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加强自体;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力呢? 一、朗读品味,促进学生自主体验 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课堂上我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视界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首先教师很动情地说:"有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场面很壮观。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找出最感动你的地方读一读,体会一下感动你的理由。"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连接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提领而顿,披文入情,此时让学生自主朗读,学生读得投入。师生情感共振,读中也再现了"老天鹅破冰面"感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老天鹅不顾遍体鳞伤而带头破冰面的句子,这样层层推进,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最终获得了精神感受。教师不是越俎代庖,只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作适当的点拨。 二、 加强对话,激发学生自主体验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几重对话的交织,它是互动的,开放的,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它能点亮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火花,让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和谐的课堂,为学生自主体验提供了宽松的氛围。 如在教学《白鹭》一文中"白鹭栖息"这一自然段时,"白鹭真的是在暸望吗?"这句话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了和老师、文本对话的欲望。 生1:白鹭是在观赏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师:白鹭登高望远,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很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生2:白鹭是在站岗放哨,保卫同伴不受侵犯。 师:是啊,白鹭是勇敢者,为了同伴的安全,真是舍生忘死。 生3:白鹭是在等待同伴归来。 师:真是有情有义的白鹭,是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一种可能就是一个创造,教师珍视学生的多元感悟,实现了对话过程中共同成长的教育目标,学生受到了激励、鼓舞和召唤。通过与文本、老师的对话,学生也融进了这情这景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引导探疑,提升学生自主体验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读出来的问题走进文本,在读中体验,在读中自主感悟,将学生的思路和认识引向深入。 有位老师在教学《九寨沟》时,一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这个问题似乎与课文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如果嗤之以鼻,学生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这个教师智慧地利用这一生成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老师说:"是啊,火热的夏天,如果能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畅快地游泳,是多么惬意的事啊,那么,五彩池真的可以游泳吗?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能不能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生一致认为五彩池不宜游泳。学生还说出了不能游泳的理由:一是池子太小,小的像个菜碟;二是池子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水底;三是池里有障碍物,水里长着许多石笋……通过自主体验和感悟,五彩池仿佛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 调动合作,强化学生自主体验 《掌声》这篇课文讲的是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一位残疾同学上讲台演讲的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针对班级里一位跛脚的同学经常受到别的同学欺负,还喊"铁拐李"绰号这一情况,组织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扮演聋哑人,一组扮演盲人,并用事先准备好的布带把扮演盲人的同学眼睛蒙上,由"聋哑"同学分别搀扶着走出教室,走下楼,再互换角色,按原路返回教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对残疾人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关爱。活动后,学生纷纷表示不再嘲弄那位跛脚的同学。至此,《掌声》一文的思想内涵学生们真正的领会了,凭借情境的创设,学生加深了角色的体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感悟了语言的深奥,还在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真是生命美的极至。 参考文献 [1] 杨兴平 呼唤本色语文教学,净化教学理念[R].2010。 [2] 崔玉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R].2011,3。 [3] 王航舟 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J].山西:教学月刊社,2010,7-8。 [4] 韩雨 让"读"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J].河北:教学月刊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