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高端实验室的材料化学博士到国际学校校长,深耕行业三十余年,在实践道路中求經索骥,培养出真正有品格的优秀学生。 文雅随和,彬彬有礼,是北京市中芯学校校董周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语速不快的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理念时像在从回忆中打捞珍宝,没有过分的修饰和夸张的情绪,只有一路走来的淡然与笃定。 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材料化学博士,到印尼雅加达和泰国曼谷的中华国际学校校长,再到如今的北京中芯学校的校董,三十余年来身份的变化,也是他一步步转变职业领域,逐步建立自成体系教育理念的最好标记。 一杯咖啡的指引发现兴趣所在 从台湾清华大学毕业并服完两年兵役后,在家排行第八,几位兄长姐姐已经创办企业的周宪明本不愿再出国深造,无需自己努力打拼,只要家人给他一点帮助和庇护,他的生活便能轻松无忧。但妻子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看法,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我是被周太太拉去读书的。她说有一天你想出国出不去的时候,太老了,就后悔了,至少要做一件不后悔的事。"经过多方考虑和长时间的申请,夫妻两人一同赴美。周宪明进入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系和材料科学系就读,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进入研究所工作。 远赴海外读书的经历让周宪明对教育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转变。用他的话说,课堂上老师不会直接给出答案,只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接受争论和反驳,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教育中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过去很怕反对老师,反对老师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良好的学术气氛促使他在美国读书和做研究时打开思路,不断接触本学科之外的人和事,这也成为他最终离开科研事业,转向教育领域的契机。 说到从实验室到讲台的转变,周宪明端起手中的咖啡杯,一段心底的故事缓缓道来。"记得有个新来的英国教授,他带我去各个实验室串门,我们带着一杯咖啡跟人闲聊,而不是生硬地直切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大家会放下戒备,跟你说一些实验室的事 情。" 一个月后,周宪明对15个实验室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英国同事告诉他,用每次喝咖啡的时间就能时不时地帮助一下别人。"很多人在材料研究上碰到化学问题就会跑来找我,只要我有余力就会帮他们。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训练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借由这样的"咖啡社交",周宪明常常为不同领域的同事们提供灵感,有一次,他甚至给残障轮椅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被采纳。 在帮助了很多人之后,他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其实并不在科研领域,"美国的实验室条件非常优越,我做研究也很开心。但是有一个问题让我觉得不满足,我喜欢和人打交道胜过和机器打交道。"这让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转变职业方向,用妻子的话说,就是"做一件不会后悔的事"。 1992年,适逢台湾台商国际学校校长招募,带着妻子的支持,周宪明离开了密歇根州立的实验室,飞往半个地球外的印尼雅加达,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段路程。 从零开始探索海外办学 本地化是实践所得经验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台湾地区鼓励企业南下开拓产业,到90年代初,已有几十万台商在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落户扎根,促进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家庭分离、教育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开始着手在海外创办国际学校,周宪明便是首批登陆海外的校长之一。 学校初创,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周宪明走访了多所海外名校,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办学。五年时间里,他历任小学、中学和高中校长,最终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海外办学经验。 谈到创办国际学校,特别是海外办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收获,周宪明将其总结为"本地化"三个字。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其实背后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数细节的堆砌。 甫一开始接触教学,周宪明就发现了低龄教学中一个问题—算数。印尼所使用的卢比币值低,面额大,学生至少需要掌握千位数才能学会使用纸币购物,这引起了家长的不满。对此,当时的周宪明也很是头疼,他告诉《留学》记者,"我们学校一直要到三年级才会教到千位数的加减法,换句话说,孩子要在学校学三年数学,才能在外面买东西。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不够用,但教到千位数、万位数的加减运算属于教学上的超纲,这个理论上是不可以的。" 为了解决现实需求和教学规划之间的矛盾,周宪明决定去印尼本地的学校看一看。在那里,他发现本地学校一年级的算数教学便已经到"万"数量级,贴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并未给小学生增加太多的负担。于是,他给台北教育部门写了一份报告,其中详细解释了改变教学进度的原因。后经过专家讨论,周宪明成功地在学校开展了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却让他明白,无论多么精妙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都不可能照搬至所有学校。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看法。一位生物老师找到他,报告说自己教学的班级在完成作业时集体作弊,因为大家提交的答案出现了相同的错误。相信学生品格的周宪明没有选择轻信,"我说不会,这个班我认得。" "作业的内容要求学生们回到家躺在草地上,记录下头朝北时看到的天空星象分布,学生们按照老师的布置,认真地画下自己看到的星图,却被老师批为错误甚至是作弊,孩子们都很委屈。"在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略加思考,周宪明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生物老师使用的答案只适用于北半球,可印度尼西亚却位于赤道以南。为此,周宪明要求生物老师对全部学生道歉。"因为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之前,自己没有提前验证,他教了十年,标准答案就是这样。"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它们让周宪明海外办学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教育本地化的必要性,也促使他怀着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吸取着不同地域的教学经验,这让他受益良多。在回到中国办学后,他也非常注意拉近外籍教师与本地文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