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1月5日新华网) 学生简历造假、文凭"注水",有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位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的因素。基于就业压力大的客观事实,一些学生在毕业季里比拼简历,弄虚作假,不惜以造假来提升自己的身价,迎合用人单位的心理。然而,"骗来"的饭碗端不稳,这种做法不仅会提高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还会严重危害社会公平。如何规范学生的简历,杜绝"伪装党员"、"自我提拔"的现象还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高校除了应该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外,还应该有相关措施和制度保障,比如可以统一印制学生简历,甚至学生简历经过学校审核后加盖学校公章,证明学生简历的真实性,形成规范的简历制度。如此一来,那些弄虚作假、缺少毕业高校证明的自制简历,在用人单位面前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 简历可以造假,但品行、学识、能力却很难伪装。用人单位大可不必过于依赖学生简历来选人。在招聘的时候,如果能根据岗位需求、能力要求等方面合理设置考核的项目和内容,则更有利于选聘到有真才实学、能力过硬的人才。 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很多学校大多停留在说教上,缺少了务实的活动抓手和载体,往往是一个学期里组织一次思想教育、一次评比、一次讲座等。据我观察,学校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都会建立学生档案,每学期的档案里都会加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相关思想品行的评价,是否也应该加入一份学生的诚信档案单呢?在大学里,学生一旦发生了不诚信的行为,就应该做好记录,这一诚信成绩单要随学生档案一起,伴随学生一生。 用人单位不仅有了解档案的权利,更有填写档案的义务,除了以往工作内容、入职时间、工资与人事关系等,也要对诚信状况如实填写。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用人机制都很灵活,如果科学客观地记录了学生和员工的诚信状况,对个人也是一种保护和肯定,对其他的用人单位也提供了一份有意义的参考,这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