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X》是一本由李傻傻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X》精选点评: ●无病呻吟,不过很符合不上进的男孩子们的心理 ●十七岁,我还是个好孩子,和现在一样好~ ●妈呀我的性启蒙读物之一!!! ●这个我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看的!!!像在写一些小混混的青春 ●基本上,80后这个概念其实是书商和出版社的阴谋,什么摆出《在细雨中呼喊》的写作姿态,我操!摆出姿态又如何?难道你操B也摆出余华操B的姿态? 这部小说浪费了我十九块钱人民币,作者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抄袭,语言苍白,行文幼稚,却又在故作高深,成熟世故,很假,很烂…… ●高中年纪,有性爱描写的都喜欢 ●`` ●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在这一拨写作者里,李傻傻会有进步。会关注后面的作品 ●仅是关于一部青春的小说。个人认为好多情节都太偏激,好多貌似幻想出来的情节,一位空说,还有就是很多故事的漏洞,整体就是作者的空想自传,充满的大段大段的性爱与情爱。 《红X》读后感(一):无稽 这本书给我的唯一感觉——无稽。 情节过于偏激。被学校开除、同时喜欢上一对母女、偷东西、杀人。 不是说我不能接受。只是觉得很无稽。而且,在我看来这些写来也无益。想体现什么?我根本看不出来。 唉。我无话可说。 《红X》读后感(二):带给狂野的感觉 很小的时候看的,可能说来不是什么7.8年前, 但要知道某个青春的时段成长起来是特别迅速的。 尤记得那段时期看了很多这种类型的书。 作者的文字其实很成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因为写作者一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写着写着会感觉思路会脱离自己原先的轨道而离去。 书里的主人公可能大家都说是青春的,残酷的,激烈的等等, 这些形容词我想大家都会用那种最官方最主流的来把它表现出来, 而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其实都失去了最鲜活最炙热的味道。 相反于这个男主人公,他带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的福有激情,才气,理性,现实,神经,渴望,压抑,大胆,如同这本书的作者,带给我的文字冲击波,是那么的富有震撼,狂野,新鲜。 青春或许最后如同这本书的结局,不会有一个真正的了段, 因为青春是为人生的将来成熟做铺垫, 再怎么样红的过去都会被将来的睿智理性说淹没, 因为这毕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恩,或许是吧。 红×,其实没有什么。因为不断的红叉组合在一起,反而是一组图案,呵呵,很讽刺,不是吗? 《红X》读后感(三):浅谈《红X》一些细节 我不想拿李傻傻的《红X》跟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作比较,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为什么就不允许别人喜欢小资的调侃和爱情呢。记得有位80后作家说过一句话,"80后作家仅靠的是他们的才气,而文章多少没什么内涵。"每一代都有些有才气的人,这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而重要的无非是他们的才气怎么被利用。但总感觉80后的势态犹如歌坛的流行歌曲,也有一种说法"商业音乐",中间总有些值得异议的操作,这也是经常被人指道的原因。一些人总说80后没有真正进入文坛,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摆好自己的姿态,或许也有一些根本就没有意思到自己处在什么位置,而该做些什么。此时,李傻傻却已在不知不觉中向人们展示了略成熟于所谓80后的一面,《红X》,才气在严肃的文字和思想中闪现。 