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信仰》是一部由Jon Avnet执导,Laurence Fishburne / Bradley Whitford / Martin L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点小信仰》影评(一):生命的更新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现不少人生命真实被上帝改变的故事。这部电影再次提醒我们,上帝改变一个人的过程是一点一点雕琢,打磨,我们往往只看重解决问题的结果,神希望我们在过程中与他同行,更深经历他。推荐! 《一点小信仰》影评(二):人生的难题——信仰 什么是信仰?人需要真的信仰么?我们生活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中,在理性的国度,信仰只是愚昧和欺骗的代名词,然而人却往往遵从感性的驱使,不过电影最后给了我们解答,虽不一定最正确,但一定是最安稳、最接近善的的人生:我后来才知道重点不是解答人生的疑问,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选择相信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消除信仰之路的重重难关,让你不枉此生。 或许人生真的不是一个答案,太执着于对错、真假、结果的人可能忽略了人生的真谛,上帝给我们每人一次的机会,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 《一点小信仰》影评(三):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什么? 不知道,反正我是从来都没有信仰的。 我在鼓浪屿的教堂里听过一次布道。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会让好人平安。 若没有信仰,人在得意时就无所畏惧,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超出法律道德的底线。 若有信仰,即便面临死亡,也有包容天下之心。 在结尾处说道:我后来才知道重点,不是解答人生的疑问,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选择相信超过自己想象的事,消弭信仰之路的重重难关,让你不枉此生。 之前有位老师说过,如果非要问他,他的信仰是什么,他会说他的信仰是自然。 我现在觉得只要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的东西,都可称之为信仰。 《一点小信仰》影评(四):灵魂的大师进修班 米奇是一个记者,写过书,还有那么点名气,还可以搞个签售会之类的。在他拼命想要逃离的小镇上,那是一个名人。为此,他小时候很崇敬的长者来请他帮忙写祭文的时候,虽然老大不情愿,还是去牧师家搜集资料了。 在和牧师长达8年的交流中,米奇慢慢的改变了对宗教的看法,也慢慢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从一个单纯来搜集写作资料的人完成了灵魂的提纯。 米奇和牧师的每一次交流,都深深的影响了他。80多岁的老人,身上带着人生的智慧,用言传用身教,影响了这个看起来功成名就的人。 第一次,他看到牧师博览群书,还给上帝建了一个文件夹,他问了一个不信教的人问信徒问的最常见的一个问题,你信上帝(神)么?你问了上帝问题,他回答你了么?牧师回答,他还在等待上帝的回答。这个答案即回答了他相信上帝,也回答了上帝的确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指示。就是很诚实的回答了自己对上帝坚定 的信念。 这些回答自然不能打消米奇的成见。如果上帝只有一个,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教?伊斯兰教,佛,犹太教,基督,天主等等。而且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宗教派别,还有因宗教之名而引起的战争,还有排他的宗教?于是牧师又回答,就像上帝造树一样,明明造一种就好了,但是他还是造了杉树,橡树,柳树,各种树,所以宗教派别也只是派系之分,核心都是一样的,都指向上帝(神),都是内心之善。至于战争这个话题,老人说,如果每个人都善待自己的邻居,哪里还需要有什么争斗。米奇张了张嘴,本来想反驳,想了想,也想不出理由来反对。老人简简单单的回答了宗教派系和争斗这些问题,因为这些不是上帝的本意啊。 在接触中,米奇早已经不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潜意识里寻找灵魂寄托的人,在一个睿智的老者面前不停的汲取养分。