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留学问题深度解析,揭秘教育现状,破除思维误区,展望行业前景。 当前的教育改革,为我国时代发展的长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中小学到各大高校,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无不经历着改革浪潮的冲刷、洗礼与重塑。而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中,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较量"中逐渐取得上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领域中新的关注点,体育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热 议。 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的要求,使体育教育更加受到重视。近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2019年,近90所自主招生高校制定了体育科目测试方案并组织开展测试,努力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例如清华大学体测获得优秀者加5分,厦门大学体测获得优秀者加3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应地,在留学领域,体育留学的话题也成为行业人士与学生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当前的留学生群体中,体育留学生占据着相当一部分比重。而体育留学的道路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喜欢体育的学生考虑、选择。 国外高校体育教育模式与国内相比有哪些不同?当前体育留学现状如何?人们对此存在哪些思维误区?为了解这一系列问题,《留学》记者采访到了WEsport创始人李韬之。李韬之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后取得密歇根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作为曾经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如今体育留学行业的从业者,李韬之对体育留学有着深入的见解。 参与型体育与观赛型体育 儿时运动训练影响大学体育教育 首先,李韬之以美国为例,从参与型体育、观赛型体育两大方面介绍了国外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参与型体育是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国内外高校参与型体育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运动设施等方面。 在国内,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些大学设置了足球、篮球、游泳等细分课程项目,为学生学习并参与心仪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而在美国,大学并不设置体育课。体育运动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小学与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运动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社交方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从事体育锻炼,并自发地参与各种社团、俱乐部,一起训练、比赛。学生们自发组织的intramurals(校内运动竞赛)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从运动设施方面看,国内外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体育器材。相对而言,美国高校运动场馆具有更高的开放性。李韬之告诉《留学》记者,"以密歇根大学为例,学校的运动场馆质量非常高,而且完全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任意使用。当然,这也会收取一部分费用,费用是包含在学费里的。在学校期间,学生在篮球馆可以打球到凌晨1点。大概早上四五点球馆又会重新开放。理论上来说,从早上四五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内,大家都可以进入场馆进行运动,运动完之后可以洗澡,场馆内一直会有很多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计划来自由地安排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在李韬之看来,国内外高校参与型体育教育最核心的区别还在于学生运动习惯的不同。"人的身体发育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运动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体育训练不同,会影响到大学阶段体育教育的模式。" 除了参与型体育之外,观赛型体育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而高质量的大型比赛场则为观赛型体育教育提供重要助力。李韬之向《留学》记者介绍了密歇根大学的橄榄球场,"我们学校的橄榄球场有107101个座位,比鸟巢还多了将近3万个座位。每到重要的比赛日,场馆观赛人数都会爆满。这样的大型场馆能够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观赛体 验。" 实际上,观赛型体育的教育意义体现在更深层次上。李韬之认为,"文化的深度绑定"是观赛型体育熏陶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体育教育不仅是一种积极教育,更是一种挫折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挫折教育是一种更重要的教育方式。大学进行的体育比赛,没有哪个队伍会一直获胜的。比如,今天橄榄球队赢了,明天也许就会输;今天篮球队赢了,明天排球队也许会输。观看比赛的学生会将自己的情绪与自己支持的球队的成败进行深度绑定。随着球队的状态起伏,学生的情绪与心态也会起起落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明白,即使今年失敗了,只要好好努力,从头再来,明年仍然有获胜的希望。这是体育对学生心态与意志的锻炼与塑造。" 