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友记》里有段非常有意思的情节:碳粉销售员菲比兴致勃勃地打出第一通销售电话,接电话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对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应菲比热情洋溢的推销——我不需要碳粉,我需要自杀。当菲比赶到该采购员的公司劝阻其自杀行为,发现原来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职场隐形人":周围同事在他身边忙碌地走来走去,但他仿佛空气一般,无论干什么说什么,都不被任何人关注,哪怕他大声嚷嚷,要自杀。 没人想做"职场隐形人" 这个段子看起来有点荒诞,却折射出一种悲凉的处境:在职场中,一点都不被人关注,尤其是不被自己的上司关注,多多少少都是件令人无奈和心碎的事情。 在职场中,没有谁希望做个隐形人,那种渴望得到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的关注并赏识的需求,就像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一样,只要需求得当,无可厚非。 可以想象,得不到上司关注和支持时的情景:当你年复一年拼命努力地工作,上司却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甚至从未夸奖过你;当你希望得到来自公司的资源支持时,上司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你完全可以自己搞定;当有了晋升或充电的好机会,轮了一圈,却永远轮不到你……任谁都会觉得这幅场景苦不堪言。而最终结果是,在一个公司中,你逐渐处在边缘化的境地。 如今公司决定裁掉某人时,比较精明的人力资源通常采取这样的办法:对该人采取信息屏蔽的方式,不理不睬,很多事情不让其参与,此时这个人必然会感到那种心理上被疏远的惴惴不安,直到自己主动辞职走人。 这种不被关注的极端结果,可以从反面验证,每个身处职场的人渴望被关注的需求得到满足,是何其重要。 关注都是争取来的 人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但并非每个需求都可以得到上司的反馈。正如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所说:"一家公司内部,指望老板同等对待,一般不大可能,老板精力有限,对待员工的关注各有不同,有的就会疏一些,有的就会近一些。"如果一些在你看来必要的关注,却当求而不得时,闹情绪或甩手走人未必是明智的选择,主动争取可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2岁的Agnes也有过那种不被关注的经历。2009年一年,她在一家国企做文化项目的宣传工作,毫无人际背景的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你知道,国企里的人根本不是做事的,热衷于通过人际关系获得自己的钱和权。跟我一起进入单位的女孩,家里人是省委的,有政府背景,而我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姑娘,立刻就被撂一边了。"再加上当所有员工在热衷于讨副总经理欢心时,Agnes却不谙此道,就更备受冷落。 比如在有集团董事长出席的大会上,每个员工都汇报工作,然而一轮到Agnes发言,她的副总经理就会故意让她略过;但有什么别人不愿意干的杂活儿、累活儿、得罪人的活儿,都会推到Agnes面前,而她个人对工作的设想则从不被关注。 "我也想过离开,但这类问题在哪里都可能碰到。与其逃避,不如面对。"70后May的那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在年轻的Agnes眼里已经out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Agnes对冷遇采取的对应是,努力工作,再加上巧妙利用一些机会,最终获得了董事长的关注。从此之后,她就像杜拉拉获得总裁赞赏后一样,开始更有机会获得资源支持和人力支持,得以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完全指望别人来主动关注你的话,这不太合理也不太现实。你能够掌控的是自己,每个个体可以主动一些。"对于渴望关注而不得的情况,洪向阳说。 原文来自:向阳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