这个老者不仅仅是一个牧师,更是一个灵魂救赎大师,他的人性光辉不仅影响了米奇,还影响了片中另外一个人。以不同的方式。也许只是一瞬间的光芒也许是8年的言传身教。 在牧师充满智慧的指引中,米奇开始关心身边需要关注的人。他开始从报导球赛而转变为报导收容所,开始有了感恩的心,开始关心起身边一个年久失修的基督教堂,并开始结识这个教堂里的牧师和工作人员。而当他开始转身看着这些群体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仅仅只是一个球赛报导员,他的介入还可以真的改变很多人的处境,可以改变一些人的未来。只需要稍微多一点点信仰,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而那个黑人,也最终走上了帮助他人的道路,拯救了自己,并开始拯救其他人。 最后,米奇还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你死了,终于可以站到上帝面前,如果有5分钟时间,你打算做什么?老人说,3分钟让上帝去安抚他留下的亲人,让她们不要悲伤。1分钟让上帝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后1分钟,他想问一下老人,他这一生的使命,完成的还好么? 所以,最后,我们一起落泪悼念老人的离世,因为老师走了。同时,也因为他教会了我们太多。 《一点小信仰》影评(五):一点小信仰 文/清虚老人 原谅我的无能,我已经再找不出更好的词来概括这部电影的主题了。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会信仰宗教。 我知道,在他们的眼中,我多半是看破红尘,或者破产或者失恋,或者家庭经受了特别意外的打击。在我们当下的环境下,宗教总是会被看做一种异类而存在。只因为这样一群人是和虚空中的神明在沟通,或者是和所谓的虚无缥缈在沟通,于是总会顺其自然地产生眼不见不为真的论断。 但我要说的是,一个宗教人员,一个神职人员,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永远都是在和人的内心沟通。唯有心灵的纯洁,才是抵达至上信仰的唯一途径。我不是在这里布道,也不会去宣扬心诚则灵的言说,而是希望你我在面对彼此、面对这个世界乃至于面对自己的时候,敢于呈现出最真实,以本来的面目相互映照,以省内心的返照。 我要说两个故事: 我奶奶信佛——或者说民间信仰都会自称是信佛。自我有记忆起,她每天一早一晚烧香磕头是少不了的。有时候家人身上有不舒服,她总是煞有介事地跪在佛像前面,燃起一炷草香,嘴里面絮絮叨叨。没有人知道她在说什么,仿佛在那一刻于她的意识中必定是在和什么人对话。一阵子念叨后,她长长地打一个哈欠,然后磕头起身。我躺在被窝问她,佛到底说了什么,说我身上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奶奶的回答总是不出意料地一致,她告诉年幼的我佛说只要我安心吃药就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接下来我一定会按时吃药,病自然也会很快就好。 其实现在想来,本就是头疼脑热的小问题,不吃药也不会病过三天。但小时候的我就愿意去相信拜佛的力量,也许是愿意去相信最亲近的人的话语。只是至今我不知道,那些话究竟是神明讲出来的,还是我奶奶私自编造出来的。可不论是那一种初衷,病好起来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哪怕因为这个结果而有了善意的谎言,我想这样的谎言也不应该是违背信仰的行为。 第二件事和现在有关。 有一次我在长椿街下地铁倒车去白云观,遇到一位好奇的阿姨,她上来追问我是不是修道。我点头,并报以微笑。阿姨也满脸笑容,说自己信天主。我回答说,那多多少少我们彼此也算是一条路上的人。阿姨脸上写满了关爱,却又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说,你来跟我信天主吧。 "为什么?" "信天主好啊,信了之后生活就能变好。而且教堂还管饭吃。" "谢谢!我们还给提供住的地方。"我回绝了阿姨的盛情。 见我着急上车,阿姨依旧热情不减。"欢迎你到教堂来,就在宣武门那边。"她的手遥遥指向东方。 "如果你来道观,我也非常欢迎。" 一场有关于信仰的拉锯战在9路车到来的时候被迫结束了。 我并不在乎这个时候的输赢,而是更关心为什么一棵大树不好好地自我生长,却要去吞噬其他树木的阳光。或许,这本是世界运行的法则,但信仰不应该是弱肉强食的法则,而是超越自然基本法则的精神存在。当心中存有一点点的小信仰,就值得倾尽一生的行动力量去感化每一个值得关爱的个体。因为信仰,而更体现出对自我的价值的尊崇。 这样的理想,大约已经过于崇高了。