媒体称之为"80后"第一位受到广泛关注的纯文学创作者并不算夸张,请看这样的介绍:曾于"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同时发表作品专辑;《芙蓉》、《散文天地》、《上海文学》、《花城》等传统文学刊物相继推出他的小说、散文等作品。多少80后作者有这样的待遇,显然这不是那些以年轻人为主要读者的通俗杂志和出版社炒作出来的。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和或他的文字,文艺界的这些标准还是无须质疑的。李傻傻是个好作者,我甚至不愿意把他和80后挂上钩,他的文字不是想象(还是现实)中80后的风格,而是作为80后文青的"一小撮"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其他一些努力的80后作家并不是没有,只是没被人们发现而已,登入文学殿堂的终究会是他们。这样说来具有新异性风格的80后作家不只李傻傻一个,而总究他还是要作为一个作家来论,成天拿他和80后作比较也是不好的,那回归到他的文字吧。 无疑李傻傻的文字和他成长、生活、学习的环境离不开关系,从他的散文可以很好的探究一翻。而我要说的是他的长篇小说《红X》,那还得到小说中去考古。西安是李傻傻上大学(西北大学)的所在,没去过西安的人总认为西安应该很有古韵,文化气息很浓的城市。然而城市总归还是城市,它逃脱不了现代化趋势的侵袭。听很多西安的同学和朋友说,西安怎么怎么的破、俗气,河流被污染,空气干燥,灰尘蒙蔽。李傻傻也没有闲情逸致象贾平凹那样来描述西安的清闲和内涵,年轻人的躁动注定要他控诉一下社会、风气和教育。于是学校里游逸着虚伪和龌龊,社会上游荡着混混、妓女、无业游民。初读《红X》就感觉和塞格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很相似: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小旅馆、火车上、一个未知的地方(不过霍尔顿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沈生铁却能逃票孤独一人奔向湘西。)......当然这之间是有区别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个成熟的中年人来写青少年的经历,而《红X》是一个少年人写少年的经历,那么《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红X》到底谁比谁更成熟呢?《红X》是真实的写照,而《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被作者强加了些东西,用成熟的笔法阐述某些意义。因此虽然《麦田里的守望者》满篇脏话却显得圆滑轻松,而李傻傻的身份注定要偏激、呐喊,虽略有些粗糙的地方,依然不掩主人公的棱角。沈生铁将饰演中国霍尔顿的角色,但他也将象霍尔顿一样在中国并不被大多数年轻人认识。 再有评论说"他现在摆出的,几乎是余华在写作《在细雨中呼喊》时的文学状态。"在没有读到《红X》之前,我认为这会不会又是媒体在肆意炒作呢。众所周知,80后是商品时代的宠儿,青少年不过在消费快餐。但是你当读完了《红X》,你肯定不会这么想。我翻来覆去手中的书本,还想找出更多的光点,但它的厚重却是靠整本书来积淀的。不止你会联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当沈生铁被班主任关在黑屋子里写检讨时,王二的形象会油然升起,和女朋友杨晓、杨晓的同班同学李小蓝做爱,这不都是王小波笔下人物的勾当吗?显然李傻傻受到过卡尔维诺的影响,李傻傻读过许多外国人的书籍,这些都加重了自己创作上的砝码。而当你读到沈生铁直呼其父名、怀疑自己是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的时候,脑海中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主人公不正是他的另一个兄弟吗。而这正是众多先锋小说家的手法:第一章,主人公在逃跑的途中叙述了他父亲的经历,我就能想到是不是沈生铁也要重蹈他老子的覆辙呢,果不其然,故事的结尾,沈生铁杀人了——这又是另一种常见的风格。而另一个细节隐藏在其中,沈生铁被开除后隐瞒父母,呆在家中闲及无聊居然把衣服翻出来展开又叠好再展开再叠好,细心一点你会发现这和《百年孤独》中的奥雷连诺上校罢去所有职务后,呆在家中熔金金鱼异曲同工。