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有史以来老龄化激增的群体,国家却没有太多对老龄群体的支持。以传统观念来看,老人由孩子照料,但如今的中国,实际并非如此。 中国有很多儿童孤儿院,但是吉祥寺却是绝然不同的,它收养老人。 在中国南部福建省的深山里,这座寺庙有佛教寺庙应有的所有。主楼在巨大的佛像边显得较小,却被佛像映衬的闪闪金光。外面是被精心雕琢的园子,点缀着小石像。 但走近看,却不若其表。台阶都有扶手,大厅的橱柜里摆着一排一排的药瓶。 几十个老人在这里安度他们的晚年。一些一贫如洗,无处可去;有些无子女照料,只身此地。多数却遭家人遗弃。在一些极度贫困的地区,一旦无力工作了,他们就成了负担。 "这一片,没什么家庭忠诚",寺庙的能清主持解释,"这些老人是在遭罪啊。附近一个村子,有个老人有八个子女。每天早晨,他到孩子家里,没一个让他进去吃饭的。村里就联系到了我,但为时已晚,老人已经自杀了"。 现年81岁的能清主持仍在料理着整个寺院, 挨村串落的来解救那些无人照料的老人。 "确实让人痛心,我们去救这些老人,一些早就没人照看了。有时是儿媳不让丈夫照料让他的老母,因为老人没能力工作了。我们用担架把她抬出来的时候,奄奄一息,但我们回来把她调养过来了。" 寺庙有严格的作息,早上4点钟起床。所有人都要起来修习佛教课程。一小时的吟唱仪式后就是早餐。每日如此:修习,吟唱,吃饭,休息,然后天方黑就休息。 "我们互相照应",能静主持说,"我以往每晚醒来两次,更换每个人床铺下的热垫,但现在,他们互相帮衬。80多的帮100多的"。 整个寺庙隽古幽静,纤尘不染,很容易忘记这些人以前噩梦般的遭际。 一楼的共用一间的俩姐妹就是绝好的例子。石玉平92了,石瓜子86了。都已满鬓白发,鬓发用发夹别在耳后。瓜子溺爱她的老姐姐,帮他梳头发,别发卡。 "没人照顾我。我四个儿子都不愿意照顾我",她说,"家里没这里好。当初家里人要是对我好,我就留下了"。 石瓜子来寺庙的时候,瘦骨如柴,满身伤痛,她的儿子每天最多只给她一碗米饭吃。 一年后,她的老姐姐也来了,这十年,她们都生活在一起。 很多人担心谁来关心如今已有2.2亿的中国其余的老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正面临着人来历史以来老龄化最快的群体。到2050年,将会有超四成的人口过60岁。 传统意义上,每一代的中国家庭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这种体制在现代化和移动化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2013年发布的中国和美国的研究者主导的一项主要研究,现在只有38%的60岁以上群体和孩子住在一起。有一半的老人靠孩子的经济补助单独生活。 孩子长大和父母住的近是传统,但是现代公寓并没有使一个家庭几代人住在一起的空间。遇上穷困的家庭,孩子一般到其他地方去工作了, 老人留守。 几近暮年却没有依靠。在经济学人智库的最近一项"死亡品质"调查中,他们调查了全世界80个国家的临终关怀,由于缺少救济公共设施,昂贵的住院治疗,没有社区支持,中国出现在倒数10名中。而英国居榜首。 在中国城市,政府急着解决这个问题。离这座寺庙不远,福建的三明市,政府急着解决激增的老龄化人口需求。一家老人中心新开大门,把免费基础医疗服务和社区服务攒到了一个屋檐下。预计附近还会开13家。 但当地的党委书记也承认这些中心"昂贵"。 "只依靠政府来解决养老服务并不能满足需求",苏一泰承认,"我们也想在办法,能把政府,社区,家庭支持结合在一起,并且适合中国社会的新型模式"。 更大的挑战来自农村,苏书记说。中国农村的贫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65%的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生活在低保线以下,而城市只有11%。 如果一个相对富足的城市努力为周边提供服务,把服务拓展到农村的老人会有多难? 吉祥寺是中国少有的几个提供免费养老的地方。这些收养的老人很是感激他们得到的-有厚厚的棉袄取暖,还有床下厚厚的垫子。 每天下午4点,所有吉祥寺的老人为今天最后一次吟唱仪式换上棕色的长袍。当她们在主庙里面等待仪式开始的时候,一些女人会拥抱对方,羡慕对方的长袍。 在这里,有些许宽慰和团结精神。这中国这么一小撮地方,却有着生的尊严和最终死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