年。
  或是安徽地区最古老人类
  今年10月3日,联合考古发掘队对华龙洞进行第三次发掘。10月11日,考古队员在华龙洞发掘出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化石,这件头盖骨目前尚包裹在胶结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部分包括几乎完整的眼眶和大部分额骨,尚未清理的胶结内部有可能还有头骨其余部分。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古队员在28平方米、最深处有3米的核心区域内,发掘出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颗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颗牙齿)、3颗单个牙齿、若干头骨碎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华龙洞人类化石具有直立人的典型特征,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年代接近甚至更早。因此,华龙洞人类可能代表着安徽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并且将可能命名为"东至人"。
  古人类和大熊猫毗邻而居
  由于数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原先的华龙洞已不复存在。考古人员通过出土的化石,试图为我们再现几十万年前真实的情景。
  "通过出土的化石种类,可以初步想象到,数十万年前一组古人类居住在华龙洞附近,他们在这里狩猎、采集,用石头做成简单工具在树林里、河水里捕获动物,敲骨吸髓。"据刘武介绍,后来,突然的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发生变化,这组古人类也随之迁移或者进化了。大量的动物残骸、石制工具与稀少的人类遗骨却长埋地下。
  刘武认为,数十万年前的华龙洞周围,应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猪、东方剑齿象、棕熊、大熊猫、鹿、貘、水牛等动物,说明当时这里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动物生存。刘武说,正是因为丰富食物资源,才吸引了古人类在此居住。
  相关报道:中国华龙洞遗址出土猿人化石
  中国华龙洞遗址出土猿人化石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光明日报(李陈续、齐芳):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至县文管所联合发布考古发掘最新成果——由3家单位联合组织的考古队,在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挖掘发现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以及部分人类头骨残片和牙齿,并采集了6000余件动物化石。#p#分页标题#e#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境内,曾于2006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发掘,并发现1枚人类牙齿、1件人类额骨残片化石和若干哺乳动物化石。从2014年开始,联合考古队又对华龙洞进行了两次发掘,2014年出土了3枚牙齿、1件颞骨、1件额骨残片、4件头骨碎片;而刚刚结束的2015年发掘工作,出土了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完整头骨、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1件上颌骨残段、3枚牙齿和若干头骨碎片。
  根据对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专家确定在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即俗称的"猿人")。专家评价,东至县华龙洞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化石地点,标志着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通过对同时发掘出土的6000余件20余种动物化石的整理分析,专家学者发现了包括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肿骨鹿等20余种已灭绝古动物。根据动物群组成判断,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年代接近或更早。而同时发现的一些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的断裂,则被推测为"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介绍,作为中国第五个有头骨的直立人化石遗址,三次发掘只是打开古人类遗址研究的一扇窗,未来包括遗址古环境研究在内还有待科学探索,至少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
  相关报道:东至县华龙洞出土古人类完整头骨化石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安在线-安徽商报(王素英 尤忠祥):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60万年的北京猿人头骨,震惊了世界。
  11月20日,东至县华龙洞考古发掘现场,以中科院周忠和、吴新智两位院士为代表的考古界人士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那就是亲眼目睹30万年前古人的"尊荣"。在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不少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考古专家表示:这也是我国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第五个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化石点。
  考古发现
  挖掘出古人类完整头骨
  昨天记者从东至县举行的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布会上获悉,由省考古所、中科院古脊所、东至县文管所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对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系列重大发现,不仅发现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枚牙齿)、3枚单个牙齿、若干头骨碎片,而且发现一件非常完整的古人类头骨。#p#分页标题#e#
  该头骨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中科院古脊所古人类学家吴秀杰博士介绍,虽然华龙洞前两次发掘中,也发现古人类的头盖骨和牙齿化石,但和此次相对完整的头骨相比,意义大有不同。此次发现的整个古人类头骨,对于复原古人类的样貌特征,更加直接和准确。
  昨天,省考古所宫希成副所长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实验室对该头骨进行深入清理研究,比如该古人类的脑容量是多少?眼窝凹陷多深?它和北京猿人有何区别?然后再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复原。也就是说,30万年前的古人类到底长啥样?到时我们便一目了然。
  发现六千余件动物化石
  此次发掘中,为了弄清前两次发掘中诸多未解之谜,此次的考古团队有多学科的考古专家组成,如古人类学家、旧石器学家、古哺乳动物学家等。专门研究古人类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童号文学者告诉记者,通过对发现并采集的6000余件动物化石进行研究和鉴定,初步统计30个种属。其中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肿骨鹿等已灭绝。