这些小说的写作技巧加上作者的切身经历,成就的就是另一种文章风格。当然小说不仅仅靠出色细节来对堆垒,他的故事情节也够引人入胜了。 《红X》之于李傻傻相当《活着》之于余华,而大家想看到的无非是作者是否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李傻傻一出现在人们面前就用如此严肃残忍的方式写出《红X》,可他能否象余华一样坚持自己的风格写出更进一层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呢——这就是大家所期待的。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拿出更多的好作品来面对读者。 2006.5 《红X》读后感(四):读<红x>,一种有关青春的尊严<!--红x--> 好久没有读书了,一口气就连读了几本。其中就有《红X》和《我的帝王生涯》两本小说。读小说没有什么难度,作为打发时间,是一种很好的消遣。而来自本土的不是那么玄乎的小说,更带味,如果不去读那翻译体的世界名著的话。 翻译的诗跟翻译的名著,一样的难以忍受。前者,没有那个韵味。中国没有那样的希腊神话,也没有基督教,所以很难身临其境。所以,我们要能欣赏,得全盘接受神话与基督。再看翻译,都是一些二流的翻译者连我听也没听说的人翻译的(国内连二流的作家都做不成,就跑去搞三流的翻译),那文句,常读常头痛。你怎么能指望读这些人能译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那怎么办?只有一流的作者才能搞一流的翻译。可惜一流的作者都不屑于搞那破翻译。 我希望我能保持这样的阅读兴趣,而不被那些坏翻译弄坏。没有办法,我每次吃饭前,学起了祈祷"主啊",希望能听到一声主对我的祝福:"愿你有一个好胃口。"其实有时也没必要做这样的祈祷,有一个好心情的时候,吃什么都是香的。这也是我吃完了饭后才想起的,吃饭要不择精细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虽说狼吞虎咽有损健康。 两本书是同时阅读的,今天读那一上午,明天读那一上午。两相比照:一个是青年叙事,一个是中年叙事。《红X》写的是青春的故事,走的却是中年路线。《我的帝王生涯》用的是中年心情,写的却是一个懵懂少年帝王的事。再看作者,后者是一个成名已久的作家,而前者只不过刚崭露头角的新秀小说家。两本书的主角一个十九岁被学校开除成无业游民,一个十四岁完成登基,子成父业成为新的帝王。 我很有理由认为这种青春一出炉就是衰老的青春。而中年又不能一吃仙丹就还老返童。 "红X",名字有些怪,用的是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判定你做错题的标记符号。如果一个学生脑袋很笨或不笨却常常粗心,作业本上就会满是"X",黑土地上遍插红旗。可这不是那光荣的革命时代,不是好事拿来到处宣扬。课堂上,"红X"要集中展示。拿回家,弄不好,要吃"板栗",遭暴躁父亲的斥骂。自己的那个心情痛苦啊,上,不能升天;下,不能入地。——也不是年少时我没有见过的事。现在国家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估计情况要好些。但不知老套的心理辅导能否跟得上学校里"差等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新发展? "杀了你昏庸荒淫的声色皇帝,换一片国强民安的清朗世界。"(《我的帝王生涯》p105) 如果要将两本书比较,有太多的东西。例如对符号语言的喜好。苏童"生涯"里的帝王最后兵败流浪,躲到一个山里,跑到僧人觉空圆寂的庙里继续他的杂技爱好。就像这样写的:"那个人就是我。白天我走索,夜晚我读书。我用了无数个夜晚静读《论语》,有时我觉得这本圣贤之书包容了世间万物,有时却觉得一无所获。"(P189)这是一种"觉空"的"中年心情"。而李傻傻《红X》书名就是一个符号(隐喻着某种"抗争"),无疑是带崇"有"浓厚的色彩:"我轻易地就看到了她。她一点也没变,既不更美,也不更丑。她和我想念的人一模一样。"(《红X》p225) 如果去掉《红X》里的"性",就会发现小说里什么都不剩。这是很罕见的,尤其是同类成长小说里面的(例如传统的德国成长小说)。情欲,但不是《红X》要表现的东西。