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绘》是一本由曾海鹰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的136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筑语绘》读后感(一):非常好! 得知曾老师的《建筑语绘》出版,迫不及待拿来翻阅。见过市面上许多手绘书籍,但冲击力都不如此书带来的那般强烈。 书中作品的神、形、色彩、线条让我在着迷的同时有一种拿起笔练习的冲击,不仅会让我感叹手绘的神奇,还能在曾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下建立对手绘的热爱。 大爱曲直风,值得我在前行途中珍藏、悟读! 《建筑语绘》读后感(二):依然是喜欢的曾哥 初见曾哥,言语不多,偶尔跟其他人调侃,淡定、幽默。几日相处下来,少些生疏,多了些欢声笑语。曾哥果真名副其实,在一副不是非常高大的身影下,有颗强大的内心,一个天马行空的大脑,再配上那娴熟的双手,其图形表达出神入化,无所不能。真想把他那手拿去做个魔术手套,让人戴上就能想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曾哥授课形式不拘一格,有磨刀霍霍——自己临摹照片,有现场观摩——亲自演示,有各种步骤手,并一一解读。各种形式穿插其中,颇为有趣。 《建筑语绘》一书是曾哥的第一本作品集,步骤详细,笔法精炼,非常值得买来学习! 《建筑语绘》读后感(三):物体的光和影 从精致包装,可以看出老师对这本书很用心。封面和封底均印上了曾哥的绘稿,整体简洁而大气,雪白的纸张俨然成了最难以复刻的独特背景。 直接略过作者简介和序言(认识曾哥不需要看他的丰富履历,喜欢他的书不需要更多的名人作引,仅他平时风趣的谈吐和不拘的性格,以及他主页上毫不吝啬的资料上传,就足以深深地被他吸引),我很快地就把整本书翻了一遍。 书并不厚,可是整体思路清晰,每个场景都由线稿----色稿完整呈现;排版考究,合理,令我一翻开就爱不释手。 有人会问,这本书是关于建筑的手绘表现,那其它专业的岂不是没什么用?也有人会质疑,这些绘稿均为照片临摹,感觉跟设计手绘还是有差距吧? 我想说的是,我作为一个大四的工业设计学生,到现在才开始理解手绘的重要性。不管是建筑、室内设计还是城规等等五花八门的专业,只要涉及到手绘,其实都是相通的。简单的说无非是线条的个性,形体的掌握和色彩的表达,那么练习的内容是辆车或是一幢建筑又有什么大区别呢?《建筑语绘》以建筑写生作品集的形式出现,作品原型都为高校校园建筑,安排了较多案例,并配以步骤技法图及通俗的语言说明,方便我们理解和学习,还能在熟悉手绘技法的同时感受到高校建筑的文化。 很多人都纠结于图片临摹与设计表达这两个概念,认为图片临摹是体力活,设计表达才是脑力劳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觉得将实物照片通过手绘再次表达,也是需要一个再设计的过程的。版式、留白、色彩等等所有的内容,几乎都得经过我们的再次思考和设计;而曾哥的这本书,就把这个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传授给了我。至于设计表达,就要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并需要对物体光影的熟悉掌握,以及手脑反应的高度一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建筑语绘》读后感(四):一张图讲述一个故事 《建筑语绘》是一本手绘表现书,而我觉得它更是一本"故事书"。曾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画一张图就是跟别人讲一个故事,不在乎讲故事的人多么漂亮,重要的是这个讲故事的人有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有没有把故事的重点说明白。这样的绘画理念,让我对手绘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是为了手绘而手绘,关注点都在线条是怎样的、树用了什么颜色以及对应什么马克笔色号这些"细枝末节"上面,往往把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全然忽视。小说的重点在于人物情节的矛盾冲突,诗词的重点在于韵律情感的平仄起伏,音乐的重点在于曲调旋律的婉转流畅,而手绘的重点则在于画面的虚实对比。在《建筑语绘》中的每幅作品,线稿的第二稿就是在强调画面的虚实关系,第二稿完成,那整个"故事"的大纲就清晰了。接下来的上色则是"故事"中的各种调味剂,同样的线稿,由于色调的不同,整个"故事"的结局都有巨大的反差。这样的"故事"会更加生动,更具有趣味性。画一张图之前,先把我的目的想清楚,把我想表达的内容弄明白,接下来动笔的时候我会觉得明确、简单很多,画图的时候不再仅仅把自己当作在作图,而是当作一个演讲家,注意画中的"抑扬顿挫",就像是在和自己笔下的图对话。这样的画图体验真的很新奇很有意思。 常常把《建筑语绘》放在手边,常看常新,似乎每次都能看出些新的门道。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幅作品是"同济大学第一食堂旧址"。这幅画中的深秋比自然更美!看这幅画,感觉秋天并不只有万物凋零,环境中依旧蕴含着勃勃的生命力。 看曾老师的这些作品,发觉和大多数手绘教材上的画作风格迥异。有朋友看过《建筑语绘》,说是觉得这些画很有一种插画的风格。我倒是觉得正是这种"另类手绘风格"最吸引人,这样的画作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还能跳出画框,活跃在人眼前。 很高兴拥有这样一本可以用来学习手绘的"故事书"! 很高兴能认识曾老师这样的良师益友! 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