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回归传统我的运营与培训心经


  最近一篇题为《读了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垮了》的帖子在微信上流传。我没读过总裁班,只是接触过一些读过总裁班的老板,他们确实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聊天时开口"模式""创新",闭口"资本""金融",多了不少新鲜词汇。更有甚者,把对员工的科学管理变成了心机权谋。进总裁班前,他们还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出来后反倒不知自己是做什么的了。那些没有丝毫实践经验的导师们,拿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将别人咀嚼过的甘蔗渣再喂给这帮老板。网文最后总结说,真正的战略战术本身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东西,有了发自内心的为顾客服务和对员工的"爱",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各种灵感会蜂拥而至。你不需要刻意去学什么技巧,"爱"就是最大的技巧。现在的总裁班,专门教你舍本逐末的各种奇技怪巧,你怎么会不踏入歧途走上邪路呢!
  模式设计的最核心问题是人
  "模式"不是什么大神制造的高大上法器,不能保证你得到后就包打天下。经营模式的建立,要靠经营者自己的经验和对行业发展以及技术更新等的整体把握和透彻理解,要把自己复杂的需求用一种很自然的、可理解的、化繁为简的、高度概括的方式表达出来。用建立的模式指导校正日后的行为,避免陷入经营管理混乱。经营模式只能由自己创建,并在实践中进行完善,别人的经验都只可做参考,而不能生搬硬套。保证经营模式得以贯彻执行的最核心资源,是经过培训的人才。
  2014年9月,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在南京举办,主题为"产业再造印刷力量"。印刷业急需再造,再造药方是"创新"吗?年会进行了"年度中国印刷业创新十强"颁奖,还特意设立了"再话创新,模式设计与求证"的分论坛讨论,震旦映画公司有幸获得"创新十强"荣誉,我也作为嘉宾参与了这个分论坛。
  5家企业负责人作为分论坛嘉宾,除了我的公司,其他四家全在走"互联网印刷"的路子,创建了相应的经营模式。听了他们的分享,我感觉很多东西还是流于表面。互联网绝不是"蜘蛛网",但很多触网的印刷人其实就把自己当蜘蛛,想织张网,然后待在中央等着肉送上门。互联网无限互联,不是孤立的蜘蛛网,它的每个节点都可能有只蜘蛛在等着。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着力模式创新的企业普遍忽视了人的培养和重视。
  我不是说印刷企业触网不好,印刷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趋势不容置疑,震旦映画也将使用互联网这个超级工具。我想说,创新的前提,是必须要对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环境有全面、深入骨髓的理解,并明确自己公司在整体环境中所处的准确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再谈模式设计。
  即便这个模式是适合自己的,那要用什么样的人来贯彻执行呢?这恐怕是模式设计之后最核心的问题。既然是"创新",那么如何配置人员并让员工理解、接受、执行这个"新"?
  震旦映画的创新运营是这样的
  反观自审,我所做的事业可概括为:将纳米矿物颜料墨水应用于高速数字喷墨印刷机,运用"宣纸数字水墨印刷全流程"技术方案,构建宣纸产品现代生产的"全能工场",开辟出一个新产业——宣纸现代产业。
  技术成熟、模式清晰后,重点就应该落实到具体经营上。我把震旦的运营模式称之为"1+X+Xn","1"指一个管理运营中心;"X"指生产模式,即宣纸数字水印"全能工场";"Xn"指市场推广方式。示意如图。
  此模式由三大部分构成,1:一个经营管理总部;X:一机二线的示范"全能工场";Xn:加盟连锁式的市场拓展方案。
  "全能工场"的一机两线。一机指纳米数字喷墨印刷机。两线,指书籍生产线和书画生产线。"一机两线"的"两臂",是指生宣纸和涂布宣纸。X的交叉点是连续宣纸纳米数字喷墨印刷机,它既可以印刷生宣纸,也可以印刷涂布宣纸。宣纸印后加工分装订线和装裱线,可生产15种体现独特中国传统文化气质的图书产品。
  经过4年的研发实践,我们打造了一个完善的宣纸产品生产加工"全能工场",即"X"。之后,我们将拿这个"X"向全国有志于此的同仁们推广,"我搭台,你唱戏",计划招募n家加盟生产企业,这就是市场推广模式"Xn",我把Xn看作我们的产品。"Xn"的数量、质量和配置越合理,公司的基层基础越牢固。
  对传统文化的爱,是我对新员工的基本要求
  "1+X+Xn"模式中,一切似乎都是新的。应用是新的,以前从未有人将高速喷墨技术应用于宣纸印刷;材料是新的,机制连续宣纸和涂布宣纸是新研发的,纳米矿物颜料墨水是专为宣纸喷墨印刷研发的;工艺是新的,印后的可变数据裁切和折页是针对宣纸特性研发的……。作为这套新模式的执行者,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必须是新的。
  "1+X+Xn"模式中,大部分看上去又是"旧"传统。我们的宣纸图书艺术品是深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气质的,其生产工艺材料是继承传统的,但工艺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设计、印刷、装裱、材料加工全部实现数字化,我们在材料上完全遵循传统,但将手工生产转变为数字化生产。