  专家分析发现,这些动物都是喜欢相对温暖湿润的南方动物,也就是说,30万年前的东至华龙洞的气候相对温暖,森林植被茂盛,尤其是竹子应该很多。因为发现的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巴士大熊猫和竹鼠都是以竹子为食。童号文说,通过对生存动物种群比对,他们发现有不少动物种属在和县猿人遗址也有发现,这说明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的华龙洞古人类与和县直立人年代接近或更早。
  重大意义
  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个"周口店"
  古人类学家吴秀杰表示,中国的"直立人"化石虽然也发现一些,但是东至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完整性及丰富程度是非常罕见的。
  吴秀杰说,1965年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的只是两颗牙齿,是地质专家在地质考察时捡到的。 1963年7月,在陕西发现的距今115万年的蓝田人也只是考古人员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一老年女性下颌骨。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60万年的北京猿人,因其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直立人"化石点,曾让世界震惊。但可惜的是,当时发现的六个完整的头骨,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不知所踪。
  再就是1981年发现的和县猿人和1993年南京汤山发现了南京猿人,虽然都发现了完整的头骨化石,但是却一直没能发现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石器,这在某种意义来说,其丰富程度和华龙洞相比有所欠缺。
  目前,东至华龙洞不仅是我国古人类遗址发掘中,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它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安徽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昨天周忠和院士表示,虽然现在的东至华龙洞和北京周口店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如此小的面积就能出土如此丰富的珍贵文物,在今后的发掘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它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个"周口店"。#p#分页标题#e#
  佐证中国人类起源与非洲无关
  昨天,中科院院士、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面对出土的这枚头骨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安徽此前已经有和县和巢湖两个古人类遗址,但都没有发现古文化遗物及石器等人类活动遗迹。东至华龙洞不仅是安徽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类化石又有旧石器的遗址,而且其根据头骨颜面上部和额骨的形态特征来看,该头骨的发现分别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和地区间形态有异提供新证,即为中国古人类网状连续进化增添新的物证。
  吴新智说,目前国际上,有关人类的起源早有共识,即:非洲起源说。但对于现代人的起源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虽然目前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非洲是现代人的故乡;但也有少数科学家则支持"多地区进化说",即认为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我一直支持‘多地区进化说’。"
  吴新智说,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有200多万年前的巫山人、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60万年前的北京人、35万年前的南京人、30万年前的和县人、2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等古人类遗迹。时间跨度从200万年到1万多年的化石证据都没有间断过。前段时间湖北稻县发现的距今8-12万年的现代人也是证明,此次东至华龙洞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人是自己演化而来的,与"非洲人"无关。
  谁发现了"华龙洞"?
  在昨天的采访中,很多人对华龙洞的发现和由来充满好奇。据省考古所宫希成介绍,位于东至县庞王村的"华龙洞"发现有些偶然。2004年庞王村村民庞金木在挖地盖羊圈时,无意中挖出许多动物骨头,怀疑是化石的他便向当地文管所作了汇报。 2006年因为安景高速开建,负责考古发掘的省考古所韩立刚教授得知消息后,便对此进行试掘。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发掘便出土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几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该发现也引起古人类学家的关注,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还特地来到现场,并给予高度评价。当时负责发掘的韩立刚教授,考虑到该遗址可能对现代人的起源意义重大,于是给其命名为"华龙洞"。
  相关报道: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古人类头骨化石 直立人分布地图或添新"图钉"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华网合肥11月20日电(陈诺、易凌):中国科学家20日宣布,在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头骨化石被证实属于直立人,这一成果可能代表着发现安徽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最古老的人类——东至人。
  这一头骨化石出土于今年10月11日,目前尚包裹在胶结中,已经暴露出来的包括几乎完整的眼眶部分、大部分额骨和部分面骨。专家介绍,尚未清理的胶结内部有可能还有头骨其余部分,根据对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确定属于直立人。#p#分页标题#e#
  直立人俗称猿人,生活阶段是从200多万年前到20万年前,属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主要分布在中更新世。更新世是指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地球历史上的更新世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
  此前中国已在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江苏南京等多地发现过直立人化石,而华龙洞遗址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和县、巢县和南京汤山等都很近,与和县直立人遗址直线距离仅为200余公里。
