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调查发现,成都市、贵阳市的一些小学,男女教师之比为1:9;长春市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男女比例约3:7……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很严重。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不均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男教师的有效措施。但是,相关问题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据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的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人数,初中阶段教育和普通小学女性专任教师人数都明显高于男教师。 男性不愿从教,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入偏低。据统计,目前全国仍有许多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没有达到当地公务员水平,尤其是农村地区,有的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 二是缺乏职业认同感。大多数人认为,男性当教师,收入低,上升空间小,而且社交圈子狭窄。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但是大多数男性还是更愿意去当公务员。 三是心理压力大。很多地区仍然以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师,无论教师工作多么辛苦,课堂教学多么高效,只要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一切都等于零。缺失的荣誉和奖金,给许多男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 破解农村教师队伍"阴盛阳衰"的难题,不能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而是要引导社会转变观念,多管齐下。 首先,要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条件,让男教师养得起家,买得起房,开得上车,通过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其次,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审时,适当向一线普通教师倾斜,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为男教师提供上升的空间。在评优树先、业务进修等活动中,学校要多为男教师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 再次,要优化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吸引男生报考师范类专业。要进一步扩大免费师范生招收比例,高校在招生时,对于一些适合男性报考的教育类专业,可适当放宽要求,吸引更多优秀男生报考;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尤其是在招聘环节,可以适当放宽男教师的条件限制;在学校管理中,要进一步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鼓励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在事业上有方向、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