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终于遇到了小城里酒桌上的"华威先生"。 何以称之为"华威先生",是因为这位先生每赴一宴都急得了不得,必草草喝上一两杯酒,夹上一两筷菜,与席间的男男女女连跑带溜地打上一两句招呼,而赶往另一席。最多时候,一个晚上该先生到底赶几场,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近来,这位华威先生似乎有了些改变。 那天,我正巧与这位华威先生一同参加友人儿子的婚宴,去得早了些。其实,按照请柬上的时间是不早的,但家乡人似乎早已约定俗成,"比请柬上迟到一小时不迟"。我刚落座,华威先生也到了,一屁股挨着我坐下。 我便打趣说,今天要赶几个场子。 他脸色有些红红地嗫嚅道:哪有几个场子? 我说,你赶场子可是出了名的,人家还送了你一个雅号,你不知道吗? 他略略一楞,说,我现在不赶场子了。 为什么呢? 其实,老哥,你不知道,以前赶场子,不是别人的错,是我想错了,现在不赶场子,才是想到了路子上。 我感到好奇,目光直盯住他的嘴。 他于是一五一十地告诉我原委。 以前,一接到别人请吃的电话,都觉得很重要,都觉得非去不可,不去不足以表达什么。拿有一天晚上来说吧,一位二十年不见的老同学从外地回家,同学的哥哥请我作陪,我能不去吗?才放下电话,单位里的一位副手让我去陪一个业务单位的头头,我哪敢不去?才放下电话,老婆又打来电话,说她今天请单位领导的夫人吃饭,一定得让我去服务,老婆的话能不听吗,说不定关系到老婆的前途命运呢?那一天,从城东赶到城西,赶了三个场子,直赶得精疲力竭,饥肠辘辘。我也想去掉一两处,但哪一处能去呢,一是同学之情,一是衣食父母,一是妻命难违,一处都不能舍,处处都重要。 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 我说,这只是特例。 哪是什么特例,几乎每次赶场子前,我都权衡一番,试图作出取舍,但每次都失败了,又不得不像踩车一样,连轴转,真是没有办法。 我越发感到好奇了,怎么,现在就不是处处重要了? 他说,促使我改变的,是发生在近前的一件事。 上个月初八是我外甥的结婚喜日,姐姐早将请柬给我,而且叮嘱我,一定要早点到,不能赶场子,舅舅要坐上席。我说肯定会早早地来帮忙。可是,当天下午,省城里来了一位朋友,是从北方归来顺道看我的,我心里直犯愁,你老兄,迟不来,早不来,偏偏今天来,嘴里不好说。硬着头皮,又叫上两位同事,陪朋友喝酒。还好,那老兄不胜酒力,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我把他在宾馆安顿好后,一看时间,早已过了约定时间。走进大厅一看,外甥的喜筵早开始了。我非常尴尬地从姐姐姐夫不太好看的目光下走到主桌坐下。 事后,我想,在老家,外甥结婚舅舅为大。外甥结婚,我迟到了,人家不是办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吗?推而广之,其他人请客,少了我,人家还会不吃,人家的宴会还会取消?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有时候,我们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太重要了,在别人眼里,真的就这么重要吗,不见得。拿一般酒席而言,有什么重要不重要的,完全是自己抬高自己,有时候是自己吓唬自己。跑场子,无论是重要的场合还是不重要的应筹,都是吃力不讨好。从我外甥结婚那天起,我不再跑场子了,不跑了。 华威先生还真是个明白人,悟到了应筹之道。其实,不止于喝酒吃饭,某人之于某事,可以说是都重要也都不重要,关键是当事人从什么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