莫明的爱恨,没有成年世界里对"权力"的挣扎洗礼,所有童年里的东西,犹如神话里赤裸裸的情欲描写一样。最后无路可走的中学生,杀了污辱他女友的人,也没有什么良心的不安(他不会具有像《罪与罚》里面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那样基督式的复杂),更与道德无关,因为他要维护尊严。他只想到自己的尊严和怎么逃避法律惩处,一点没有想到杀人有什么不对。这样的情节发展,也是有其必然性: "我们并不因为没钱而难过。何况饿三顿的机会很少,我们会想别的办法。面子、尊严会被暂时抛开。没有人会看着我们饿死的。如果找朋友借不到,城市又出奇干净没有垃圾可卖,我们就启动特殊的方案搞钱。"(p246) 这特殊方案,包括偷窃、卖宣传单、搞发明梦想一夜发财。但都不是最后出路。再加上被学校开除,有家也不能回。青春期的迷茫如同梦魇。最后他身上仅剩的一点钱和代步的自行车被一伙人抢光以后,其实已陷入绝境。这些都是当下具有真实性的东西。 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两本书放在一起读,也是有趣的偶然。我们看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的东西越来越浓厚,——只顾个人的利益的追逐。而作为中年叙事的《我的帝王生涯》,可看作对一种别样青春的终结(从小就被置身于权力斗争,年幼的心灵被狂躁的帝王氛围所笼罩。对于这不能选择的"身不由己",饱含着"高亢和悲怆")。新一代的青年作家的成长,如果以《红X》的出现作为标志,这种青春一出炉就衰老了,已看不到多少欢乐的调子,被严峻的生存形势所取代。社会的风向标已经悄然偏转。 《红X》读后感(五):懦夫与傻逼的斗争 懦夫与傻逼的斗争 ——八十后的少年命运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懦夫和傻逼!一个是心智不全,勇气不足,人性有缺陷;另一个智商发育不够,经常犯傻。号称"八十后中第一个写纯小说的"李傻傻在这部《红X》里就为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应该做懦夫,还是应该做傻逼? 你会说,除了这两种糟糕的人,就没有其他优秀人种可以做了吗? 我先解释一下,优秀人种是有的,第一,那种既智慧有有勇气、有德行的人已经永远养在传统英雄小说的鱼缸里了;第二,现在生活中也确实有智勇双全且被埋没于大众文明之中的优秀人种,但关键是,在李傻傻这群八十后的小说里,这种人就是死绝了,你抓破十指都不可能见到他们……这样推理下来,李傻傻的小说里就只有两种人了:懦夫与傻逼。 主人公沈生铁根植于一个拥有历史背景的家庭:父亲沈田玉是湘西地界为情杀人潜逃关中的草莽汉子,而且沈生铁面临一个莫须有的"野种"的终生罪名。这似乎让沈生铁置身于一个"孤独"或"多余人"的身份。好在他有妈,浑浑噩噩的童年之后上了一个省级重点高中。故事于是从这儿开始。 从小说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沈生铁这样的一些人格特征:身体瘦小,自幼受辱,性格朴陋,语文数学优异,还"好色"。这样一个八十后少年,他的形象塑造是可信而真实的。以我的阅历,可以确定这样的八十后农村少年在中国是不少的,他们的生存轨迹和状貌,你可以从早至路遥《平凡的世界》,晚至曹文轩《草房子》及李锐《红房子》可以窥其大概。但是前面这些人的书写似乎过于谨慎,过于理想化、乃至诗意化了。于是八十后的这批写手就与他们分道扬镳了——且看我们为中国文学建造的新历史吧!开其先河的,我想至少要算进这两个人:余华、苏童。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已经露出了锋利的锋芒,《兄弟》更是暗日霹雳。紧随其后的,是八十后一大批苗苗们,李傻傻算是其中一个实力派吧。 沈生铁无疑在走向一个堕落的过程:抽烟喝酒、翻墙逃课(这些或许不算啥)、公共财产犯罪(穷极无聊的表征)、性行为早破戒("早恋"不该压制,可这个太他妈向原始动物靠近了,比如他和两个女生毫无顾忌的性行为、脱女生内裤)、嫖妓、偷窃、抢劫、对杨繁的不伦之恋(这个可以理解),最终走向了杀人的道路。所有这些行为,李傻傻写得妙趣横生,有声有色,俨然一个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派头,或者一个少年末路英雄的鲜明形象!按照传统,我们得问问了,是什么把我们一个少年逼上了这样一个罪恶的道路?