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活动,是一种集眼、口、耳、心多种感官的阅读活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教学质量才会有大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培养;策略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得到师生的认可。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对朗读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掌握技巧,提升朗读正确性 1、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尤为重要;要掌握读音技巧,抓住读音要点;通过老师的指导及同学的建议,将每个字的读音做到标准,为朗读打下基础保障。其中读音主要包括:平舌音、前舌音、鼻音、轻声音、儿化音。在发音上,还有许多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要领。例如课本中出现的字:"轻轻地、慢慢地、着凉等",在课文中,《秋天的雨》中:"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一般情况下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出现"着、地、的、了"等上面重音错误。 2、朗读中决定朗读是否优美主要取决于朗读语调,对于语调的发音不仅要求正确的语调,还要做到优美动听;在课文中,读音的技巧包括标点符号、停顿的正确掌握。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这些句式的朗读需要极强的朗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于不同句式中使用不同语句的处理。陈述句中,朗读时要平缓,使语音语调上平缓进行朗读;在感叹句子中,在句子结尾处要进行语调的下降处理,能够体现课文的情感;在疑问句子当中,以问号结尾,就需要在句子末端进行升调处理,以充分表达疑问的情感。 3、在朗读过程中,需要节奏的良好控制。节奏的控制决定着文章的朗读是否具有情感、是否优美动人。因此,对于节奏的控制首先要将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停顿、分析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行正确的停顿;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材《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我让一个学生读题目,结果学生就读成了"听听秋的声音",学生把逗号省略了,于是我就抛出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和我们平时接触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马上意识到在这个题目中有一个逗号,于是我告诉学生这个逗号在朗读时是不能省略的,否则,题中的情感就会被打破了。 二、理解文意,激发感情朗读 1、教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并激发学生对于朗读兴趣的培养;通过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出各种句式的表述与语调的异同。首先,教师应该采用朗读方法,将学生带到朗读氛围中;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感情的抒发。将课文中各个句式举例子,然后让多名学生进行朗读,找出每个句子中的异同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掘课文中所要表述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入了解整篇文章欲表达的愿望;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朗读,将课文中包含的情感用朗读的发音、语调正确的表达出来。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写到:"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句子的比较"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抓住关键词"抽出"和"长出"让学生反复体味,从而感受到这句话中的"抽出"很好地表达了树木那种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的美好画面。经过比较之后学生再次朗读文中句子就会有意识地把树木朝气蓬勃、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美好画面读到位。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解读,能让言语的学习无痕地融入到文中,能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的朗读技能。 2、享受画面美感,指导感情朗读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以通过阅读内容上的美丽画面来催生感情。小学语文课本非常注重画面的设计,读者在朗读时如同在欣赏一幅幅奇妙的美丽画卷。有的是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有的是自然界的花鸟虫鱼,这些都能使我们的小学生如临其境、赏心悦目。其间有很多的经典之作,例如《九寨沟》《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黄山奇石》等。有了这些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朗读上就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成了有米之炊。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用,如何加以引导,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所以老师的及时引导非常关键。 3、插上想象之羽,指导感情朗读美文佳作往往会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时常又是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也就我们时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却能将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之美展示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化的审美感受,让学生的感官通过审美实践的累积实现品味语言音律之美。 三、形式多样,确保有效朗读 1、多种方式,巧妙训练朗读。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进行课文的朗读。作为教师,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朗读得到有效练习,就要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吸引学生。 2、抓住时机,灵活训练朗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朗读练习的时间应该合理分配,抓住最具高效益的时机进行有效的练习;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例如,《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当我上到课文第四自然段时,经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谈谈对于课文的感想,学生会将自己的对于文章的初步了解进行概述,并提出盘古开天地的惊人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找出文章中明显的排比句进行朗读。利用文章的引人之处引导学生将其生动的朗读。 四、鼓励学生多朗读 1、教师要耐心引导,克服学生心理障碍。朗读,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但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害怕读不好的心理而不愿意开口。因而,我们要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首先,加强模仿并给予鼓励。其次,提高朗读兴趣、让学生开心地朗读。最后,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比如进行分组朗读比赛,在比赛中增强语音、语调、发音的标准性。 2、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由于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往往比较生硬,缺乏活力。这时,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不吝赞美之词加以肯定鼓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情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朗读完后,老师评价说:"你的朗读,读得非常细腻,准确地读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感情。"外向开朗的学生,朗读完后,老师一句"你读得好欢快!"能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朗读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要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小学生朗读中的漏字、填字、语调平板、唱读、拉腔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没有语感、没有韵味的毛病。 参考文献 [1] 李桂君.刍议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技巧[J].新课程(小学).2015(11). [2] 李政辉,张彩中.关于提高朗读能力有效方法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17). [3] 陈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