在物质化的年代去谈论精神,本来就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可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开始放弃对奢侈的追求,才会因爱而生恨,因恨生厌,最终把本应有的追求彻底沦丧。 我也并不奢求每个人都对宗教有着极深的追求,信仰并不一定就是宗教,信仰本身的力量要远胜过一切浮空的媒介。人类如此渺小,何必要一心渴求伟大。给自己一点小信仰,生活中就处处可见光明。小安即足,是否也可称大好人生! 《一点小信仰》影评(六):信仰的缺席 "你的荣耀是什么?" 这是影片中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老牧师多年前出版书籍的书名。老牧师说这是他一些想法的集合,实则是其作为牧师一生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主人公后来表示自己要他的这本书,表明和老牧师的相处开始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这种反思通过"你的荣耀是什么"表达了出来。 渐渐地,这种反思如同一种诱导,让所有观影人都开始跟着反思其这样一个问题,而我久久不得其解。这让我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有些尴尬、甚至是自责。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缺乏信仰,哪怕是一点小信仰。 "信仰去哪了?" 我们所说的信仰并不专指某个宗教,但也不是日常生活世界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而是关于人生、死亡、世界的一套系统的、具有持续性的观点,而这些相互联系的观点能够支持我们度完人生、找到归宿、寻得安慰和幸福。只是这样的观念常常是由宗教来赋予。 影片的主旨其实是在表达信仰的缺失。影片在这点上处理得很好,无论是主人公身边的同事,还是曾经的亨利,绝大部分人对于宗教和信仰都表现出一种漠然的态度,绝大部分人要不投身日常琐碎,要不卷入物质主义的狂风巨浪中而失去了原本的脸孔。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而无论是社会中产还是社会底层,人们不再谈论自己的信仰,对此不再关系,甚至对之心怀嘲讽。这就是所谓的信仰的缺失。 如果说在美国,信仰的缺失是拜物质主义所赐,那么在中国这样的缺失则是在强制现代化或者叫急速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样的现代化体现在思想改造中,以至于如今有多少人还讲宗教当做是封建迷信、当做是虚假意识。在理性和感性的二分世界中,宗教和信仰从来就没有归属在感性的范畴中,而又还有多少人坚定地认为信仰是理性的对立面。这些"被洗脑的思想"是多么可怕,同时也印证了信仰在你我身边的缺失,同时是一种自在状态的缺失。 "信仰——让我们能够在狂风暴雨中安睡" 也许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讲宗教和信仰放置在人类社会重要性金字塔的最顶端,但是就如同科学、如同经济、如同物质追求一样,信仰至少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维度之一。影片其实在倡导找回丢失的信仰。主人公从一开始犹豫要不要接受老牧师的诚邀到最后在宣读悼词时泪流满面说明自己开始找回丢失的信仰,至少他已经上路。那我们呢? 中国看似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实则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地方。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此片发出找回信仰的一声呐喊对于你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关于宗教和信仰的启蒙。信仰,不是他物,就是自然。是你我本真的一种表达。 我们不是为了能在暴风雨中安睡才去寻找信仰,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寻找信仰,才能在暴风雨中安睡! (身处异国他乡,凌晨三点观影完毕,不想讨论影片拍摄和剧本本身技术性的问题,只从立意出发,稍有感想。) 《一点小信仰》影评(七):我们是需要信仰还是什么 依然是一个雨天,淅沥沥的雨一直没停过,有些微冷,却也舒适。刚看完《一点小信仰》,心中的感想就着屋外的小雨,好像是该酿造些情绪出来。