我们的社会出什么问题了,还是我们的制度有罪? 其实你也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实在太无聊了。我只能说真的很无聊,至少,共产党还没有把你逼到全民暴动的地步嘛。罪不在他,罪在己也! 沈生铁,这个脑袋瓜还行、女人缘更棒的男人,我只想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傻逼!你会发现,李傻傻在小说的前一部分都在描写这一个傻逼是如何傻逼的。在学校和兄弟伙们鬼混,这怎么着都不算过分;和杨晓谈恋爱,这也无可厚非,可他拿着一把玻璃刀到处划破玻璃,我觉得这就是脑子出了毛病的症状,这他妈叫什么潇洒风流?十足一个白痴脑残的行为!我由此认为沈生铁与前面展现的智商情商都还不错的沈生铁其实是两个人。李傻傻把沈生铁这个人写成"人格分裂"式的,不止表现于此。在沈生铁即将被学校开除的时候,他在教务室里被迫写检讨也显得很白痴,像一头脏兮兮的小白猪。无论屈服还是抗争,沈生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主见和思考。 鉴于被逼无路,一个要生存的人去盗窃或许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李傻傻更大的漏洞则是在于沈生铁被开除出校后的生活。沈生铁次次借同学朋友的钱,甚至去盗窃,可是朋友仗义,他却无能。有了钱他过的生活仍然是猪狗不如,尽和李小蓝鬼混(天哪,我都不知道这两个人是怎么把肉体相互连接上的,难道仅仅是文字的粘连和延续?),没有显示出丝毫的上进心,俨然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理想、没有魄力的小色鬼!我并没说他一定要干出点什么,可他毕竟什么都没干,而只是沉迷在性游戏当中。 在看的时候,你一定想到了另一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没错,很相似。同样的少年,同样被学校开除,同样流浪,同样欺骗堕落……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有一个充足的理由:社会腐烂!的确如此,处处是迂腐,处处是不公正,处处是假仁假义、虚伪欺压。典型就是数学老师、杨晓爸爸老周。这是一个明娼暗盗的伪君子、大色鬼。沈生铁的开除多半因为此人。于是沈生铁走上了流浪边家村的道路,为了生存,他经历了世态种种。所见所闻是一片肮脏丑恶,他在困顿艰难中感受到绝望,又不得不力求挣扎。 当然不可否小说认同《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呼应的反叛批判主题,甚至应该肯定这一点。但沈生铁的肮脏龌龊也让个人觉得他的人性弱点。 其实,小说最大的问题是人物情感的裂痕。你看不到沈生铁和三个女人之间什么爱情,而只有肉体的摩擦交锋和"体液交换"。这种龌龊而大胆的描写丝毫没有换来什么价值,反而让沈生铁的犯罪显得更加罪有应得和活该。你认为两个稍有朦胧好感的男生女生或者两个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人一单独相处就可以不顾一切干柴烈火、如胶似漆了吗?你认为"跨辈恋"就完全无可厚非了吗?你认为沈生铁与杨晓、李小蓝、杨繁中的任何一个有真正的爱情吗?我觉得李傻傻(或者小说中的这四个人)是把人间大地看成合情合理的"怡香院"和猪圈里的性交场所了,还皇称爱情! 他们中的任何两个人产生好感都情有可原,可如果一见面三分钟就上床玩生殖器那真是禽兽不如了(禽兽做之前还要较量一下嘛)。 在爱情上的粗鄙和盲目,我认为是中国八十后们最大的缺陷和劣质。很多人不懂爱情,装懂爱情,还把它写得惊天动地,还妄想缠绵悱恻感人肺腑。沈生铁几乎从来都只是在想那个女人更让他想念销魂、对他更好,身体更诱人,却从来不想爱情是什么,更不想爱情怎么办,仿佛做一次爱就可以地老天荒了……杨繁据说是沈生铁最后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可是这"最后的信任"也来得莫名其妙,两人"一见倾心",色欲遂起,沈生铁第一次和这母女俩外出就设计谁在两个人中间……所有的人没有基本的情感交流,只有眉来眼去和床上功夫。而最后杨繁竟装得像一个善良的慈善家,还给沈生铁的未来一个完美的收笔。