体育留学最佳目的国 英美"独步天下" 对于想要出国进行体育专业深造的学生,李韬之最推荐的留学目的国是英国和美 国。 首先,从教育的大角度来看,英美两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校中,英美两国的学校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李韬之看来,体育专业的学生出国留学,不仅是学体育,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文化。整体的教育环境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从体育的角度来看,英美两国的体育水平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李韬之表示,体育教育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训练,更涵盖了体育文化的学习。"感知体育文化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不仅包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包括在学校内看到的、乃至在校外感受到的体育文化对于国民生活的影响。在职业体育方面,英美两国的水平是非常强大的,媒体传播等体育科技也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奥林匹克赛场上业余体育的比赛中,英美两国同样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出国留学选择目的国时,我们肯定希望选择在体育方面发展更靠前的国家,这样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英国和美国是最佳的选择。不过,从细节上来看,一些其他国家也有其领先的领域。比如,想学板球可以去印度,想学澳式橄榄球可以去澳大利亚,想学高山滑雪可以去北欧。但是,从总体的角度讲,英美两国的实力是最强的。"李韬之如是说。 职业发展前景也是选择留学目的国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这也是李韬之向体育留学生推荐英美两国的重要原因。"我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体育留学人,我们也帮助了大量的体育留学人走出去。就我这些年所看到的,去这两个国家的同学,不管是在海外工作,还是回到国内工作,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最好的。除了这两个国家本身的体育教育水平更高之外,中国与英美两国在体育方面的接触、交流也更多。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前往英国和美国学习体育的同学,在就业方面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而去澳大利亚、加拿大,或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同学,相对来说,很少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或是业界领袖。可能这就是区别所在 吧。" 关于英美两国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别,李韬之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一,学习时长不同。以硕士为例,英国的学制是一年,美国基本上是两年。第二,就业政策不同,美国有CPT、OPT,而英国则有另外一套体系,例如现在可能会改进的工签制度。第三,体育的侧重方向不同。英国体育以俱乐部制度为特色;美国则注重体教结合,学生运动员的文化非常浓厚,专业队伍都在学校里面,职业运动员都是从学校里面走出来的。同学们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留学国家。" 体育类专业细分方向多 部分可跨专业申请 在国内外的高校中,体育并不是一项单一的专业,而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与研究方向。最主要的两大类是体育商科类和体育科学类。 体育商科类主要指体育管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其英文名称各有不同,比如Sport Management,Sport Administration,Sport Business,Global Sport Business,Hospital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Management等,这些都可以归为体育商科类。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成为专业技能的从业者,还可以做场馆运营、赛事策划、品牌营销、运动员经济、赛事经济赞助商服务、媒体版权、记者 等。 体育科学类的细节划分相对来说更加专业。李韬之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为例,对《留学》记者进行了讲解。"我们的专业原本有八大教研室,现在有一个教研室分出去了,成为了"7+1"的模式。当时,这个专业包括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营养、体育测量、营养运动康复这八个方向。在海外,还涉及物理治疗、体能训练等方向。这些都可以归为体育科学的类别。这个专业主要通过基础的生物生理医学研究,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提升运动表现,或者是帮助亚健康的人群通过运动处方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同样属于体育研究的专业范畴,体育商科类与体育科学类的差别很大,适合的学生群体也不相同。相较于专业尚未定型的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入学的专业门槛更加清 晰。 攻读体育商科类研究生,对于本科阶段基础专业的要求并不严格。"你可以是学体育的,也可以是学商课的,你可以是学各种各样专业的。"据介绍,跨专业攻读体育商科的同学比例非常大,他们原来可能学的是统计、会计、金融,甚至机械工程、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动物检疫……"现在的很多‘90后、‘00后,认为体育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项事业,家长也认为体育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从国家层面而言,体育也成为绿色GDP的新增长点。