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备汉中称王,英雄排座次带来的负面影响。关羽就是缺乏大局观念,任性为自己荆州派争取地位表现。根据这件事前后资料分析就可以看出答案。 一、关羽和黄忠的渊源 1、正史资料记载 正史《三国志》等历史资料显示黄忠是刘表侄子刘磐的旧将。后和刘磐一起归顺了刘备,并没有关羽与黄忠战长沙一说。刘磐,荆州牧刘表从子。初与南阳人黄忠共守长沙攸县。为人骁勇,数次为寇于艾、西安诸县。 2、《三国演义》关羽与黄忠 (1)关羽请令战长沙 赤壁之战后,刘备安排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一起南征。很快他从刘备的战情通报获知,赵云取了桂阳,张飞夺得武陵,荆州南部四郡已经取得了三郡。关羽内心深思,自从华容道放了曹操,虽然刘备和军师没有太过责备自己,但他深知自己在集团内部犯了政治错误,心里一直很不安,他想争立新功,将功补过。于是他向刘备写信请求去攻打长沙,刘备收信后让张飞返回荆州替换关羽,令关羽去攻打长沙。 (2)关羽长沙战黄忠 关羽到阵前,诸葛亮介绍说长沙太守韩玄手下有一名老将黄忠,虽然年近六十,但可百步穿杨,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笑曰:"黄忠一个老卒,怕他什么?我只带部下五百名校刀手,一定去斩他的头献上来。"他又像在赤壁之战时一样立下军令状,带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长沙。 关羽与黄忠第一场对战使用拖刀计,怎奈黄忠马失前蹄摔下马,关羽看黄忠年老,有些轻视他,让他换马再战。第二场对战,战了三十多回合,黄忠看关羽求胜心切,于是诈败,关羽一看便纵马直追,黄忠弓拉满月,连续放了两次空箭,算是给关羽个提醒,也算还关羽不杀之恩。第三箭弦响箭到,正中云长的盔缨根上。关羽急勒赤兔马,如大梦初醒,暗叹老将军厉害,鸣金收军。 黄忠因对关羽手下留情,韩玄要问罪斩首,适逢押解粮草回来的魏延看到,救了黄忠,杀了韩玄,一起投降了刘备。经此一战,关羽对黄忠是英雄相惜,暗自佩服。"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二、刘备称王 1、刘备称王分封有功之臣 刘备经过将近10年的苦战,最后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势力和影响达到顶峰,身边人趁机进劝刘备称王,虽然诸葛亮等不赞成,但刘备出于率兵入川,取下成都,获得益州后急需稳固自己内部的力量,平衡内部的矛盾等考虑,自立汉中王,大封有功之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 2、刘备分封的影响 刘备称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有着负面影响,对外一下子将自己政治优势全部丢失殆尽,同时成为曹操和孙权攻击的对象,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内部引起了派系之间的较量,关羽看不起黄忠,耻于与黄忠同列就是一例。 刘备派费诗去向关羽通报这个消息,关羽直接抱怨:"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室,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关羽才心里稍平拜受 3、关羽对自己地位的忧思 其实关羽镇守荆州七年,源源不断的为刘备征西提供兵源和后勤保障,并经营荆州,可以说功劳很大,再加上关羽孤傲冷峻,所以内心对分封很不服,为了荆州派争地位,以与黄忠同列借题发挥。再加上征西自己功劳不小,但没有建立攻城拔地的功劳,又长期远离集团核心,内心也很失落,需要争取存在感。其实这样的故事以前也同样发生在马超身上。 当初马超归附,率兵威逼刘璋直取城都,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关羽听说马超武艺高强,都想与马超比个高下。刘备和诸葛亮也知道关羽的个性和心思,就让诸葛亮回书道:"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关羽心里很满足,"将书遍示宾客",让众人观看。 对关羽对马超的发难,刘备凭诸葛亮一封信安抚了关羽。对关羽对黄忠的发难,刘备为进一步安抚关羽: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也就是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让关羽全权处理荆州事务,包括政务和兵权。关羽地位相当于荆州王。这也足足让关羽虚荣心和地位感满足了一下,同样,这次他把这样的地位和权力展示给了天下。关羽盲动北伐了。 三、关羽北伐 拥有了"荆州王"的权力和地位,关羽在曹仁受后方叛乱困扰时,直接出兵攻击襄樊。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怎奈东吴从背后偷袭,最后被俘身死。 综上所述,关羽对黄忠的态度变化显示了关羽个性局限,个性冷峻,不计后果,也体现了关羽缺乏大局意识,处事率性,最后给自己和刘备集团酿成了悲剧后果。 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凡事要着眼大局思考,冷静科学决策,不可任性胡为,盲目行动,给事业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