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星巴克正式出手。 星巴克终于一改多年的脾气和初衷,因为星巴克始终认为地认为咖啡就该现磨现喝,滴滴浓香中饱含温度、浓度和大都会的精英范。但似乎风向渐渐转变,瑞幸的小蓝杯俨然成为写字楼的下午茶,星巴克从拒绝"碰瓷"、拒绝炒作,随后联手阿里、饿了么,个中原因令人遐想。 星巴克第三季度的财报(截至2018年7月1日)显示,中国/亚太区收入和运营收入同比上涨46%和5%,但运营利润却下降7.6百分点至19%。中国市场9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被视为其拓展外卖市场的原因。 瑞幸咖啡今年元月1日正式成立,刚刚宣布全国门店数超过1100家。星巴克进入中国20年,截至2017年门店总数2936家。 解读瑞幸,要从《流量池》开始。 《流量池》是一本书,流量池强调"存量打增量 高频打高频" 未尝其味、先闻其声。 先炒热《流量池》这本书,让流量池成为一门火爆的课程。通过罗振宇"得到"平台的公信力和品牌号召力吸纳学员,制造知识付费的课程热点;然后通过种子学员零成本裂变,在各个办公室获得口碑和谈资,进而获得几何增长的流量池和用户群。 公司有个帅小伙就是这样一名"种子用户"。他前一段时间逢人就推荐神州专车和瑞幸咖啡操盘手——杨飞的《流量池》,说社交电商与流量池其实是一回事。这段时间他隔三差五给办公室的同事发一条微信:"免费送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更要命的是用微波炉烤巧克力麦芬,还烤糊了,结果整个办公室都记住这"巧克力浓香",争先恐后成为小蓝杯的新用户。 这就是《流量池》里介绍的典型互联网新场景——"存量打增量,高频到高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场景,办公室的男男女女在咖啡和巧克力的浓香中被他"一网打尽",高频的社交沟通让瑞幸成为高频的下午茶。 线上线下打通、拉新补贴是互联网企业常有的打法,先打造新场景、占领新市场。毕竟瑞幸创始人钱治亚携10亿元入局,新用户首单免24元、七天内五折卡,继而"买二送一"、"卖五送五"等等,通过社交工具零成本疯狂拉新、运营会员。 一旦一家公司有这样一个"流量节点",陆陆续续整个办公室几十号人就会被拿下,社交裂变的到达率、速度以及新增用户数、与用户的友好互动等,这是连星巴克都始料未及的"互联网新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存量教育增量"的营销场景,本来教育客户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而且不一定见效,现在瑞幸的教育成本基本为零。 瑞幸团队最早在北京银河大厦开一间店做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测试,还在装修期间隔壁的重庆小面老板劝瑞幸别在那里开店,因为连重庆小面这样的流量大户也赚不了钱。结果测试的结果表明,神州租车的这帮人也可以玩转咖啡。 解决行业痛点 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要么改善体验,要么改变模式,瑞幸在两点上都做到。 瑞幸钱治亚带领的团队一直关注咖啡市场,期待随着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消费升级的结果应该是咖啡越来越收欢迎,甚至像喝牛奶一样普及,但国人每年人均喝咖啡5-6杯,日韩及台湾、香港每年人均200杯。 现磨咖啡解决两大痛点。其一、价格偏高,难以成为高频需求;目前30元一杯的咖啡稍微有点贵,瑞幸咖啡作为新手要让整个市场价格降下来,比如10-15元一杯,这对行业是一个巨大的颠覆。其二、从30分钟提升到20分钟送货,30分钟未到就免赔,让温度和口感得以保持。 瑞幸的店面有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自提)和外卖厨房店,这与传统咖啡店经营大不相同。商业旺地租金高企,传统商业都在为租金打工。所以瑞幸咖啡的线下店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瑞幸卖的不是咖啡,是一颗渴望成功的心 相对于瑞幸的出品、供应链管理、人才梯队以及每单20分钟不到的极致配送时间,瑞幸的营销事件更具有新闻爆点,并且逐渐被贴上流行文化的先锋标志。 从最初《流量池》知识付费课程的爆红,到5月5日发表致星巴克的公开信,特别是"公开信"事件不少媒体称之为"碰瓷"星巴克。至少在当时一个成立才5个月的"蚂蚁"与"大象"的对话近乎于"碰瓷",但从此瑞幸一发而不可收,媒体以谈论瑞幸为荣,天天免费帮瑞幸打造流量池,瑞幸从没有提过一句要做"民族"品牌,但流量和资金、人才追着瑞幸跑。 此消彼长间,瑞幸于7月拿到2亿美元融资,然后联合腾讯、猎豹开展各种合作,包括机器人冲制咖啡。 按照瑞幸的定义:"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瑞幸品牌的提升当然赢得新用户不断汇入流量池。整个营销事件已经构建人人可以参与和互动的能量场,瑞幸这种与用户的强关联是星巴克没有的 跟选秀冠军的诞生一样,"粉丝一手捧红的品牌"凝聚了情感和梦想,这大大超越了下载瑞幸APP的拉新意义,瑞幸销售的不再是咖啡,而是一份渴望成功的心。 不经意间,瑞幸的小蓝杯已晋升为office白领的装逼利器,成为社交新零售的又一样本。或许星巴克还在暗中窃喜,瑞幸咖啡做大了市场,教育和培养新一批用户,这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