这他妈简直是扯淡,杨繁的行为就是一个没人性的妖精,让人捉摸不透。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肉体碰撞(或者称"爱情")都可以没有限制、没有阻碍,哪怕是性格、境遇、身份、年龄,但是我想说,没有反思的爱情永远是虚假的! 李傻傻好在还遵循了一个写作传统——追寻人类失去或破坏的精神家园。正如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霍尔顿寻死觅活都在梦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李傻傻给沈生铁设置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生——野蛮洪荒的湘西,一个他从没去过,只是听说有无限向往的神秘地方,他坚信那里有温暖的人群(亲戚)和生活,至少可以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生出来的(这有了一种追溯人类本源的意味)。于是,沈生铁踏上父亲曾经走过的火车,去了那个神秘的地方……这一刻,仿佛世界得到了净化,人物心灵得到了安宁。所有的小说和人物命运最终比得有一个归属地,否则小说就没完。李傻傻的这个设置还是不错的。 不要以为我跑题了,我所说的只是在说,整个故事就是在讲一个"傻逼"。作为李傻傻的成名作,他所以取名"李傻傻",还把"傻"字重复,大概是有深意在里面的吧。可是你还应该看到李傻傻的另一个可贵之处:他对这个傻逼进行了熔炼和异化,又对他进行了另外的命题拷问。这是我所以欣赏《红X》的地方。 从沈生铁为生计焦虑并开始努力地时候起,也就是他着手发明简易轮胎、发传单挣钱直至报仇雪恨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个有情有义、有思想的少年复活了。无论如何,他经历了真正的困难、艰辛,这才是一个困境中的人应有的本色。至于沈生铁老是陷入幻境和想入非非,我认为这不是缺点,少年的梦想才是他最大的财富,而沈生铁将他的幻想投入实际更是可贵可嘉!当然,我以为全书写得最好的要数最后沈生铁和杨晓在黑树林子里遭遇的那一段,在此,人物的心灵和矛盾达到了高潮和激化,人性也都显露无遗,并直接导致了主人公的人格升华——沈生铁通过自己在黑恶势力面前的表现和杨晓的崩溃、指责终于发现了自己懦弱的一面。他对杨晓说"我是一个懦夫",我想说,这话说得真漂亮,可以说是《红X》里说的最真实的一句话! 由此,小说主题到达了"懦夫与傻逼的斗争"的格斗场。是做傻逼呢,还是做懦夫?这是一个问题。 不要轻易以为这是个牛毛问题。有多少人,自己是个傻逼,却洋洋得意自居天才;有多少人,明明自己充满了胆怯,却硬充好汉,或者千方百计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人虚伪的可怜——是傻逼不可耻,那是上帝决定的;可是是懦夫却不行,因为那是上帝交给你自己决定的事情。人类最为可贵的不是对懦夫的发现和承认,而是对懦夫的反叛修正,对勇气和勇敢的不屑追求,如海明威塑造的"硬汉",惟其如此,方显得人类之高贵! 事实上,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哪个人不是"懦夫",哪个人对世间万物无所畏惧?没有。因此,任何人都是懦夫,或曾经是懦夫。可是,要不甘做懦夫啊!于是,沈生铁反抗了、爆发了,他拿起刀子,死命地跟着那个打他、侮辱杨晓的杂碎,他轻而易举把那个破坏世界的杂种杀了……他由此不再是懦夫,他是斗士!尽管此时他的内心一片凄凉绝望。 在这场懦夫与傻逼的斗争中,沈生铁取得了胜利!尽管他或许仍然是一个傻逼,但是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懦夫——这是唯一让我欣慰的地方。 如果你要以现实犯罪来质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即便拿到现实社会,我也同意支持、欣赏这个人拿起刀去捅死另一个该死的人!因为他确实该死,因为我们不该甘心沦为懦夫! 朋友们,兄弟们,为了让自己不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们随时在该出手的时候拿起刀去捅死那个人吧,即使捅一万次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