影片开头就讲,这是一个没什么信仰的时代,其实我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才能称之为信仰,就觉得好像我们确实都身处在没有信仰的时代,多数人都不明白信仰,也没有信仰,似乎它是个多余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除了物质,其他东西似乎都显得小众,尽管社会一直在呼吁道德、文明、梦想、信仰,但依然有许多事的出发点以物质为基础,这并不意外,也没什么错。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状态,我们无法批评或抵触,毕竟我们也都身在其中。 可是,在为物质生活努力、奔波之余,我们也确实太需要内心的感动、温暖,需要以及被需要了,这是一个正常生活人的内心需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处在生活边缘的人、放弃生活的亡命之徒,他们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助和给予,内心的一系列情感的缺失,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才是让他们无法安稳生活的重要原因。所以,这样看来,信仰应该是让人们对现状满意、对明天充满希望的一种载体吧。不管是信仰上帝也好、梦想也好、或者是兴趣爱好,我们都需要有一种东西支撑着去面对生活中的改变或恐慌、甚至是平淡。 影片最后,男主对犹太牧师说,其实是我需要你。男主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一开始是被牧师需要帮他写祭文,八年之后,男主的生活却被牧师影响,很难说清到底是哪些东西,或许只有男主自己知道。但不难看出,作为新闻人,他对周围的关注更多了,不再仅限于体育方面,他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层次了,开始愿意往更深处看去,开始关注事物的内在。 写到这,突然觉得,他也许就是我们多数人的样子,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舒适又能带来成就感的工作,似乎是什么都不缺了,但遇到牧师后,他的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开始离不开牧师带给他的一些观点与思考,甚至被牧师影响。直到牧师离开,他才带着大家发现,内心的变化,原来有愿意相信的东西内心是如此的踏实。愿意相信我们内心的选择,愿意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愿意相信人性善的一面。 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要怎样跟妈妈说清,我所看重中的,梦想啊、信仰啊这些东西,在妈妈她们那个年代里,生活里似乎从来没有这些东西,以至于我每次向她说起这些时都不得不戛然而止,因为她并不知道我具体在说什么,我费力的给她解释却也是徒劳。现在想,也许没那么复杂,也许每个人都有,只不过不是每个人的信仰与梦想都是被时代背景所标榜的样子。像妈妈这样平凡又简单的人,也有让自己内心踏实的东西,也有想要守护的东西,她说一家人能够平安健康、女儿能够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家,就觉得人生圆满了;她说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平平淡淡的就挺好;她说有钱在手上就踏实,那样生活就有了底气,那样我们要什么她就都能满足。这些零散的话,她每次说起的时候,眼神放光语气坚定,想必这就是让她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明天有所期待的东西吧。谁能说这就不算梦想、不算信仰了呢。和真实具体并且认真的生活比起来,信仰这东西倒又显得虚妄了,有与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很难说清楚,信仰到底是个什么鬼,如果说信仰一定得是高大上的东西,一定要听起来文艺而牛逼,那么也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如果说信仰是让人更加努力生活、相信美好的东西,那么到底懂不懂又有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一直都不缺努力生活的人,他们从来都相信善多与恶,他们很少听过那么文艺的词语。 影片像是在讲对上帝、耶稣的信仰,但我觉得更像是在讲对生活的信仰,亨利后来愿意相信生活,并且想要帮助其他生活边缘的人,他都一步步做到了,甚至影响了更多的人愿意去修补自己或别人的人生漏洞。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生活的力量,是自己的对自己的救赎。