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第七章孔子建立德的观念和论述第一节


  第七章 孔子建立德的观念和论述
  第一节
  故事正解
  公仪休拒鱼
  子明拜访老师公仪休,见老师不在便坐下读书。公仪休一进房见子明已在房中,问:"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回答道:"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嗯,刚吃过。"公仪休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子明点点头,应道:"是的,鱼的确好吃。"公仪休哈哈大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道:"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子明出门去看,过了一会儿领手提两条大鲤鱼的管家进门。管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推辞着:"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离开。
  子明奇怪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问题讨论:
  (1)这则故事表现出公仪休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儒家非常推崇德治,认为公仪休身上有"德"的品质,你认为到底什么是"德"?
  君子的行为是什么样,小人的呢?
  1、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什么?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释:(1)君子:士大夫。 (2)小人:普通百姓。 (3)怀刑:畏法。(4)怀惠:贪利
  语译:孔子说:"君子坚持高尚的品德;小人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君子遵纪守法,有法必依;小人贪图利益…"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到是家庭的小事,甚至是个人的蝇头小利。
  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
  2、孔子认为如何回报怨恨?回报恩德?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注释:(1)直:正直。 (2)怨:怨恨。 (3)德:恩德。
  语译: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解读: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怨恨。以直报怨,这里包含着道义的谴责,包含着不降低自己水准与对方混战的尊严,包含着既正义凛然又克制的沉默,还包含着一如既往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体系"就这样完备地建立了。
  详解:孔子讲的是一般人的处理德怨的方法,而不是老子所说的上古帝王或者圣人。对于一般人来说你用德来回报怨恨,这就是在助长恶势力和恶习惯。那么怎么对待怨恨呢,要用直,就是正直之心。正直不容许作恶,所以会有效的遏制怨恨和恶习惯。其实这就是社会秩序,上车要按照次序,有先来后到,不是一窝蜂而涌上。所以正直的规矩,就是约束人心避免为恶的制度和原则。
  3、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会造成什么后果?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注释:(1)巧言:花言巧语。 (2)忍:忍耐。 3)乱:败坏。
  语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解读: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上来就会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是由于小事搞坏的。做事要有忍劲,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
  附赠多闻
  1、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语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2、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语译: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网站目录投稿: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