  "此前发现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要么被挤压变形,要么大多是头盖骨碎片,像东至人这样保存完整的具有面部特征的化石十分珍贵,因为头骨包含的信息比其他部分的人骨更丰富,这对于后期还原东至人的样貌,研究直立人在中国的分布、演化和变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负责遗址发掘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发现这样一个头骨化石对于很多古人类学家一生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2004年,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村民庞金木山下修羊圈时,无意中发现第一块化石,自此拉开此地追寻直立人的序幕,取探寻"中华之龙"之意,科学家将该遗址命名为"华龙洞"。
  2006年以来,考古人员先后在华龙洞发现了20余件古人类化石,除完整头骨外,还挖掘出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枚牙齿)、3枚单个牙齿、若干头骨碎片等化石。
  在近两年发掘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并采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初步统计有30余种,其中包括鸟类、龟类和哺乳动物,大约6000余件,其中包括已确定灭绝的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肿骨鹿等种类。
  尽管实验室年代测定工作还在进行中,专家根据对出土的动物化石种类的初步鉴定,认为华龙洞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时代接近或更早。根据早期研究,和县直立人生活在距今15—41.2万年前。
  考古人员同时挖掘出部分石器,并发现一些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断裂,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迹,推测称可能为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
  "在一处地点发现数量如此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这在古人类研究历史上还不多见",刘武称,该遗址是继和县猿人化石发现35年之后,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同时出土有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古人类遗址,显示安徽省是中国直立人分布和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
  "华龙洞只是推开了一扇‘窗户’,现在的研究还不能完全揭开人类起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告诉记者,华龙洞可能是由一处古老的洞穴坍塌而成,目前还保存丰富的含化石地层堆积,"预计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遗址的全貌才会有更清晰的了解。"#p#分页标题#e#
  记者在华龙洞现场看到,由于当地多日阴雨,遗址坑内水深近一米,考古工作队已挖出一条简易沟渠加紧排水。刘武等人担忧,随着进一步挖掘,遗址存在坍塌、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等诸多隐患。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称,将尽快制定华龙洞遗址保护规划,设立并聘请业余遗址保护员,对遗址进行长效维护。
  "一想到好多万年前,老祖宗就生活在这里,这种感觉很奇妙",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村民庞金水告诉记者,期待遗址上能兴建起一个博物馆,将老祖宗"介绍"给更多人知道。
  相关报道: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发现直立人头骨化石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文物报:11月20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4-2015年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
  华龙洞是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点。华龙洞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标志着近年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证实安徽省是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华龙洞遗址发掘情况及认识
  华龙洞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根据当地文物部门提供的线索,2006年7至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立刚等对华龙洞进行了发掘,发现1枚人类牙齿和一件人类额骨残片化石。此外,还发现一些可疑的石制品以及大量动物化石。之后工作陷于停顿状态。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4年10至11月和2015年10至11月对华龙洞分别完成发掘面积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
  两个年度对华龙洞的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对古人类在该遗址的生存活动及其它相关问题获得了新的认识。
  人类化石
  2006年:1枚牙齿、1件人类头骨碎片。
  2014年:3枚牙齿、1件颞骨、1件额骨片、4件头骨碎片。
  2015年: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枚牙齿)、3枚单个牙齿、若干头骨碎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疑似人类头骨和肢骨碎片,需要进一步鉴定确认。
  动物化石
  两年发掘过程中,发现并采集了数量丰富的动物化石,初步统计动物化石大约有6000余件(包含破碎骨片)。
  #p#分页标题#e#古人类生存活动的证据
  考古队在发掘以及对发现的动物化石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的断裂。此外,大量动物骨骼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迹。此外,发现的动物骨骼大部分非常破碎,不太可能完全自然形成。考古队推测这些现象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此外,从地层中发现若干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
  对华龙洞的动物群组成和时代获得新的认识
  以往对华龙洞动物群的组成和地质时代有不同的认识。根据对2006年发现的动物化石的分析,一些学者认为动物群的时代在更新世晚期。考古队邀请相关专家对2006年、2014、2015年发现的动物化石进行重新整理和鉴定后,初步确定华龙洞动物群包括20余种动物。目前已确定的灭绝种类有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肿骨鹿、小猪等种类。根据动物群的组成,考古队倾向于认为动物群的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年代接近或更早。
  初步掌握了华龙洞的化石资源及洞穴地质情况
  经过两次野外发掘,对华龙洞地质及化石资源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我们认为华龙洞是由一处古老的洞穴坍塌所形成。目前仍然蕴藏着丰富的化石资源,具有很好的未来工作前景。