  震旦需要既懂中国传统文化,又对现代技术和现代企业运作方式熟悉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现在能够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内涵的人太稀少了。让员工认识理解并接受适应新模式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主要体现在员工招聘、员工观念教育、员工实训上。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是我们对新员工的基本要求,哪怕这种喜爱是模糊、迷茫,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一息尚存的喜爱就是种子,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就会萌发成长。招聘的时候,我们会设计一些有趣的题目,比如:西装书和线装书,列出两者的区别;一组乐器,分别是古琴、古筝、瑶琴,写出名字并描述区别;在中国传统阴阳观念中,一座山的哪一面是阴,哪一面是阳;淮阴和辽阳分别是城市名,它们命名的来由是什么;三组照片,一组汉服,一组旗袍,一组民国服装,如果让你选择穿戴,你选择哪一组,并说出你的理由;西方国家有很多以历史人物命名的城市,如华盛顿、亚历山大等,中国为何没有以人命名的城市;辽宁、西宁、南宁,这些带"宁"的地名体现中国什么样的文化传统……。通过应聘者的回答,可以基本判断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为我们选择提供依据。
  震旦必须对员工进行文化意识的"唤醒",以及观念、思维及行为方式的"扭转"。一个管理人员,无论在其他公司曾经多么辉煌,拿以前的那套来管理我们的公司,必定带来混乱;一个编辑设计人员,无论过往的作品获得多少荣誉,把西式设计套用在宣纸产品设计上,注定是南辕北辙。
  一个美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或者一个从传统出版企业出来的优秀编辑设计人员,到震旦后,开始一段时间就"完全找不到北"。做"西装"书形成的技术和观念,在做宣纸书上是行不通的。西装书是左翻页,线装书是右翻页;西装书是横读,线装书是竖读;西装书被看成"物",没有五官,线装书被奉为"灵",有眼耳鼻舌身意等组成部分。在纸张材料上,西装书的胶版纸是酸性的,由乔木纸浆制造,线装书的宣纸是弱碱性,由灌木和草纸浆制造。宣纸图书产品的版式、装帧、包装等所蕴含的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哲学观、审美观,对于现代受西方文化浸淫的人来说相当陌生,思想转变因而很难。培训过程中,员工会强烈感觉到,原来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如此严重,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不是自己原来的理解。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才正确?一千个人恐怕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有的说传统文化就是道德文化,有的甚至说传统文化就是圆滑和权谋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不能统一认识,就会造成行动上的混乱。我将中国文化定义为"道统"文化。
  为了让员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从"图书"本身的器物文明角度编写了《中国传统图书装帧形制的演化历程》,从"图书"的制度文明角度绘制了《道理纂谱》,将这些作为员工高级培训的材料。
  中国"图书"一词最初源于"河图"和"洛书",《易传·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代皆认为河图洛书的出现方式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中国文化是"道统文化",是秉承"天道"的文化,河图洛书的出现,是"道"在人世间的第一次示现。圣人根据河图洛书,感悟阴阳象数之理,"则之"描摹记录成"易"。如果说河图洛书是"象"和"数",那么"易"就是对象、数的领悟记录,就是"理"。象、数、理三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的根基,以及发扬壮大的最基本理论和开拓实践的工具。中国后来的一切文明成果皆是在此基础上利用象数理三大工具来理解和实践"道"发展起来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道统文化。
  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系统培训,我们的员工逐渐明确认识了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逐渐变得主动学习思考,外在形象与内发气质都变得不一样。他们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并愿意为之付出,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非常有意义。我们的中高层员工,别人是挖不走的,他们再也"看不上"其他公司。
  没有现成的模式供我们拿来套用,也没有现成的培训体系。我不得不亲力亲为构建自己的经营模式,并建立与模式相适应的人才招聘与培训体系。我们的培训开始时非常艰难,每个环节的培训资料都需要我自己编写设计。这些努力是值得的,我相信我们栽下的是梧桐树,招来的全是凤凰。我们已经没有通常公司的人才短缺问题,我们永远不再缺少人才。
网站目录投稿: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