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国家卫健委提示,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近年来各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引起广泛关注,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食物中毒",网页上就会跳出来许多的各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基层认为当前各地食物中毒事件背后存在以下三方面安全隐患: 一是自制发酵食物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据北晚新视觉网10月21日消息,迄今为止,我国发生的椰毒假单胞菌中毒,均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或个体木耳、银耳栽培户自食变质鲜木耳、银耳所致,尚未发现因食用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食品或市场流通的干银耳和木耳引起的食物中毒。此外自酿葡萄酒也可能会产生甲醇,导致中毒。据大河网1月18日消息,1月5日,在周口一个县城里,王花(化名)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聚餐,6人饮用了自酿的葡萄酒。聚餐后,包括王花在内的饮用过自酿葡萄酒的6人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伴随浑身发冷等不适反应。 二是散装食物经济实惠但存在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散装食品以其价格低廉,购买数量随意等便利优势颇受消费者的喜爱。这种便利灵活的销售模式有其不少优势,但因其特有的销售模式,很容易在运节中受到二次污染,尤其是在销售过程中。销售者与裸露食品接触、裸露食品与空气直蔽护措施不到位,则大大增加了被微生物和病毒等污染的风险。据腾讯网9月1日消息,屯昌县疾控中心依照程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7名患者当天17时至18时均于屯昌小学前后门附近购买并食用过戴恩宏寿司摊制作销售的寿司,于19时30分至21时40分陆续发病,结论为"可判定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事件"。 三是食物在冰箱中存放时间越长隐患越大。很多老百姓都认为低温储存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是个误区,此次鸡西事件中所食食物在冰箱中存储了一年以上,就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容易滋生嗜冷菌。比如,有些微生物可以在冷藏区的低温条件下生长;放在冷冻区的肉类经过反复冻、融,细菌会不断繁殖。另外,很多人都没有将食品生熟分离存放的习惯,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针对近期各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基层建议: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比如在人口较密集的大型超市等食品购买场所,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发放小册子、利用超市广播以及小型实物宣传展览等多种形式。二是媒体传播借助特有的宣传和披露方式,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事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披露,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积极向大众传播有关的食品安全和维权知识,深化市民认识。三是加强宣传辨别安全食品的技能、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科普知识,增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食品安全标识以及相关检验证明的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