  发掘期间,考古队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对华龙洞进行地质、环境和年代等方面的考察和测试样品采集工作。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教授,古人类学家 José María Bermúdez de Castro和María Martinon-Torres应邀来华龙洞考察,并与发掘队成员进行学术交流。
  华龙洞遗址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迄今已经在华龙洞发现了 20 余件古人类化石。尤其重要的是,2015年发掘发现了1件头骨化石。这件头盖骨目前尚包裹在胶结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部分包括几乎完整的眼眶部分和大部分额骨。尚未清理的胶结内部有可能还有头骨其余部分。这么短的时间内,在一处地点发现数量如此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这在古人类研究中还不多见。除上述古人类化石外,在华龙洞还发现大量反映古人类生存活动的证据,包括非自然因素造成的骨骼断裂、骨骼表面切割和砍砸痕迹、一些古人类制作的石器等。尽管实验室年代测定工作还在进行中,根据对出土的动物化石种类的初步鉴定,认为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时代接近或更早。基于这些信息,基本可以认定华龙洞是一处直立人化石地点,古人类曾经在这里生存与活动。在华龙洞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数量较多,包含有比较完整的头盖骨、下颌骨和牙齿。如此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发现以及相关的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尤为重要的是发现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郧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点,也是在安徽省发现的第三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前两处分别为巢县早期智人及和县直立人)。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p#分页标题#e#
  华龙洞距离发现更新世中期人类化石的和县、巢县和南京汤山地点都很近,这个地点目前还保存较多的含化石地层堆积,具有良好的工作前景,因而在华龙洞发现的人类化石及相关材料对于研究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通过对华龙洞的发掘和多学科研究还将提供这一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而揭示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适应能力。此外,通过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的文博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高当地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华龙洞遗址考古队)
  链接
  吴新智院士评价:
  安徽此前已经有和县和巢湖两个古人类遗址,都没有发现古文化遗物。东至华龙洞是本省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类化石又有旧石器的遗址。头骨颜面上部和额骨的形态分别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和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形态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中国古人类网状连续进化增添新的物证。我相信后续的研究还将有新的发现,提高其在古人类学上的价值。
  相关报道: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布会将新发现古人类正式命名"东至人"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安在线-安徽商报: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这些古人类"家族"中,添加了一位新成员。在昨天举行的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布会上,古人类专家正式将在东至华龙洞发现的东至"直立人"命名为"东至人"。据介绍,这批古人类可能生活在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中更新世。
  生活年代
  可能在30~50万年前
  昨天的发布会现场,与会的古人类专家正式将在东至华龙洞发掘出土的东至"直立人"命名为"东至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家吴秀杰介绍,目前我国发现多处古人类化石点,为了方便辨识,大都以发掘地进行了命名。如1963年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60万年的直立人,后来命名为蓝田人。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直立人,被命名为北京人。1980年在安徽和县发现的和县"直立人"在国际上都叫和县人,包括在巢县银山发现的巢县人,又称银山人,所以此次发现的东至"直立人",今后都统称为"东至人"。
  现场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还没有准确的测年,所以还不清楚东至人的具体年代,不过从古动物学家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判断,它应该属于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中更新世。
  生存手段
  熟练掌握狩猎技艺
  此次考古人员在华龙洞洞穴口28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除了发掘出土包含古人类完整头骨在内的20多件古人类化石外,还发现大量动物的骨骼化石。考古人员在清理中发现,这些骨头有大量人为破坏的痕迹。有的上面有砍砸痕迹、有的则完全被砸碎。而且它们一堆堆,层层堆积,保存着最初的原始面貌,而且在发现的部分石器上,还残留着切割肉类留下的残渣。吴秀杰表示,从现场的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是当时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他们在这里敲骨吸髓肆意捕猎着各种野生动物。#p#分页标题#e#
  吴秀杰博士说,在古人类考古发掘中,不少地方发现人和动物相互捕杀。比如非洲发现的距今数百万年前的"汤恩男孩",其头骨就有两个猎豹留下的孔洞。但此次发现的大量化石中,除了动物骨骼有大量砍、砸等人为痕迹外,发现的人类化石还没有出现被动物破坏的痕迹。这从某种意义来说,生活在华龙洞的古人类,已经在自然界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狩猎技艺。
  日常生活
  屠宰动物敲骨吸髓
  2006年华龙洞第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就在现场发现不少石器。当时有观点认为:这是不是古人类的石器加工厂?但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对出土的20多件石器做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石器的材质都不是就地取材。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专门研究旧石器的专家裴树文介绍,他们对周边方圆几公里的地方都做了调查研究,发现这里的岩石都是石灰岩和片岩,而考古提取的石器则都是由石英和燧石打造而成,明显不是当地的。
网站目录投稿: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