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治理教辅乱象需要把问题摆在桌面上


  9月8日,针对老师推荐家长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材料一事,河南省西峡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谢义超表示,经初步调查,此事确实存在,城区学校都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尚在调查中。(9月8日新京报网)
  老师向学生推荐教辅书,说是推荐,实则强制:一来,教辅书既然是教师统一推荐的,必然与课堂教学相关联,如教师的作业布置、上课重点讲解等。如果没有指定的教辅书,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载体与凭借,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二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共同诉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老师推荐购买的教辅资料,谁都不愿落人之后,也不敢冒险。三来,即使统一订购教辅资料存在利益输送,家长也不敢撕破脸面,以免孩子在校遭遇不公正的对待。
  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用书。适度的课外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训练思维。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令禁止教师推荐、指定、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各地教师要求学生购买教辅书的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当指定购买行为夹杂了利益纠葛,教辅书也就失去了潜在的价值与意义。有的教师为了利益最大化,盲目增加教辅书的数量,忽视质量,只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教辅书市场火爆,各大教育出版社紧盯教辅市场,不断推出各类教辅资料,教辅质量良莠不齐。如若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机制,不加强教辅市场的监管,任由教师自由推荐、选购教辅资料,不仅会扰乱区域教辅市场,还会严重阻碍区域教育减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步伐。
  在减负的大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辅资料的监管不可谓不严,但按照监管职责,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仅仅针对学校,且大多通过突击检查、现场核验、询问学生、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为规避检查,往往要求学生不带教辅书进校园,想方设法逃避检查。乱订教辅资料也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久治不绝。
  要从根本上加强教辅资料治理工作,需要将问题摆在桌面上。既然学生有使用教辅资料的需求,教师有利用教辅资料开展教学的需要,那么,就应当承认教辅书的价值。教育主管部门与中小学校应该在科学研判、综合考虑、全面衡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课外教辅资料规定目录,并明确教师推荐的数量,由学校统一采购,严格把控质量与价值两道关口。除学校规定目录外,如有老师强制推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其中第八条规定: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评议公告目录内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的,学校可以统一代购,但不得从中牟利。由此可见,学校统一代购是政策允许的管理举措,也是阻隔利益链、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效课堂的现实需求下,学校更应做的是组织教师,在大量吸收课外教辅资料、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精选习题集,努力提高习题质量,做到"轻负提质"。
网站目录投稿: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