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监管三令五申的住房不炒是否有效


  2020年7月24日,韩正主持会议总结房地产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实施情况,首次肯定了房地产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回顾2011年3月,"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10年间从无到有,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并实施,未来将为平抑市场波动,长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问题不是房价高,而是涨得太快
  在2016年房价快速上涨后,全国各地出台了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中城市被严加管控,包括但不限于限购、限售、二手房交易、开发商预售、土拍限价、售房限价等各种调控政策,房价在碾压活埋式的针对性调控过程中,不少地区的房子都回归"理性",不少地方的楼盘都出现价格回调的情况。其实让百姓感到焦虑的不是房价高,而是房价涨的太快。
  普通百姓感觉房价高,但房价真的高吗?当我们认为一个商品价格太高时,我们要么观察等待(等房价回归),要么购买其替代品(临时租房、购买公寓)。可我们在嫌房价高的时候不少楼盘依然火爆,交易量基本稳定。如果房价太高,那么没有人会买,这样房价自然会降下来,然而并没有。在我们依然愿意为高房价买单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房价高的同时,也会觉得房子的价值也高,又或者我们会认为还会涨,起码也不会跌,当然还会涨不会跌的前提依然没能脱离对商品房价值的认可。如果是这样,那房价不叫高,而叫被发现。
  导致社会怨声载道的并不是房价有多高,而是房价涨的太快,从而给了老百姓房价高不可攀的感觉。房价高,我们或许会有静态的心理感受,房价横盘,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的感知度会下降。但是价格快速上涨,会让我们的心理被一轮轮的高位价格不断刺激,这时候还没购房的人们心里是惶恐的,因为当自己的收入原地踏步,而房价不断高企,这会让人感觉自己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远,辛苦工作的动力似乎被渐渐磨掉,这时候社会稳定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政府做的就是要控制这种涨速,稳定社会根基。
  国家对某个行业的行政调控手段一般是对相关产业引导与抑制,比如通过减免税费、行政给付等措施来鼓励或者培育某个行业,如近些年针对新能源汽车及某些地区通信科技企业的特殊照顾。还有就是通过货币(去杠杆、调利率)、财政(规费)、具体政策等手段抑制某些行业,如钢铁去产能等。但是直接用限购、限售等完全反市场化的手段来改变某个行业,房地产算是头一个,估计也是唯一一个。调控楼市的本质是什么?
  当房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望房兴叹,捉襟见肘,苦从中来。涨价后的高房价除了流向运气好的开发商口袋之外,还有就是更齐备更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本质上就是后来购房者要比已经有房的人缴纳更多的城市资源成本。很明显,这是一场再明显不过的财富转移或者财富聚集。
  政府势必要阻止这场大型而又惨烈的财富转移运动。可以看到,在所有政府调控文件中,并没有涉及降低房价等字眼,更多的还是稳定二字,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房价的上涨是由其合理的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政府控房价即保房价",目的就是让房价增长的稳定,不至于房价增长的过程中寅吃卯粮、过度透支。中国经济在稳定增长,可每一个人的财富并不会同频增长,个人财富增长的巨大差距也会导致"房价不公"。政府所作的调控就是用行政强制手段抑制部分购房者的非理性(又称理性),提高房价涨速与城市发展速度的关联度。在房价上涨的道路上,削掉硌脚的凸起,又或是填平罕见的坑洼。让每一个人在面对房价的时候都有公平的上车机会,也有可预期的下车机会。政府的楼市调控手段是否有效?
  通过对城市发展的速度还有城镇化人口的变动速率来看,每年都是基本固定的增长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城市的住房需求是稳定增加的,这样看来其价格也应该是稳步增长的。在2007年左右、2010年左右以及最近的2016年房价三次快速增长,除了当时的社会资本市场环境所导致之外,还有就是楼市调控政策松动的催化作用。而这次强有力的调控是落实最顶层的要求"房住不炒"。如果一个政策上升到最高级别的要求,往往是延续的、稳定的。
  房住不炒的"炒"字意味着会出现升降,如果楼市价格因为前期的炒而后期下跌,那带来的影响波及面会更广。从数字看,单纯楼市的投资额占每年GDP的12%左右,而上下游产业关联会更多,房价涨跌带来的影响面是巨大的。这也是房价稳定的目的之一。
  然而,宏观经济是复杂的,经济并不严谨科学,而是每一个消费者、投资者的心里、消費、投资行为的加总。而政府从发觉到政策出台总会有滞后,但这种滞后也是最及时的亡羊补牢。
网站目录投稿:冬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