至于上帝或是耶稣,在我从小到大的教育中都没有出现,现在对他们也不太熟悉,不敢说有没有,但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更多的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至于信仰,懂与不懂,也许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信心依旧,对明天是否充满期待。 《一点小信仰》影评(八):一点小信仰。 本来想要看看大家是如何品评这部电影的,可是发现却没有几个人看过。不可置否,这是一部好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概括来说是三个男人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主人公米奇作为一名体育报道的记者。回到故乡。偶然的相遇小时候参加的犹太教的牧师、却被犹太教牧师要求写一篇悼词。当然这时老先生82岁,但很健康。 米奇并不知道如何写这篇悼词,而一篇悼词也没那么容易写的,本着负责的态度,既然答应了,就要去了解老先生的生活。 一段时间以来米奇多次拜访这位老先生。并对老先生的生活态度和信仰产生深深地敬仰。自身也在矛盾中徘徊,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另一个人物基督教牧师亨利,电影通过片段交错的方式,在讲述他的经历,黑色皮肤,家庭变故,父亲的强盗逻辑, 但是母亲断言他以后是要做牧师的。 亨利年轻时与朋友一起混,以自己的魅力获得以为美女的喜爱,而朋友却因其被此女的拒绝,嫉妒在心。于是亨利被人诬陷,锒铛入狱。出来之后靠小生意维持生计,为了赚钱,开始贩卖毒品。有次销售过程中,参与了吸毒。后来亨利与朋友讲老板的一批货全部吸光,为了逃脱责任,给自己一枪,但此时也失去了老板的信任。亨利好了之后,无以维持生计,且此时老婆临产。结果老婆流产,后又病倒。于是出去抢劫。被抓。 此时转折出现,被抢者竟指认说不是他。亨利才免了牢狱之灾。此时亨利心中产生了一点怀疑,为什么被抢的人不指证他。 亨利还有一条路,就是去抢他老板的货。结果老板找他寻仇,在雨夜中,亨利乞求上帝让他度过这个夜晚,电闪雷鸣。亨利许下诺言,过了今夜他就永远侍奉上帝。天亮了,亨利并没有死去。 主人公米奇由于要写老先生的讣告。在接触中了解到老先生谢过一本书叫做什么是你的荣耀。于是亨利也开始思索什么是他生命中的荣耀。并通过进一步谈话,聊到关于自己无子女如何奉献爱。得知老先生有过一个四岁的女儿死去。从老先生对待死亡的态度。主人公在此领悟到了老先生信仰的博大。 米奇通过对教会收容可归人员的报道,获得了一部分资金。并建立了一个小型慈善基金会。于是他了解到亨利牧师需要帮助。但是他对牧师的过往产生了怀疑。虽然参加过几次教会的聚会,在聚会中感受到了,教会众人的热枕与信仰。 由于资金原因这个老教堂已经断掉暖气供应,甚至断掉电了。而且教堂顶部也有了一个大洞。 虽然米奇手中有钱但是依旧在做选择是否要赞助他们。 通过对亨利的了解。教会中教众的讲述,以及风雪中的聚会。米奇真的被打动了。两个人相互的抵触化解了,牧师抵触是信奉的是犹太教怎么会帮助基督教牧师。主人公抵触的是牧师的前科怀疑亨利是否真的已经改变。 最后主人发布文章在报纸上,教会获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圣诞礼物。 教堂的房顶也被重新修缮。 米奇从应邀写讣告到老先生去世一直和老先生来往了八年的时间。 老先生喜欢唱歌也许应该叫唱诗,许多话都是唱出来的。老先生对于善的看法,以及数年来对于教会,对于信徒的奉献引导。一直步道58年。 最后一次步道,竟然是在致歉。不能为大家再服务了。此时已经90岁高龄。 老先生弥留之际,问主人公,为什么这八年来一直来看他。主人公说,因为老先生需要他。老先生,没有说什么,主人公,说因为他需要老先生。呵呵。 老先生走了,讣告米奇也会写了。 之后米奇去找亨利,与他说起了老先生,说起若是老先生活着,亨利一定能与老先生成为好朋友的。牧师看到了照片,才发现当初被抢者大概就是老先生。是老先生的大爱,才有了他以后悔悟的机会。 一年之后,米奇又写了一篇讣告,亨利也去世了,享年53岁,亨利走了,亨利身边的人一直为教会默默奉献着。 剧终。 曾将谈过信仰。中国现阶段,甚至将信仰当做封建迷信。以至于社会道德没有底线。越多人内心备受煎熬却不知有何释放的途径。以至于一条道走到黑。 人类是弱小的,当到达一定极限,无人能够给予安慰,精神领域,自己也不能承受的时候,自然会出现神,以求神灵的庇护。可是平时洋洋自得时却又不以为然。 作为我本人,也有这种感触,虽然想要有些信仰,但由于教育因素,以及对基督或者天主教义不了解,造成无从去从形式上的信仰。有时也会一番怀疑的姿态。怀疑自己究竟信得什么。但是真正经历过一些很无助的事情,这是才会懂得信仰,有时候真的能够给人以强大的力量。和莫大的安慰。 不为来生来世如何,只为今生今世内心坦荡荡,能够宁静。