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略谈


  摘要: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学习机制;自信心
  数学推动了科学的前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文明。数学学习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数学这样重要,那么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是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多年以来,我积累了点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数学阅读
  数学的阅读历来被学生忽视,数学需要阅读吗?《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为我们指出了学习的方向,说明了数学的阅读之重要性。阅读能增加对数学定义的理解,增进对解题的分析,提高了数学思维的能力。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离开了数学阅读,必然会影响数学的学习能力。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更是鲜明地指出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他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一再重申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社会呼唤"学会阅读"的人才,学校需要"学会阅读"的学生。我们在很多考试中发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是认真阅读的学生,如果阅读的能力低,弄不清数学题的本意,纵有神笔妙算也只是枉然。况且单纯的数学阅读解题,作为中考的热点也频频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
  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因此,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初中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优秀的教学能力来自厚积薄发的功底,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课堂,必须有艰辛的锤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习,例如,我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杂志,稍有空闲时间就细细地一页页地品读,细细咀嚼精神食粮的甘美。有用的抄写或粘贴在读书笔记本上,之后让新的理念、方法流动于课堂上。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培训、听课,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中,会给予教师很大的震撼,再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把新的理念自然地与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既不生搬名家的课堂,又要吸取名家的精髓运用于课堂,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三、建立竞争学习机制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想让教师和家长看到自己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获得的点滴进步能及时地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间的竞争,建立竞争学习机制,使全班学生形成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好学生的学习会更好,中等生和差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上进心,他们会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继续努力。
  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很多小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就没了学习的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面对错误总为自己找借口。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多给学生正面的教学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最棒的。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要及时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2、如果学生学习有差错,总是落后时,教师不能批评说:"你这次的成绩怎么落后了""你再不努力学习就成倒数了""如果再出错,就罚你重写50遍"等等,这会加重学生的受挫心理。教师消极的话让学生有沉重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情,时间长了,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行,没有了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3、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尊重他们,不要用尖锐的批评说教学生,或者故意挑短处教育,要不断给予积极的思想影响,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做个自信的孩子。当学生畏缩时,教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
  4、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去说,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例如,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给答案,或让学生去翻课本找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活动。
  五、培养学生的有创新思维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出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网站目录投稿: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