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二桃杀三士",本来是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不过后来变成了成语"二桃三士"。其实还是又很多关于这样的成语历史故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就更不用说这个历史典故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五》。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2、成语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三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三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兄弟,号称"齐邦三杰"。三人自恃武艺高强,有功于国家,非常骄横,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在齐景公面前也不知收敛。 晏子是看到这一切,担心三人为乱齐国,决心除掉他们。 一天,鲁昭公来访,齐景公命晏子摘取名贵的"万寿金桃"宴请鲁昭公。晏子摘来了六枚金桃,齐景公和鲁昭公各食一枚,晏子和景公的宠臣叔孙婼各食一枚。剩下两枚,晏子建议让众臣自述其功,功劳最大的两位可以吃到这两枚桃子。面对两个娇艳欲滴、异香扑鼻的大桃子,三个勇士早就馋涎欲滴了。 公孙捷抢先上来说:"想当年主公在桐山打猎,被猛虎围困,是我力劈猛虎,救下主公,这功劳够大吧!"景公称:"大",于是赐酒赐桃。 古冶子急忙上前说:"我曾经保护主公过黄河,河中老鳖掀起巨浪,是我跳进黄河,斩杀老鳖,才使主公转危为安。这功劳算大吗?"景公说:"大",于是赐酒进桃。 这时田开疆大步上前说:"我曾奉命攻打徐国,斩杀名将,俘获五百余人,威震诸侯,徐国、郯国、莒国等国君畏惧,一起推举主公为盟主,成就齐国霸业。这样的功劳有资格吃桃吗?" 晏子说:"田将军的功劳,要十倍于他们两位。可桃已经没了,明年再给你补上,怎么样?"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晚了,以致于掩掉了你的大功,太可惜了!" 田开疆说:"斩鳖打虎,都是小事。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吃桃,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说道:"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田君已死,我有何面目生存!"于是也拔剑自刎。 古冶子见状,大声道:"我们三人情同兄弟,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们二人已死,我怎忍心苟活于世上?"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