体育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我看来,行业的发展,首先一定需要基础的运营人才,就是‘搬砖的人需要越来越多。只有这个产业变大了,才会慢慢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这也是当初我从体育科学类专业转到商科类的原因。"李韬之说。 另一方面,体育科学类专业近年来也越来越受欢迎。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专业科学人才的需要也日趋旺盛。"我们需要有专业的体能训练师、康复医生、营养师、水上运动防护的指导老师等。我认为,在未来体育科学专业会迎头赶上。" 对于"体育科学与体育管理哪个更好"的问题,李韬之认为没有确定的答案。"体育科学类专业的就业稀缺性高于体育管理类,但体育管理的职业范围又会更大,不能说哪一个更好。而这两种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道路完全不是一类的,就好比在医院里工作,有些人做医疗管理,有些人做专业的外科手术大夫。这两类是不冲突的,要看你自己具体想要做什么。" 学体育一定练体育? 思维误区大盘点 当前,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专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读。与此同时,学生与家长对这一专业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李韬之向《留学》记者指出了这些误区,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学体育的一定是"練体育"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普及了很长时间,学体育管理不需要练体育,学运动训练也不需要练体育,你可以是学医的、学生物的等。体育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参与到其中的从业者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专长。体育传媒、运动科学康复管理等专业都为体育产业输送着需要的人才。" 第二,有很多人对体育专业不理解,认为体育专业没有前途。有一些观念比较传统的人会认为学习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他们认为学习体育会找不到工作。实际上这是很严重的思维误区。据李韬之介绍,在美国,体育产业是第六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3%。中国的体育产业也正蓬勃发展。"我们想象一下,假设有一天,孙杨的出场费是周杰伦的10倍,感受一下这样的情形。这在未来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大家认为体育专业没有前途的核心原因,主要还是大家对这个东西不够了解。有些人用现在或者是过去的眼光看未来,导致在选择上出现误区。家长经常讲,什么专业更好就业,他们只是看现在什么领域发展得好,实际上等到孩子毕业后进入这个行业,情况也许已经完全改变了。"李韬之说。 第三,准备的规划性缺失。这样的问题不仅体现在体育留学专业,在其他专业的留学中同样存在。"有些人认为留学这件事到了大三,甚至大四再想都来得及,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留学是需要规划的。国外的教育体系与中国相比有很大不同,我们想要进入国外的高质量名校,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在泛留学行业,这一点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而国内的体育留学行业才刚刚起步,发展程度并不那么高,现在还有大量的人群对这些问题是没有认知的。" 学科留学与术科留学 体育留学行业前景广阔 相较于拥有数十年历史的自费出国留学,体育留学行业才刚刚萌芽。专业的体育留学机构数量还很少。根据业务细分,体育留学机构可以分为两类:学科留学与术科留学。 学科留学机构主要帮助不练体育的学生走出国门学习体育管理、体育科学等学科,成为体育行业的从业者。泛留学机构也会帮助体育留学生进行申请。但是与泛留学机构相比,专业的体育学科留学机构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与体育行业的深度链接上。比如,一家优秀的体育学科机构,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加专业全面的背景提升、实习就业机会。"我们的学生出国之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习机会,比如进入NBA、耐克、阿迪达斯实习,在姚明的团队、杨扬的团队、邓亚萍的团队、孙杨的团队去实习,乃至进入国家体育总局实习。这能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背景,让他们能取得更好的申请结果。此外,在学生出国之后,我们能够连接海外的公司,幫助学生更顺利地进入行业。这是我们与泛留学机构的巨大区别。我们与每一位学生形成了一种终身绑定。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出国学习,未来回到这个行业,我们也能够以我们拥有的行业资源为他们的未来赋能。" 术科留学也称为运动员留学,是指帮助练体育的学生出国学习,成为学生运动员。这相当于将优秀的运动员挖掘出来,送入国外大学深造。在国外,这样的业务也被称为"球探"。 李韬之告诉《留学》记者,当前体育留学的专业机构总体上数量还很少,但是他很看好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在他看来,这个市场的存量空间还很大,也有一定的增量空间。"从存量空间上看,市场上还有很多客户不知道我们,所以签了一些泛留学机构,而在服务的过程中,客户会发现这些机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转而寻求专门的体育留学机构。从增量空间上来看,有很多体院的同学,或者是喜欢体育的同学,他们可以选择走出国门深造,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同时,李韬之也期待着有更多的体育留学机构出现,让行业更加有活力。他表示,"如果一个行业没有竞争的话,说明这个行业的需求是‘假需求,我们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大需求,但是市场并不如此。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得足够好,市场需求足够多,收入足够可观,一定会有更多人进入这个市场。现在我已经看到更多人进来了,有的是以个人的方式,有的是以其他业务为带动,我觉得都是好事。因为,有更多人从事这个领域,市场上才会有对比,不同机构孰优孰劣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